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句|《资治通鉴》名言合辑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1.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资治通鉴·汉纪三》
狡猾的兔子被杀死了,驱赶追逐兔子的猎狗也就会被拿来烹煮。天上的飞鸟都被抓完了,好的弓箭也只能收起来没有了用处。敌国一破,出谋划策的臣子也就得死了。
2.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唐纪八》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3.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4.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吴王喜爱精通剑术的侠客,为此老百姓身上伤痕累累;楚灵王喜欢腰身纤细的人,所以宫中的臣子不敢多吃,更甚者不吃,活活饿死。
5.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父母爱护子女方式如果不正确,那样恰恰是害了子女。
6.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资治通鉴·魏纪五》
御寒没有比上好的毛皮衣服效果更好的,要不想别人诋毁你的话没有比提高自身修养更好的。
7.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贤德的人能够谨慎地处理小事,所以不会招致大祸。
8.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不装聋作哑、不装傻,就当不了别人的公公、婆婆。
9. 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人都是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这样不停地做下去,便会成为君子
10.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资治通鉴·后周纪五》
借鉴历史上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以考察现在社会的是非利弊。
11.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七》
贤能之人,财产多了就会损害他们的意志;愚庸之人,财产多了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
12.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家境贫困,就会想要一个贤德的妻子;国家出现动乱,就会渴求一位治国有方的宰相。比喻形势艰难时,就会盼望能解决问题的人出现。
13.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
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得到了加强。
14.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二》
只有贤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让人信服。
15. 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很想一个人,到了那个人的故乡,他的家还在,人已经死了。
16.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资治通鉴·唐纪二》
大丈夫答应人一件事,即使给千金也不会更改。
17.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四》
即使只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就能够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这样做。
18.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
不讲信义,就不能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的支持,就不能使国家巩固。
19. 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资治通鉴·周纪一》
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20. 不可同日而语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七十三》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21. 不怕念起,惟恐觉迟。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四十九》
不怕偶尔的恶念,只怕醒悟得晚。指产生了恶念,要尽早地醒悟。
22.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十七》
指受到众人的指责,触犯众怒,不会有好下场。
23.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七》
指受宠受辱都不在乎,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身体自然安宁。
24.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七》
旧指用大量金钱、财物作鼓励手段,可诱导人为之效力。
25. 贵易交,富易妻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二》
指地位显贵了就容易和旧时的患难之交切断往来,钱财富足了就容易抛弃结发之妻。
26. 疾风知劲草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
比喻只有在危难时刻才能知道,哪些人是意志坚强的人。
27.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续资治通鉴·元纪·元纪三十》
指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28.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资治通鉴·梁纪·梁纪十六》
比喻灾祸来临,关联者因此一起受牵连。
29. 不虚美,不隐恶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三》
指对于美的事物要赞扬,对于恶的事物也不能隐瞒。
30.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六》
指听到的不如亲眼见到、亲身经历的可靠。
31. 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四十》
指用人就要充分地信任。
32. 有志者事竟成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三》
指有志向的人终究会获得成功。
33.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一》
指出兵打仗没有合理的理由,必定不能成功。
34. 两姑之间难为妇 ——《资治通鉴·陈纪·陈纪四》
比喻处在两位长辈或者两个有权势之间的人左右为难。
35. 猛兽不如群狐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四十》
比喻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大不过众人。
36. 贫不学俭,卑不学恭。 ——《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一》
指贫穷的人不用学节俭,自会俭朴;卑贱的人不用学谦恭,自会谦恭。
37.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八》
指人每天都在进步,不能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
38. 前车覆,后车诫。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六》
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比喻要从以往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39. 知子莫若父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六》
指最了解一个人的是他的父亲。
40.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资治通鉴·齐纪·齐纪七》
指陷入困境时,可以采取躲避的策略。
41.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
指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及个人安危。
42.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三》
在事前忧虑,事到临头就不会有忧虑;事到临头才忧虑,对事情已经没有任何帮助。
43. 坐谈则理高,行之则事阙。 ——《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二》
空谈时讲得再精妙的理论,一实践就出现差错。
44. 民以食为天。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
指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非常重要。
45. 礼无不答。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六》
指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必以报答。
46. 木朽不雕,世衰难佐。 ——《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二十一》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衰败的世道难以辅佐。
47.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十五》
活着的时候对当时之世没有益处,死后也没有美名流传于后代,就是自暴自弃的表现。
48.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
把军队放在绝地、死路的境地下,士兵才会拼命作战以求得生存。
49.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九》
十头羊用九个人放牧,指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
50.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二十四》
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害怕死亡,国家就得到太平了。
51.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资治通鉴·后晋纪·后晋纪三》
指时机难得,必须紧握,不能错过。
52.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七》
治理国家要施行大的恩德,而不是小恩小惠。
53.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资治通鉴·魏纪·魏纪十》
法令应该由国家最高层来制定,然后对下层的人进行教化。
54. 农,天下之本也。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八》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55. 博览兼听,谋及疏贱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十三》
广泛观察事物,普遍地倾听意见,谋虑到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
56. 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四十五》
嘴上说做善事并不难,要真正去做好事才是难的。
57. 法出多门,人无所措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九》
法令如果出自很多部门,人们就不知所措。
58. 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矣。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八》
强迫他人做力不能及的事情,这件事肯定不能成功;以人必定会违背的规定来禁止他人,这样的法令必定不能施行。
59.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二》
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人多气壮,别人不敢欺辱。
60.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
取用资源等要有限度,使用它们要有节制,这样才能保持充足。
61. 侈兴于有馀,俭生于不足。 ——《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六》
奢侈往往由于富裕而兴起,俭朴常常在不足的情况下形成。
62.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二十三》
十年的努力与心血,一朝尽毁。
63. 义者无敌,骄者先灭。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五》
坚持正义的人,无人能敌;骄横拔扈的人,最先失败。
64. 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
现在违背命令,如果打了胜仗就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获得胜利,那么罪过就太大了。
65.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七》
认清时代潮流的,聪明能干的人,方可为英雄豪杰。
66.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八》
寻找忠臣必须到孝子家里,指孝敬父母者必能为国效力。
67. 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
不以没有过错为贤德,而以改正过错为美德。
68. 用人无疑,唯才所宜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四》
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才能合适就可以。
69.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八》
任用人才如同使用器物一样,要扬长避短。
70.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君子凭着自己的才能做好事,小人仗着自己的才能做坏事。
71. 养兵之术,务精不务多。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五十九》
培养军队的办法,在精炼不在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