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山水名家欣赏,转发收藏了(200幅,太全了~)

蒋循

丁宁原

1957年,十八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受教于于希宁、关友声、黑伯龙诸先生。自大学二年级起,丁宁原以其坚实的绘画基础,独到的捕捉生活亮点的能力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称道。1959年底他随全班同学一起到黄河工地体验生活,参加了著名的《腰斩黄河写生画展》的创作,作品在北京展出,引起巨大轰动,随即作品入选了1960年全国美展,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五年级分专业后,他便专心研究中国绘画。在于希宁等先生的严格教诲和悉心指导下,他在工笔画、写意画、古典诗词、篆刻书法等课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优秀的理论基础加五年的正规训练,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于1964年创作的《假日》、《出工》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使他在美术界崭露头角。1966年,丁宁原创作的工笔组画《重见光明》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人民日报》曾以整版予以刊登,这幅作品是运用中国画传统技法展现代题材的成功尝试,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丁宁原的画总是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从他开始学习创作就把眼光投入了生活,大自然清新美好的特质感染着他创作的灵魂。70年代对他来说,是有着转折意义的时期,这期间他被借调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为了创作《渔岛怒潮》,出版社组织作者到胶东渔岛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由此丁宁原和海岛结下了终生的缘分。

当他来到海岛,看到了渔船、礁石、海草、渔舍、海鸟……这一切在丁宁原的眼里都是全新的感受,他被震动了,强烈的创作灵感,使他赋予了它们最有活力的生命,连续创作了《成山渔家》、《龙须渔归》、《搓山细雨》、《渔家春早》等作品,看着这些作品,每一幅画面都是那么恬静纯美,可以想象着纯朴的渔家人过着怎样安静祥和的生活,让人不由得心生向往。

对大自然的爱,对生活的爱,是丁宁原作品的主题,正因为如此,他的画才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品味他的画,处处流露着作者的真性情,让我们感悟着“真、善、美”的真谛。我想,只有用心做的艺术,才会流传久远,而丁宁原的作品就是这种艺术。

丁宁原作品欣赏

1935年生于四川成都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院长,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贺天健

2 .师徒恩怨

贺天健在画坛在社会上盛誉之后,显然冲着名气前来求教的不计其数,印象中徐志摩夫人陆小曼便是他的入室弟子。当然也有作为学生并寄予厚望的到最后却令他十分失望的事例。

贺天健收留过一位叫杨石朗的不生,浙江海昌人,自幼喜欢书画,尤喜作山水画,他视为得意门生。杨石朗认为书画当以造化和师古人为主,也不排斥请教当代的名家,学习经验教训,以免少走迂远的弯路。杨石朗叩拜贺天健门下,他悉心教诲认真辅导,光教授皴法不下几十种,并选择指定古代各家摹本,说实在的他对石朗抱有很大的期望,曾经把石朗当作唯一的继承人。

不料天有不测之风云,社会的纷繁使杨石朗经不起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并见异思迁。认为吴湖帆桃李天下,凡是吴门弟子,大多富于收藏,杨石朗耐不住寂寞,言明吴湖帆更盛于贺天健,不顾恩师的感受进而转拜吴湖帆为师。一下子使贺天健有了唐诗所说的“林园手种惟吾事,桃李成荫归别人”的郁闷。

此时,贺天健又迁怒吴湖帆,称其夺走爱徒,有损友情。就是这样一次变故,两位现代山水画大家就此断绝来往。

多年后,他们仍然同在海上画坛的屋檐下,又同在上海中国画院担任画师,桥下的水流过去就过去吧,由朋友一再游说撮合,才慢慢言归于好,但各自内心的阴霾不免耿耿不释。

贺天健作品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