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脊真术第三阶段
三,正脊真术第三阶段----突破自我,转变成型。
乾行中正,先否后喜。
1,督脉的理论基础
人之所以有活力,由于阳气;脏腑器官的功能运行顺畅,由于阳气;阳来则生,阳去则死。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督脉作为阳脉之海,与机体的阳经均有交会,督率周身的阳气;它的主干贯脊属肾,统摄先天阳气,使真阳固守于内而不外泄。督脉阳气充盈,经络运行畅通,病邪则无由而生;反之,督脉有瘀滞,人体就会受到邪气侵犯,需要通过推拿整脊手法和导引术,疏通经脉淤堵部分,进而达到祛瘀除邪的作用。故此《庄子·养生主》言:“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正脊真术立足中医原始的阴阳演化机制,应用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气血运行原理,依靠推拿手法和导引术通调督脉,稳固阳气,使阳气发挥最大的固本祛邪作用。还能辅助督脉与任脉有效联通,使脏腑、经络功能的正常运转,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和畅的目标。它与道家的周天运行的原理相近,以打通受到阻碍的督脉气血通道为根本大法,通过推拿手法和导引术,帮助督脉阳气与任脉阴精交融,起到治疗脊椎相关病症的效果。
督脉精气循行有三。
第一支位居龙骨之内,坐镇中央,归属先天肾脏。它贯脊入脑,相当于脊髓和脑组织,属于主体,是精气储藏和运行的关键。
脑为髄海,向下延伸为脊髓,主藏精气,调节督脉精气的出入;又总领诸阳,统摄真阳。阳气是动力,调控五脏六腑、筋骨器官和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阳气盛则身体康健,阳气衰则体弱多病,阳气竭则亡。它的功能与大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类似,支配、接受和控制脏腑、经脉、肌肉、骨骼等全身生理功能,以及精神活动的正常发挥。
督脉的运行和功能主治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没有现代医学阐述的这么详尽,但是在中医推拿方面我要尽力学习现代的研究成果,努力把相关的中西医理论结合起来,从而通过推拿和导引术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最好的服务。推拿手法以脊椎各节段的整脊手法为主,达到通督脉的作用。导引法以保障姿势中正、舒展脊椎关节、增强脊椎周围的肌肉强度为主。
从生物力学角度看,脊柱作为人体的龙骨和躯体的支撑结构,稳固和平衡依附其上的五脏六腑、筋脉、骨骼和经络,保障躯体处于中正、平衡的体态,以及功能活动的正常发挥。
第二支夹脊络肾,与膀胱经并行,起于眼内角,上行于巅顶交会,入络于脑,行于背。脊柱的夹脊部分包含椎间孔,其所处位置与脊神经(31对)和部分脑神经(12对)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的区域重叠,功能亦相近。阳气卫外而为固,是生命的动力和源泉。并膀胱经的督脉分支与膀胱经并行,主导周身阳气的运行,控制和调节身体各脏腑、肌肉、器官的功能活动。所以在通督脉阳气的推拿中,可以参考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主治,不宜执着于所谓的纯中医观念。
由于并膀胱经的这一督脉支和脊神经、脑神经的功能主治相近,所以整脊,通督脉,离不开头颈后部、以及背部夹脊和膀胱经部分的疏通手法。不可拘泥于单纯的整脊手法,按脊、捏脊、以及疏解膀胱经区域的软组织手法,同样具备通督脉正脊的作用。导引法以增强夹脊和膀胱经的筋脉强度、拉伸肌肉筋膜,改变工作生活中不良的姿势习惯和用力方式为主。
第三支与任脉并行,起于丹田,自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由于任脉是周身阴经会聚之所和阴脉之海,收藏和滋养脏腑津液,位居腹前,属阴,主要调控内脏功能,相当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构成的自主神经,以及迷走神经等。督脉在其中起着温煦作用,在推拿和导引时,可参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的自主神经功能,在腹部行温肾法、疏肝调胃法等复合手法。导引法以加强腹部肌肉强度、消除腹部脂肪和痰湿堆积、保持腹部舒畅为主。
交感神经支配心脏血管、腹腔内脏、平滑肌及腺体等,调节这些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人体大多数组织器官均受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在功能上有拮抗作用。副交感神经主要与脑神经中的面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相关联,分布在内脏器官、平滑肌和腺体,调节其功能活动。刺激副交感神经可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增强、括约肌松弛、瞳孔缩小、腺体分泌增加等。从整体上看,都是在大脑皮层管理下,使内脏活动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阴精无阳气则不化。任脉总揽一身阴脉,其津液运行、滋养脏腑器官的功用,需要与之并行的督脉为其提供阳气和动力。任脉起于下焦胞宫,偏寒,是津液聚集之地,所以调节任脉气血,对下焦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作用最为直接。临床上应用正脊导引治疗阳痿、早泄有不错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