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就是不听你的,你也走不进他心里去,怎么办?

如果你是家长,孩子敏感、多疑、孤僻、倔强、顽劣、封闭,他就是不听你的,你也走不进他心里去,怎么办?

如果你是老师,你面对的是一群毫无约束、纪律和秩序,似乎也没有什么道德观念的孩子。他们偷窃、打架、爱搞恶作剧,因此伤害老师或同学。甚至还给老师取绰号,用各种方式侮辱嘲笑玩弄老师,你该怎么办?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叫池塘之底的学校,这里有的只是古老破旧的院墙,笨重的大门,无情的监禁室和几名已经被体制化的教师,加上顽劣异常无恶不作的学生。主持这里工作的——贪婪自私冷漠刻板的校长,和一位严格遵守校规、时刻准备惩罚学生的教官,这里奉行的是“行动——反应”政策,这里被人遗忘,无人问起。

而这一切随着一位叫做马修的代课音乐教师的到来而悄悄改变,他善良而富有才华,但是与当时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不被别人所认同接受。

他眉宇间闪烁出着慈祥、关爱、关心和不忍。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宽容、谅解、理解并且借机尝试着改变他们。他在现实面前,也会做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

但是马修老师并非深陷现实主义泥潭而无法自拔的人,他的内心深处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要把他的理念和想法付诸实践,他要引来上帝之光,照亮池塘之底。

这上帝之光,就是音乐。

一次偶然的机会,身心疲惫的马修老师准备休息的时候,听到孩子们在寝室里面歌唱,虽然歌词的内容是取笑捉弄他的,但是这位有些幽默、充满人性美和懂得教育艺术的老师不是立即制止然后一通乱骂,让人吃惊的是马修老师居然引导他们唱歌。

他在日记中写到,他们有唱歌的欲望和天赋,尽管时常走调,但是可以培养。

孩子在这里从没有享受过被爱的感觉,有的只是冰冷的规矩、冷漠的面孔和黑暗的囚室。而刚来报道的马修老师却发现了孩子们身上散发的纯真、优美的天赋,他们喜欢唱歌。

在这里工作过多年的校长、教官却从未发现过,因为他们不在乎孩子的感受,不关心孩子的处境,他们不需要这样做,仅仅只是按章程按制度办事就够了。

而马修老师发现了,因为他有这样的心灵,有这样的眼光。他决定用音乐引导这群孩子。

乱成一团的班级像一架断弦之琴,由他稍微调整,就能发出天籁之音。这个学监之所以能被孩子们接受,主要原因是他即便作为学监,也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在灵魂上他始终与孩子们保持水平。并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公心 。

这个“池塘之底”的学监马修坚持不懈地散播着自己内心涌动不已的爱意。

马修老师在引导孩子们的同时,也被孩子们的青春、活力、浪漫和幻想所引导,要不然他汹涌的诗情和乐章从哪里来啊?!在“池塘之底”的日子里,是他把埋在心底很久的才华诠释得最淋漓尽致的时候。

教育者与受教者的关系在《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了一个崭新的定位。这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定位。人与人之间其实就是一种互相给予、彼此受惠的关系,就是一种互为上帝、彼此拯救的关系。

学监马修他不是上帝,并不能让“池塘之底”的孩子们个个都像音乐奇才皮埃尔·莫安琦那样成为大师,但他在做“池塘之底”学监的时候,至少让每一个孩子都被爱抚摸过,被音乐点亮过,这就已经够了。

今后,不管他们的命运是好是坏,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还是卑贱的,但这一段仁爱、友善、宽容的葱茏岁月必将成为他们内心最深的烙印。就连那个为报复校长而试图烧掉整个学校的少年蒙丹也不会例外。在他以后穷凶极恶的行为中,或许总可发现学监马修种下的一点善意。

好的音乐对人心的培植,其实比好的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好的音乐就像武林秘籍《九阳真经》,上至“佛祖”,下至“狗屎”,人人都可以入门习练,并且浸润越久,对人的身体和心性就会越好;习练越久,就越会抵达“至大无上”的人生法门。

影片中主唱与和音互为有无的缠绕、低音与高音丝丝入扣的衔接,合唱团孩子们恰到好处的分工合作,不但让观众体会到了音乐纯化人心的伟大力量,还似乎从这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看到了人类社会的缩影。

这个世界也许每一个人都有问题,但只要统筹调度得好,就能演奏出和谐的乐章。看似一盘散沙的人类,完全可以在求同存异的情况下,形成合力,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片导演让音乐融入了宗教的力量。他选择的小演员正是圣马克教堂儿童唱诗班的成员,而由法国音乐名家Bruno Coulais担纲创作的电影音乐又极为巧妙地融入了教堂唱诗班的合唱特点。如果说“池塘之底”象征我们丑陋、阴郁、病态、悲凉、无望的社会,那么这些撼人心魂的乐曲,就是拯救我们的美丽之源,快乐之本,健康之根,温暖之色,希望之种。

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四面向我们包抄,流进我们的血脉,超度我们的灵魂。是《放牛班的春天》,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音乐那种浸润人心的伟大力量。它纯正、空明、慈悲、涌动有着无边的爱意与温暖。

影片中被学校教官描述为“天使的面容,魔鬼的心肠”的莫安奇是一位孤僻脱群的孩子,他拥有上帝赐予的天籁歌喉,却从不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直到马修老师无意间发现了秘密,才开始发掘莫安奇的天赋,并且让他担任合唱团曲目的独唱部分。但是这种景况没有持续多久。

马修老师和莫安奇的母亲的约会让有严重“恋母情结”的莫安奇十分生气,抛下一瓶墨水直接砸在马修老师的头上。马修将原属于莫安奇的独唱部分取消。这种果断的决定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耐力,和对事件发展的掌控能力,以及对对方的了解。就如马修老师说的,莫安奇不要做与他性格潜质相反的事,他要做的就是利用这种天赋。莫安奇是难以驯服的安静却又倔强的孩子,这种类似苦肉计和激将法的做法看来是比较合适的。

直到最后,正式出场表演时给了他机会,在这一刻莫安奇醒悟了,他从中读懂了感恩,被谅解后的快乐。这一刻莫安奇的天使般的灵魂得到了释放。

用音乐开启孩子们的性灵,放飞他们的梦想,在他们的生命中注入激情与活力,马修老师履行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要使自己崇高。”作为教育者,这就是要做的。

影片借助的形式是音乐,内涵是爱的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给予尊重和给予自我实现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爱的教育。

马修老师离开池塘之底,那一转身的忧伤,忧伤中孕育的欣慰与喜悦,足以说明一切了。

音乐与爱的结合,是一束光;即便是烂泥塘,也会因为它的照耀而开出花来。

唯有音乐与运动,是我们与孩子共同的语言。以后谈谈运动。

学习,只为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武阳东路308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