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婶婶(上)

忆婶婶(上)

马晋国

婶婶离开人世己近五年的时间了,在这近五个春秋的日子中,耳闻目睹所触的事物只要与婶婶的生前有关或类似,她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就历历在目,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愁绪每每溢满脑际,让人无法忘记悲切不已。
婶婶卒业时岁已八十有三,按理是高龄了,可婶婶没有享过一年的清福。为儿为女操劳一生,儿女成人,自己却积劳成疾满身病疴。后几年更是力不支体,还有几年卧床不起。总觉得婶婶是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女性,经历的沧桑苦难不说,单就女性最重要的婚姻而言确实是令人痛心的。曾听人说:婚姻是一首蕴藏深意的散文诗,而婶婶的婚姻则是一曲人间悲歌。婶婶一生许嫁四姓,可临终的几年却是孤寡一身,逝后因墨守千年陈规,与已故叔叔隔丘而葬,死后仍是孤独一身,着实令人恸心。
婶婶名王蕊蕊,出生于浑源县一个叫牛兴堡的小山屯,上有一兄下有两弟。父母为了维持贫寒的家庭,常年躬身在沟壑山洼里,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然而生活的拮据仍象一座无形的山压在身上,尽管奋力挣脱却徒劳无望。刚懂事的婶婶就和她哥辅助父母奔波在田间地头、梁峁河畔,以解轻父母的些许负担。婶婶说她没有读过一天书,只是在校门口听过学生们的朗读书声,故而也能顺溜几句,什么人之初性本善,还有弟子规等。曾记得有时我管教孩子不好好念书时,婶婶生怕责罚他们,总是忙着对我说:“孩子小着了不要急,那俺孩也可比我强多了,我才是睁眼瞎子,连自个的名字也认不得。”
为了给家里省下一个人的衣食,不满十七岁的婶婶就经媒人说妁,许配在繁峙县齐城村的陈家为媳。婶婶从小就聪慧过人,她知道自己过早地走这一步,已是万般无奈,恭听父母之命就是最大的孝顺。
过去,妇女虽然倡导解放,可封建的传统习俗仍旧深深地牵制着人的思想。婶婶持着“嫁鸡随鸡”的古训,一心与丈夫经营起那个艰难的家,因为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宽敞。如此,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粗粮拌菜,饱一顿饥一顿还算过得去。十几年的光阴过去,已是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的母亲了。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小儿不满周岁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了,丈夫因患疾病暴卒,这一顶梁损拆的天灾对婶婶来说无疑是一最惨痛的打击。试想,一位柔弱女子拖着最大也只有十几岁的四个孩子,其生存的艰难是怎样的。以后的路该怎么走?靠自己如何把这个家撑下去,把孩子们拉扯大?婶婶整日里以泪洗面,看着只会喊娘要吃要衣的孩子,心里像有十几把刀子在挖,“老天爷害的我好惨啊,你救救我们母子哇……”婶婶仰天疾呼,但总归那是虚无缥缈的奢想。常听婶婶说,那时她盼望着过夏天,院里种点菜禾不说,有几颗大杏树,那可真是救命的树,每年春天杏花还未落尽,孩子们就从花蕊里扒出小如麻状的胎杏吃开了,以后是毛毛杏一直到熟。由于熟杏的保质期过短,婶婶领着儿女抢时间晒杏干,若天晴少雨可晒一些,那冬天也就有了救急填腹的。可往往是阴雨天多,来不及晒熟透的杏便腐烂了,孩子们看着这惨景忧心如焚却束手无策,眼里噙着泪花捡着烂了杏肉的核核儿,想靠它来日换个一星半点的食物。
那时,全靠工分来领取生产队口粮,婶婶为了挣到工分一天忙的披头散发连洗脸的功夫都没有。白天忙队里晚上忙家里,吃不饱穿不暖忘记了自己是刚三十出头的人。就是这样可还是因工分不足只能领回不到两个人的全口粮。那时标准口粮是人均二百八十斤包括土豆的五谷毛粮,大小是一个五口之家,靠这点粮食要持续到下年的新粮期,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婶婶说她咬着牙带着儿女过去了一年又一年,“那个日子的冬天更长,黑夜娃娃们饿的一直哭,可就是盼不明,其实盼明了又有啥指望,通常是哭不动了昏睡去了。”
苦命的婶婶出聘后没有几年父母便相继去逝,哥弟们为了生计各奔东西,当婶婶呼天不灵喊地不应时没有承受到兄弟们的帮扶,因为十鸡爬坡在各顾各。想要活下去只有靠自己,艰难辛酸度日如年的日子,也只有靠自己一步步的走,一日日的熬,想着只要把孩子们拉扯大就是盼头。夫走后的两年间,婶婶是踏着泪水过来的,她原本执意要为亡夫过了圆周年再另行择嫁。这是为了遵循古道法则,可见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对人们的影响。
