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百家)李宁明/门 神
李宁明(陕西阎良)
老杨这次离开家己五年了。在一个单位当门卫。由于喜欢足球比赛。自诩为门神。这个诙谐的名字就这样让人叫出来了。
老杨的家在河南。当然,这个指的是他的老家。他的爷爷那一辈在一九四二大饥荒的时候逃到现在住的地方。他只听村里人说过,爷爷那一辈生活很可怜,日子一直过的紧吧吧的。他从未见过爷爷。
老杨是十年前从家里出来打工的。刚开始出来时,是在一个火车站给人家当搬卸工。火车站是西韩线上的一个小站,隔三差五的就有一列货运的车辆进出站,大多都是运输玉米的。他住的地方一年秋麦两料。秋季大多种玉米。当地人很少吃玉米,所以,大部分都运到南方一些药厂或饲料厂去做原料了。扛这些玉米包是个力气活。老杨那些年没少下苦。有一年,脚下一绊,连人带包摔了一跤。当时就伤着了腿。当时也年轻,也没多管,休息了两三天后就又继续干活了。
老杨虽说家贫了点。但为人很好。干活兢兢业业。来到现在这个单位后,负责单位的报纸收发、大院卫生的打扫和单位开水的供应。各样工作干的井井有条。平时除做好这些份内之事,单位那个同志需要帮个忙什么的都热情帮助。比如那个同志的自行车漏气了,需要补胎时,他都热心的补好,打好气,好让同志们上下班路上顺顺当当。 他不仅深受单位领导的好评,而且也广受单位干部的爱戴。
就在这耳熏目染中,大家和老杨都熟了起来。特别是管单位后勤的老候。隔三差五地和老杨在门房谝谝闲传、拉拉家常。但只要一说到老杨的家里,老杨给人感觉就有一种刻意隐满不想让人知道的情绪。急忙岔开话题而言他。这越发让老候有了好奇心。终于有一天老杨的腿病犯了,实在疼的没办法,老候陪他去医院进行了一个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老杨得的是骨髓纤维化的一个病。要看好基本无望。但得天天吃药保养,否则……。听了医生讲的,两人顿时傻了眼。到是老杨先开了口。没事、没事,回家慢慢养就是了。
老杨之所以这么想,也在于他没有钱看呀。也是无奈地选择。老候胡乱地应和道。就是、就是。还不断地劝慰着老杨。以后回家多买点排骨熬汤喝,吃嘛,也别省了,买些鸡蛋列、肉列吃吃补补。兴许就好了么。
话虽这么说,但老候回单位后将老杨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老高是个头大耳圆的人。一幅菩萨心肠。这几年随微信的兴起,他也成立了一个助人的微信群。天下这人呀,还是好人多。成立不久群里就很快达到了五百人的上限了。而且也搞了几次慈善救助活动。效果相当不错,社会反响良好。
听了老候汇报,老高立即想到了发动群内捐款帮助老杨。几经和群内骨干商量,就发起了倡议。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也出乎了老高的预料,收到了五万元的捐款。收到后老高搞了一个隆重的仪式,由它和老候及群里的骨干将钱郑重交给了老杨。
老杨接了钱以后,心情忐忑不安。除了买了一点药以外,其余的钱一分没动的放在那。一如继往地干他的工作,看起来丝毫没有半点变化。
时间又过了一年,老杨还是像往日一样干他的活。终有一天,单位人上班先是发现没有开水喝,这才你一句老杨我一句老杨的喊叫着。这么多年了,人们早己熟视无睹了,每天上下班,看不看见老杨都没多大关系。除非谁的车胎烂了才会用心找下老杨。在彼伏此起的呼喊中,人们才发现门房人去楼空。大家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老杨呀太不象话了。怎么能一声不吭的就走了呢?
喊归喊,但终了还是没找到人。毕了,单位只能另找人看门。时间一长,人们渐渐的也就忘了他。
时间进入21世纪初期,党中央提出了脱贫攻坚任务,一时间,各地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提出许多结合各地特点的帮扶措施。这不,单位所在地的市上提出了“结对连心”的帮扶措施了。单位的老高结对连心了一户叫焕彩的残疾人家庭。老高只是从上报的材料上了解焕彩太特殊了。焕彩是一个肢体严重的残疾人。是由于得了类风湿病而严重肢体变形的人。下边有两个儿子,年龄都不小了。一个有点痴呆,一个身体矮小。两人都未成婚。但当他带领老候去焕彩家实际慰问时,才让他更吃一惊。一进屋门,看见她家一进屋门的大厅中,摆放着老杨的遗照。老高和老候看着遗像一时不知说什么为好,怔怔地楞在了那里。
事后人们才知道,老杨舍不得花钱为自己看病的原因,一切为了老伴和孩子们。至于一声不吭离开单位,可能与老杨自己知道病情有关。他只想不为任何添麻烦。
单位人再提起老杨时,人们便说,他确实是一个好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