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的临床应用及对药选择

钩藤

又名双钩、薄钩藤、嫩钩藤,为茜草科常绿藤本植物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茎叶,为清热平肝,息风降压良药。

中医认为,钩藤性味甘,凉。归肝、心包经,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之功,适用于头痛,眩晕,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本品性味甘凉,入肝,心包二经,有和缓的息风止痉作用,又能清泄肝热,故用于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症,尤为相宜。其不仅善于熄肝风,而且又能清肝火,平肝阳,疏肝郁,对于肝郁气滞,或肝经有热,胁肋疼痛,头胀头痛,目赤肿痛,头目眩晕等也卓有效验。

《本草纲目》言“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药理研究表明,钩藤有降压、镇静、抗癫痫和抑制腓肠肌痉挛的作用。钩藤煎剂或钩藤碱等给动物灌服,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扩张外周血管,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由于外周阻力降低,从而血压下降,随着血压的下降,头晕、头痛、心慌、气促、失眠等症状亦相应减轻或消失。

【对药选介】

1、天麻与钩藤

天麻、钩藤二者均有平肝息风、平肝潜阳之功,可治疗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但钩藤性凉,轻清透达,长于清热息风,治疗小儿高热惊风、热极生风。天麻甘平质润,清热之力不及钩藤,但甘平滋润,养液缓急,对寒热虚实各种原因所致的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症皆可应用。

天麻、钩藤二者均有平抑肝阳,平熄肝风之功,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天麻甘平质润,药性平和,为治疗眩晕要药,可治疗各种眩晕。钩藤药性寒凉,善清泄肝热,多用治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眩晕。

天麻、钩藤二者均能平肝阳,息肝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但天麻性质平和,可治疗各种头痛。钩藤药性寒凉,主要用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

天麻、钩藤二者均能平抑肝阳,治疗肝阳化风,痰瘀阻络所致的中风。但天麻既可祛风通络,又能滋养阴液,对风中经络之症用之较宜。钩藤重在平肝阳,清肝热,对肝阳化风所致的风中经络用之甚佳。

2、罗布麻与钩藤

罗布麻、钩藤二者均有清肝泻火之功,为治疗肝火上攻所致头目眩晕,烦躁失眠常用药。罗布麻尚有利尿之功,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钩藤有熄风止痉之效,可治疗惊痫抽搐等。

【治疗方选】

1、钩藤片(中成药):本方为钩藤总碱组成的糖衣片。口服,一次10~20mg,一日30~60mg。可降血压,用于各期高血压病。

2、天麻钩藤颗粒(中成药):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等组成。开水冲服,一次一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可平肝息风,清热安神。适用于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见上述证侯者

3、罗布麻降压片(中成药):方由罗布麻、夏枯草、钩藤、泽泻、珍珠母、牛膝、山楂、菊花等组成。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可平肝潜阳,息风活血,通络止痛。用于肝阳上亢、瘀血阻络,头晕,目眩,头痛,烦躁及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见上述证候者。

4、天麻眩晕宁合剂(中成药):方由天麻、钩藤、泽泻、半夏、白术、茯苓、白芍、竹茹、川芎、甘草、陈皮、生姜等组成。口服,一次30ml,一日3次。可祛痰定眩,和胃止呕。用于眩晕,恶心、呕吐、舌淡,苔白滑。尢适用于美尼尔氏症。

5、钩藤决明颗粒(中成药):方由黄芩、茺蔚子、钩藤、夏枯草、决明子、茶叶等组成。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可清热泻火,平肝明目。用于高血压病肝火旺盛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胀牙痛等症。

6、复方钩藤片(中成药):方由钩藤总碱、蜜环菌粉、向日葵盘、桑寄生150g黄精、夏枯草、葛根、酸枣仁、菊花、牛膝、山楂、制何首乌、石决明、女贞子等组成。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可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用于肝肾不足,肝阳上亢,眩晕头痛,失眠耳鸣,腰膝酸软竺。

7、钩藤粥:钩藤10g,大米100g。将钩藤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平肝,息风止痉。适用于肝经有热,头胀头痛,或肝阳上亢,目赤眩晕,惊痫抽搐等。

8、钩藤薄荷汤:钩藤、薄荷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清热平肝,理气宣肺。适用于百日咳,痉咳,咽痒咳嗽等。

9、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黄芩、栀子、益母草、牛膝、杜仲、桑寄生、茯神各10克,夏枯草、夜交藤、石决明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平肝潜阳,滋养肝肾。适用于高血压,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等。

10、钩藤煎:钩藤30克,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同时取药渣适量捣烂,外敷肚脐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可平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