街坊四邻看婶婶成天默不吭声悲伤的样子很是同情,主要是家里没有男人依靠,孩子们又都在幼年,就是队里给的东西也拿不回去,可真是度日如年举步维艰。于是,有好心人和陈家族长进言,为了可怜的孩们该考虑招个人来帮帮这个家,那一年婶婶招了本村姓王的后生为夫。家里有了男劳力能多挣工分不说,一些重体力活有人顶替了,村里队上家内的大小事有个商量拿注意的。王家也确实不负众望,视孩子如亲生的,勤勤恳恳竭力扶持着这个家。可当他们的儿子将过三岁的那一年,他突然和婶婶提出分离,原来是他思量己久。婶婶有些莫名其妙难以接受,“你领上孩子们走哇,首先查问个人性品格好的,身强力壮有些余粮的人家,孩子们不饿肚是大事,我历来没有当家的能力,看着可怜的孩子们我才过来的,可几年过去才感到自个儿不配,穷家僻舍不说,力不从心是真的,我真真切切再没有扛下去的信心,为了替孩子们着想,迟不如早些做个了结,孩儿他娘难为你了,你好好想想下个决心吧。”王家哆嗦着嘴一句句说出了掏心窝子的话。婶婶听了无语流泪,她也知道王家说的是实话,这苟且的日子是不踏实的,再说勉强在一起受苦受害的还是孩子们,也罢只有听天由命了。此时的大姐,己经出聘在原小柏峪乡许家窑村的杨家,和娘当年一样为给弟妹让出一份食物,自己也有个管穿衣吃饭的地方。穷人的男孩子早当家,穷人家女儿早出嫁,这一古言着实不假。
在我十一岁的那年,盛夏的一天放学回家,一进门见炕上坐着大爷叔叔,正陪坐着同村的王奋廷拉答着什么,奶奶忙着烧火蒸饭,闻着一股扑鼻的香。我在奶奶的耳旁低声问:“今吃好饭了奶奶?”“给俺孩吃油圪蛋。”奶奶贴在我耳上悄悄说。我兴奋地一个高高跳在院里玩去了。吃饭时只见除了热菜凉菜外,还有炒鸡蛋,一瓶白洒。谈话中我才明白是王奋廷给叔叔说媒了。我虽不大懂事,但对王奋廷也有大致了解,此人能言善辩,凭着巧嘴利舌是妁媒的专职。虽然那个时候反对游手好闲不安分的人,可他靠着这份职业也维兑了村干部,于是在睁眼闭眼的情况下,他整天里在川下山上转溜,收集有关婚姻嫁娶的资讯。要说正道来去这可是牵线搭桥的好事,成就一桩婚姻胜造七级浮屠嘛。可他往往是一只脚踏着二只三只甚至是四五只的船,为的是自己能够保持不断的享口福,整日里油嘴肥肠。叔叔和婶婶的撮合开始也是这样,那近半月的天数里,几乎是每天不是早上就是晚上,有时甚至是一整天地在我们家吃喝。奶奶殷勤地奉伺着,她多想为四十大几的儿子娶个媳妇儿,哪怕死也瞑目了。大爷叔叔更是笑脸陪奉,生怕有了丝缕眉目的亲事给黄了。可就是迟迟没有定话。原来他把婶婶仅一个村就许下两家,外村还有几家呢。这是婶婶后来闲聊起来才清楚的。
听说叔叔要有家室了,本来是件大喜事,可自那天起我的心事一下子多了起来,上学听课时的分心让老师看出了我的反常:有了婶婶却失去了叔叔是要面临的现实,自己将要和奶奶还有身负残疾的大爷一块生活,没有了劳动力挣不了工分怎能分到口粮,国家的救济粮哪来的钱去领取,生活上都有困难那学业更是问题。小心里为此发愁担忧,于是那些天闷闷不乐忧郁寡言,不再有说有笑了。奶奶、大爷、叔叔都看出了我的心里道道。一天早饭时叔叔和我们说:“时间长了奋廷哥也没说成个啥,我看算了哇,咱国小也有心思。”“那可不行,幸好搭起了话茬儿,我再催催奋廷。”大爷忙抢着说,他在为弟的婚事火急的心情不难看出,因为叔叔的岁数够大的了。奶奶没吭声,但从眼神里同样看得出赞成大爷的态度,因为当娘的更心切更盼望儿媳妇到来的日子。“国小别愁,不说你叔叔还管俺孩了,我就是要饭也供你念书。”自那天起我便如释重负,心里急切盼望起未来的弟妹们。
常言道:人有一百个救命圪塔。也是,该成的事会有意想不到的巧遇。婶婶没到时我和奶奶大爷叔叔四人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省烧柴。紧挨我家的是在供销社上班的长生叔叔,他正好是和许家窑大姐夫同姓一族。那些天见职业媒人王奋廷很勤快地到我们家,并且好吃好喝的管待,他俩口子心里大致猜出,十有八九是为二娃(叔叔名)哥提亲的。于是一天上午便向叔叔盘问了起来,他们俩口子人缘好性情好,与我们相邻十多年很融洽,像是一家人似的。当知道情况后,两人当即表态:“用他了油嘴滑舌的不实在,我这就过去找干丙生(大姐夫小名),肯定能说成,难寻我二娃哥这样儿的好人。”长生婶子心直口快,听了后高兴的不得了,立马便兴冲冲跨出了大门:“只有二里多地一会儿就过去了。”
果真长生婶子很快就给叔叔的亲事说成了。婶婶带着弟妹们与我们团圆,组成了实实在在的十口之家——年仅三四岁的小儿虽然有父,可婶婶丢不下自己的心头肉,大姐虽嫁了可也离不开娘,更何况两三步地,来去方便。
(未完待续)
超过3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文字编辑:张萍花    图文编辑:侯常新

