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枯竭”的根本原因:你认为你是你的心智
在开悟的状态中,
必要时你还是会用心智思考,
但会比以前更专注、更有效率。
当你真的需要使用心智,特别是必须找到一个具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时,你会在思想与定静之间、心智与无念之间来回摆荡,各停留几分钟。
无念,是有意识但无思想,这样才会有创意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思想才会有真正的力量。
如果只有思想,而不与更广大的意识范畴连结在一块儿,那么这样的思想很快会变得贫瘠、病态、具破坏性。
当下时刻蕴含着解脱的关键, 但只要你认为你是你的心智, 就无法找到当下时刻。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基于个人和文化上的制约,而塑造一个自己是谁的心理形象。我们可以称这个虚假的自我为小我(ego),它由心智活动组成,而且只能经由不断地思考而存活。
小我这个名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意义,但是当我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指的是经由无意识地与心智认同而产生的虚假自我。
对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完全颠倒是非。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当心智处于小我模式时,功能完全失调。小我关心的始终是如何让过去存活下来,因为如果没有过去,那么你是谁呢?
它也不断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能继续存活,并且在未来寻求某种形式的慰藉或满足。它会说:'有一天,当这个、那个或其他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会OK了、快乐了、平静了。'
即使当小我看起来是关切当下的,它所关切的也不是眼前的当下,因为小我看待当下的方式完全错误——它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的。或者,小我会将当下贬低为一个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它所谓的目标,却永远存在心智投射出的未来之中。观察你的心智,然后你会看见这就是小我运作的方式。
当下时刻蕴含着解脱的关键,但只要你认为你是你的心智,就无法找到当下时刻。开悟意味著超越思想。在开悟的状态中,必要时你还是会用心智思考,但会比以前更专注、更有效率。你大部分是为了实际用途而使用心智,而且你摆脱了不由自主的内在对话,因而感受到内在的定静。
当你真的需要使用心智,特别是必须找到一个具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时,你会在思想与定静之间、心智与无念之间来回摆荡,各停留几分钟。
无念是有意识但无思想,这样才会有创意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思想才会有真正的力量。如果只有思想,而不与更广大的意识范畴连结在一块儿,那么这样的思想很快会变得贫瘠、病态、具破坏性。
习惯性地自问:
此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问题会指引你正确的方向。
我在这里使用'心智'这个词的时候,指的不单是思想,还包含了你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情绪在心智与身体交会之处升起,它是身体对心智的反应——或者可以说,它是心智在身体上的一个反映。
你愈是与思考、喜恶、批判和阐释认同——也就是说,当你愈没有以观察者的意识临在时——情绪能量的负荷就愈重,无论你有没有觉察到。如果你无法感受自己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连结,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粹肉体的层面上经历到这些情绪,它们可能会变成生理问题或征兆。
如果你很难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可以先试著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上,从内在感受你的身体。这也会将你和你的情绪连结在一起。
如果你真想了解你的心智,你的身体始终会提供真实的反映。所以,试著在身体内看著情绪,或是去感受它。如果情绪和思想之间有很明显的分歧,那么思想永远是说谎的那一方,情绪则始终真实。这里所谓的真实,指的并非你是谁的终极真相,而是你当时心智状态的相对真实。
也许你尚未能将无意识的心智活动带入觉知之中,而使它们变成思想,但它们始终都会在身体上反映成情绪,而你是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的。
用这种方式观察情绪,基本上和我早先说的'倾听或观察一个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差别就是,思想在你的脑袋里,情绪却有一个很强的生理成分,所以主要是在身体上被感受到。
只要能观察到你的情绪,你就可以允许它存在,而不被它控制。你就不再是你的情绪了,你成了观察者,观察的临在。
如果你这样持续练习,内在所有的无意识都会被带到意识之光中。
习惯性地自问:
此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问题会指引你正确的方向。但是不要分析,只要观察。要向内聚精会神,感受情绪的能量。如果当时没有情绪存在,就把注意力更深地带入身体的内在能量场,那是进入本体的大门。
它是你自然状态的一部份, 它可以被心智遮蔽于一时, 却永远无法被摧毁。
只要你与心智认同,
也就是说,只要你在灵性上是无意识的,
你便难逃痛苦的藩篱。
都知道骇的尽头就是'漏'(low)
——乐极生痛的道理。
也有许多人,由亲身的经验得知:一份亲密关系居然会在反掌之间,由享乐的源头变成了痛苦的渊薮。
○ 图片文字采集自网络或书籍,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