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苦与乐常有,平常心对待
第六十二课 生 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侯王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有些事情要先损而后才有益,即先苦后甜,有的人生下来就吃苦头,挨饥受饿,长大后经商赚了钱,发了财,生活就改善了;有的是先受益而后受损,有的人生在贵族家庭,生下来就受益,吃喝玩乐用之不竭,长大后不务正业,花天酒地,败光家业,苦不堪言。
道生万物,万物生长过程都是受损、受益反复轮转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平衡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淡定从容。受益时不骄傲,一旦骄傲就容易让人飘飘然地浮躁起来,结果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从而缩短了受益的时间。受损时不气馁,一旦气馁就会沮丧,消极低迷一段时间,从而延长了受损的时间。其实这些情况在我们自身及周围的人中不乏实例,并且有些人即使经历过也不一定认识到其内在原因,仍会重蹈覆辙。
个人也是通过学习《道德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学着去运用后感觉获益匪浅,现在即使在工作上取得成绩得到肯定的时候也淡定了许多,不像以前那样喜形于色,面对不顺利的事时也不再表现得烦躁不安,怨天尤人,能够冷静下来分析原因,想办法补救,采取积极主动的心态更容易走出困境。所以学以致用后,让生活变得有条不紊了。
和平
《道德经》: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盗不得好死,我将作为他们的教父。这就说明:坏人通过教育可以改好,好人受不良影响也可以变坏,所以万事万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地变化着的。
像强盗这样的恶人,在一般人眼里,他当然不得好死。老子对这样的人还要教育。还要作他们的教父。为什么呢?因为老子说了,“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对待那些不善之人,有何理由要抛弃他们呢?所以我们不要随便抛弃别人,不要因为别人德行不好就不理别人。而是要按老子说的那样,“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要耐心等待他们觉悟,一旦他们在实践中碰了钉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了改恶从善的想法,就要热情地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逐渐变成好人或善人。这是修道修德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只有照着去做,才能修好善德。
清静无为胡
《道德经》:人要受教育,方知益损之妙
“人之所教”,人之所以要受教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事情我们还不知道,所以要受教育。大家都是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再往上还有硕士、博士等等。即使是不上学,在社会上历练,也要经过好多年的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拥有专业技能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即使专业水平很高,也可能不明白万事万物都是益损交替发展。不可能要受益就一直受益,要受损就一直受损。受益的时候不要太高兴,后面肯定有吃苦头的时候。受损的时候不要太难过,后面肯定有享福的时候。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只能心随物迁,在顺利的时候过分得意和自大,在不顺的时候过分痛苦和自卑。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不论处顺境还是逆境就都能调整好心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受益的强度,减少受损的程度。
“我亦教之”,我也要受教育。这里的“我”指的是老子。老子的知识那么渊博,还要学习,说明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我们不论掌握了多少知识,都要谦虚谨慎,不可自高自大。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盗不得好死,我将作为他们的教父。违反乱纪的人,大家都很痛恨他。在一般人眼里,这样的人不得好死。但是老子对这样的人并不抛弃,还要教育他们改恶从善。所以我们对待德行不好的人不能疏远,而是要热情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变成好人或者善人。
水穷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