(0)

相关推荐

  • 娘【任艳红】

    (我的母亲) 娘,就要两周年了,在您离开我们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您的身影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每每想起,总是潸然泪下! 我是娘的第一个孩子,娘生我时大出血.那时医疗条件差,接生婆看到奄奄一息的 ...

  • 鲁北往事:分小麦

    小麦晒干后,就要把粮食分到各家各户. 秋麦二季分粮食,是一道比较难的工序.小队里的会计,要先把全队劳力挣的工分统计起来.麦季工分统计截止到芒种,以后挣的工分就到白露计算秋季的口粮,再往后挣的工分就等着 ...

  • 我的奶奶【万林福】

    "你奶奶是后奶奶!""你奶奶才是后奶奶呢!"这是我儿时与小伙伴们每次发生战争的序幕,进而争吵.对骂.厮打,然后带着满脸被对方殴打的指甲印回家,娘见状便训斥道:& ...

  • 鲜梅:奶奶,你食言了

    奶奶,你食言了 鲜梅       那个冬天的深夜,许多人家还亮着灯,时不时会传出喝酒猜拳的声音,人们还沉浸在喜庆的年味里,就在这时,我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奶奶身体不行了,一直喊着要见我,接完电话的我瞬间 ...

  • 假如你老了,老伴先走了,儿女又不愿意管,该怎样度过余生?

    来源:女性健康周刊 当我老了,我会坦然面对现实,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以积极健康科学养老理念开创幸福的老年生活. 不求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但求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当我老了,趁着腿脚还灵便,趁着 ...

  • 【滋水 · 散文】李珍: 红薯记忆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64期︱ 编辑︱梁甫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 【中篇小说】四 姐(2,3)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卷一|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 ...

  • 宋亚兰丨黄豆(小小说)

    杏花的爷爷和大姑死于一九五八年的饥荒时期.爷爷和奶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为了一家人,为了四个孩子,夫妻俩舍不得多吃一口,时常忍饥挨饿. 爷爷弥留之际,把身上仅有的几颗黄豆留给了妻子和孩子.自己活活被饿 ...

  • 搞笑GIF段子:大爷很热情,妹子很嫌弃

    2020-10-31 07:01 吃最辣的菜,去最好的肛肠医院 大爷很热情,妹子很嫌弃 半夜看到非得吓死 身体跟不上大脑 没十年练不出来 搞笑段子 1. 颈椎不舒服,这两天有点头晕,同事说她空有一身按 ...

  • 炊烟有望 院墙

    北方的农家小院,是独立的门户,要成为一个独立的门户,关键点是要有院墙,一道道院墙分生成无数的小家庭,分蘖出无数生动的故事.而肖明原和肖明山两家则缺少这样一道墙,垒院墙是迟早要发生的事.他们亲兄弟或叔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