湖北枣阳:省级文物“高公桥”的变迁

在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湖北枣阳,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古石板桥——高公桥,历经28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依然在通村公路中发挥中运输承载职能,堪称枣阳及至襄阳地区桥梁史上的奇葩。

该桥位于枣阳至唐河的必经之路,原为县道枣阳至寺庄公路,后升级为216省道寺沙公路,“十二五”末期又升级为234国道。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古石板桥——高公桥

高公古石板桥长15米,宽3.1米,六墩七孔,青石垒筑,浆米汁拌石灰勾缝,每块石条的宽窄不等,平均宽0.6米,长2.2米,石桥两端有青石护坡,呈“八”字形。

该桥的修建还有一个传奇故事呢?据当地老人讲,清代乾隆年间,太平揪树堂村有一大户人家高公,见到过往行人通过村前河流非常不易,尤其是遇到汛期经常发生货毁人亡的事故,于是他提议修建一座桥梁,倡议当地乡绅捐款捐粮,并聘请能工巧匠修建。桥建好后,村民们为了感谢他,将此桥命名为“高公桥”。后来揪树堂村为了纪念他,将村名也改为“高公桥村”。

               1970年建成通车的——高公桥

1968年3月,枣阳市公路段考虑枣阳至寺庄公路弯道多,经过高公桥村不便改线,决定把路线东移,并在高公古石板桥上游200米处重建一座长52.7米的梁桥,桥名仍为高公桥,于1970年建成通车。

进入90年代,枣阳至寺庄公路提等升级为二级公路,60年代建设的高公桥由于标准低,面临再次改建,于是枣阳市公路段桥址改到60年代建设的高公桥的下游20米处,桥梁结构改为长47.5米、宽12米的拱桥,于1995年建成投入使用。

位于枣阳“高公桥村”的新旧——高公桥,相距200米

2018年,随着234国道寺庄至袁庄段改建为一级公路,高公桥由于宽度等技术指标达不到一级公路标准面临再一次改建。2020年4月,枣阳公路局组织对桥梁进行了拆除,计划重建一座长54米、宽24.5米的新高公桥,计划在2020年底建成。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更替,高公桥结构从石板桥、梁桥、拱桥,宽度一再变宽,承载能力越来越大,唯一不变的是高公桥建设的初衷的没有变,方便来往行人、货物运输的职能没有变,在新时代高公桥将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精准脱贫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