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作者 |常杰敏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已有好长时间没有回乡村老家了,趁着清明假期,终得如愿以偿了。故乡是根,无论游走何方,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人都是有故乡情结的,更何况乡村的那片热土里长眠着我的父母。
诚然,乡村是“乡愁”的栖息地。面对日渐衰落的乡村,大批有识之士纷纷发出“留得住乡村,记得住乡愁”的呐喊。是啊,乡村,那里天高地阔,阳光灿烂,那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没了城市的喧嚣,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呢?
那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时令的青菜、应季的庄稼轮番上阵,扮美了广袤无垠的大地,呈现出大自然的美丽画卷,倘若置身其中,必将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仅仅四月的乡村,就别有一番情趣。是时,洋槐花、蒲公英这些洋溢着生命气息的植物等就令人难以忘怀。人未进村,阵阵花香就迎面扑来,环顾四周,发现洋槐花开了。四月的洋槐花,一串串、一簇簇地呈现在蓝天白云下,荡漾在树木的枝条上,洁白的花蕊宛若凝脂,点缀在绿叶间,在温暖的阳光下盛开着,风中融合着芬芳的气息,氤氲在空气中的浓浓清香,沁人心脾,使四月的乡村浪漫多情起来。彩蝶翩翩飞来了,在空中舞成优美的弧线;蜜蜂也嘤嘤嗡嗡地弹奏着琴弦,偶尔掠过的喜鹊叽叽喳喳地和唱几声,乡村顿时热闹起来,微风轻轻地吹着,一派忙碌景象。河畔、阡陌、沟堤、岗丘及房前屋后,千树万树洋槐花开。此时,银白的洋槐树开始迸发出温情,赐予着庄户人新的期盼,孕育了一年的生机和营养,纯天然无公害,取之美丽变为美味,观赏着满树的白花绿叶,品尝着用洋槐花做成的美味菜肴,岂非人生一大享受?可叹其花期短,做美食要赶早,不到一周时间,那花瓣就要凋谢或长成果实了。四月的蒲公英竞相旺长,蛰眠了一冬,破土而出后大有花叶同长之势,绿叶伴黄花,彰显妩媚。放眼望去,荒沟野岭,坡堤河岸,地头田边,幽谷密林,只要仔细寻觅,便会发现一簇簇的蒲公英,开出一朵朵素净淡雅的黄花儿,那花儿不娇不媚,色彩虽不艳丽,样子却十分诱人,幽幽的花香令人陶醉。连根拔起,断裂的根节处立马沁出乳白色的汁液,轻轻地用舌尖舔一舔,品咂,味微苦。四月的蒲公英,招来众多的仰慕者。也许是生长在旷野,远离了喧嚣,依然保持着洁净的本性。它别名黄花地丁、黄花苗、婆婆丁、华花郎,还是一种上等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去火败毒之功效。这些原生态的蒲公英,随便挖一把,可泡茶,可煲粥饭,彰显食疗作用。唯其如此,它才具备了如此素雅迷人的风采。于是乎,引来城乡踏青采挖者众。采一束蒲公英花,留住四月的清香,让美丽在心中永驻,在口舌间回味。一望无际的果林园中,走过来一群踏青赏花的少女,笑笑闹闹的,来也一路歌,去也一路歌,犹如一朵朵艳丽的花蕊。桃花映红了她们的脸庞,桃林荡漾着她们的欢声笑语,把这美丽的春天装扮得更加妖娆迷人。少女和春天,几乎是同一个概念。四月的乡村,一朵朵、一簇簇的野花、树木花,把春天打扮得美丽多姿。踏青赏春的少女,身着艳丽的服装,佩戴耀眼的首饰,欢唱着动听的情歌,拿着手机自拍杆,像翩翩起舞的彩蝶,飞舞在花丛深处,载歌载舞,录拍下迷人的抖音小视频,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四月的乡村如此多娇。正值春暖花开,谁不陶醉并留恋这明媚的春天呢?哪怕只是采回一片叶子,拍下一张小照,留下美好的瞬间。作者:常杰敏,社旗县李店镇人,现供职于党政机关从事文字工作。曾躬耕陇亩于故乡,曾挥教鞭于学堂,曾戎装武警于北京;曾借调政法机关专职记者。喜好舞文弄墨于文学、新闻、书法,在市级以上报刊媒体发表作品达100余万字,散见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社会报》《中国社区报》《人民代表报》《检察日报》《中国老区建设》《乡镇论坛》《方圆》《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经济报》《河南法制报》《河南工运》《老人春秋》《中国民政》《公民与法》《楚河汉韵》《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都晨报》及县级的《新社旗》《大码头》《赊店春秋》《宛东潮》《河韵》等传统媒体及人民网、新华网、正义网、大河网等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