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手腕就能诊断疾病?揭开老中医号脉的秘密

老中医号脉有这么神奇吗?中医脉诊是如何诊断疾病的?真的有悬丝诊脉吗?

这些可能是悬在很多人心头的中医问题,今天我就讲讲关于号脉,即传统中医脉诊。首先可以肯定地说,中医脉诊确实可以诊断疾病,是中医诊断四诊(望、闻、问、切)中重要的一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只是由于脉诊是中医诊断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方法,脉诊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直观的指标,主要依靠中医大夫的三个指头的感觉。因此,人们就容易觉的脉诊神奇,同时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摸摸手腕就能诊断疾病吗?甚至怀疑其脉诊的真实性、脉诊的准确性。

比如关于中医大夫悬丝诊脉的故事,就是典型的神化了中医脉诊。由于古代伦理观念常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因此这样的故事就常容易发生于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和达官贵人的女眷们看病时。据说唐代大医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时就用此法。开始,太监有意试他,先后把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脚和鹦鹉腿上,结果都被孙思邈识破,最后才把丝线系在娘娘腕上。孙思邈诊得脉象,知是长孙皇后滞产,便开出一剂药方,使娘娘得以顺利分娩。

孙思邈悬丝诊脉图

其实,无论悬丝诊脉的故事是真是假,但中医脉诊确是传统中医临床诊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已经应用于临床两千多年之久,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经验。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医家扁鹊就擅长中医脉诊,《史记.扁鹤仓公列传》中说,“今天下之言脉者,由扁鹊也。”有关于中医脉诊的医学典籍不胜枚举,如《黄帝内经》、《难经》、《脉经》等。

下面我就讲一些关于中医脉诊的常识。简单来说,脉诊是医者用手指切按患者左右手腕处的脉搏,根据脉动应指的情况,以判断病人疾病的方法,也称为切脉,俗称号脉。

脉诊的部位

在传统脉诊发展过程中,诊脉方法有多种,如人迎寸口互参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等。历代以寸口诊法为主来进行脉诊的,也是现代中医广泛使用的方法。

寸口诊脉法,其部位具体取法是:以手腕桡骨茎突稍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等三个位置。其左右手的寸、关、尺三个位置分别代表不同的内脏,一般认为: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右关候脾胃;左尺候肾,右尺候命门。如下图所示:

脉诊部位图

号脉的具体方法

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者、患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也一定要静心,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1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手臂应与其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 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可以只用一指诊脉,所谓“一指定三关”。

另外,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患者脉诊的部位。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电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种不同的力度候脉,故常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其临床意义通常不同,如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脉诊指法力度示意图

人体脉象形成的基本原理

脉象是人体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是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有关。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因此,脉象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人体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等综合信息。这也是中医脉诊为什么能够诊断疾病的根本原因。

正常脉象

通过脉诊诊断疾病,首先需要知道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的脉象,称为“平脉”、“常脉”。健康人的脉象常为一息四到五至(即一次呼吸脉搏跳动四到五次),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有脉, 沉取不绝。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一定差异,属于生理范围,不应诊为病态。如春夏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常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无力。

常见病脉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二十九种脉象。

我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病脉及其所主病证。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即病位比较浅、病程比较短的疾病,如感冒、中暑等)。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即病位比较深、病程比较长的疾病,如脾虚、肾虚等,常见慢性病大都为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六十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九十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如气血两虚等。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

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痛证、痰饮等。

华佗号脉图

总之,传统中医脉诊是要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加以体验识别的,并没有直观的指标。因此,传统中医脉诊需要在完全掌握中医理论、诊断和临床内外妇儿等常见病的知识的基础上,熟悉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象,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认为要得到准确的中医脉诊,需要长年累月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医案、医理的反复参悟。

因此,大家看中医,喜欢找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也就不奇怪了。而诊断用药如神、医德如玉的大医、神医更是少之又少,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扁鹊出诊图

另外,传统中医脉诊内容极其广博和精微,限于本文篇幅和科普属性,在这里不能一一俱到,本篇小文权当抛砖引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