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境源|| 儿时的有线广播

於境源|| 儿时的有线广播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雄浑高亢的《东方红》乐曲从每家每户的广播里传出,回荡在村庄的上空。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天地间万物生机勃勃。孩子们披着朝霞,蹦蹦跳跳地上学,大人们开始了一天紧张而愉快的劳作。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有线广播,一根根广播线连接千家万户,公社广播站全天三次播音,不管是农闲农忙、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广播有个蓝边碗口大的纸盆,后面是小小的扬声器,高挂在每家的墙壁上,上端连着一根进户线,墙根下埋着地线。讲究的人家将广播装进嵌有红五星的方木盒里,端端正正地挂在堂屋墙壁中央。我家的广播就挂在大门拐角的墙上,声音时大时小,父亲就在埋地线的地方洒点水,摇摇地线,就正常了。
   那时候没有钟表,烧饭时,祖母总习惯看日头,日头影儿爬到大门口就赶紧烧中饭,日头挂到枫树头上就该烧晚锅了,但阴雨天就不灵验了。自从通了广播,祖母就掌握时间了,广播一响,祖母说:不早啰,得赶紧烧锅,一会儿上工的念书的就回来吃中饭了。几个围着祖母扯白的婆婆像接到命令似的,急急忙忙起身回家。
   由于我的父亲在黄石市一家国企上班,家里的农活自然而然落到母亲的身上,母亲最爱听每天的天气预报,她关注明天是什么天气,后天刮什么风,好安排农活,说这东西比诸葛亮还神。但有一次暑假里我和三姐放牛,那天早上广播失灵了,没有天气预报。三姐带着我在破额山下放牛,一边捡牛粪,谁知道,一时间狂风暴雨,牛粪被雨淋湿了,全部都是粪末,没有了。我气的大哭,母亲带着蓑衣斗笠,赶来,安慰我,不要紧,都怪家里的广播喇叭失灵。第二年底,母亲挑柴到大河镇上卖,硬是买回来了一部半导体收音机。

还有一次,公社广播站播出了一则寻人启事:天门大队刘某家有一个五岁的小女孩,于某日傍晚抱着小板凳从家中走失,家里人万分焦急,如有知情或收留者,请速速跟刘某联系!当面酬谢!消息播出后,全公社男女老少都为小女孩担忧,那时候狼多,孩子怕是凶多吉少。想不到,第二天下午,一位好心的大叔听到广播后,亲自将收留的小女孩送到女孩家,并死活不接受酬谢。女孩的父亲跑到广播站,硬要广播员表扬,人们提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这位小女孩长大成人,后来有缘做了我同族兄长的老婆,兄长逢人就说真得感谢那时的广播!
   广播不仅仅宣传政策,解群众之所急,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享受。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家喻户晓,人们也能从广播上听到,刚开始偶尔听听,后来越听越想听。精彩处,我和姐弟们踮起脚尖,侧耳静听,生怕听漏了半句。有时干脆爬上梯子,把耳朵凑近广播,听得如痴如醉。后来不知怎的,广播像闹意见似的“嗞嗞”响起来,声音变得浑浊不清,“嗓子”突然哑了。我们一再吵着父亲修广播,可等广播再拿回来时,评书早就说完了。尽管如此,我家如同迎来久违的客人,那晚广播唱起来,我们兴奋无比,觉得比原先都好听!直到听完节目,播音员说:全天最后一次播音到此结束,听众朋友们,明天早上六点四十分再会!我们才不情愿地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上,雄壮优美的《东方红》旋律再次从我家广播里飘出……

作者:於境源、大专 供职于黄石市国企宣传兼文秘,受聘于黄石市广播电台、《楚天声屏报.黄石周刊》、黄石市电视台新闻部记者、策划总监、现《华人频道》——《大别山实验区》。曾在《黄石日报》、《东楚晚报》、《湖北日报》、《中国冶金报》、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安徽卫视等报刊、电视发表新闻稿件,荣获首届新闻“天下故事”全国大赛二等奖,湖北省电视报道先进个人。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0)

相关推荐

  • 【汝州】万坤山丨散文广播的记忆

    散文广播的记忆 我六岁时,就很喜欢听有线广播.那时,农村几乎还没有有线广播.一天傍晚,村里有个大人不知从那里弄来一个广播匣子,招呼一大群本村人,来到村西半里远的野地里,那里有县城到蟒川公社的一排电话线 ...

  • 栗旭晨||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代序)

    艰苦创业迎盛世,继往开来谱华章.今年,是我国人民广播成立八十周年,也是电视台诞生六十二周年.弹指一挥间,忻州市广播电视事业走过了光辉的峥嵘岁月,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也有太多的回味和感受,不乏创业的艰难, ...

  • 【晋城老城故事】“ 磨卜脐 ” 中的人民广播站

    晋城县人民广播站 艰难创业史 晋城广播站,原址在县委机关大院里,有人说广播站的位置是县委机关的"磨卜脐"(如同碾磨中间的眼.人的肚脐眼一样处于中心位置),地处晋城的政治中心,又是搞 ...

  • 同广播亲密接触的岁月

           广播在我心目中是银色电波,它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广播将其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银色电波往事多.久远的年 ...

  • 记忆犹新的露天电影

    说起看电影.看视频,现在的年轻人都感觉不在话下,谈恋爱的可以去电影院亲密地看电影,千百万家庭可以在家里随时打开电视机看电视,更有人手一机的智能手机提供了人们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看电影.看视频.看新闻.看笑 ...

  • 於境源||黄梅人舌尖上的冬笋

    黄梅人舌尖上的冬笋 在老家的传统美食中,除了松树(枞树)菇子.捶肉.苕粉丸子.鱼面.蓑衣圆,还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极品美味那就是质嫩味鲜,清脆爽口的冬笋. 我的老家是四祖寺村旁,竹林背靠青山,面向南边, ...

  • 於境源||舌尖上的松(枞)毛糖

    於境源||舌尖上的松(枞)毛糖 夜晚,一场冬雨惊醒睡梦中的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故乡的小路,那山那水,那童年的记忆犹新..-- 我出生地在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村,现在的四祖禅寺旁竹林深处,真是抬头有竹枝, ...

  • 於境源||读《大美黄梅》有感

    於境源||读<大美黄梅>有感 说黄梅,唱黄梅,品<曹锦军围炉>读<大美黄梅>你才会知道,东晋支遁大师(名僧.佛学家.文学家)在蔡山亲手栽种的晋梅迄今仍然盛开,众贤纵 ...

  • 於境源||大姐

    於境源||大姐 小时候看过<牛郎织女>和<包公>两部电影,里面的剧情是长兄如父,长嫂似母.我也有一位像娘一样疼爱我的大姐.我的母亲生了我姊妹五个,三个姐姐,一个哥哥,我最小.大 ...

  • 於境源||听说书 看电影 乡村文化生活之剪影

    於境源|| 听说书 看露天电影 步入中年的我,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那时候,乡村祖祖辈辈延续着传统的农耕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说书.看露天电影.看样板戏等,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 ...

  • 十大山水画家林之源作品《蓬萊之境》被尼泊尔大使馆收藏

    以艺术之名赴一场邀约--十大山水画家林之源作品<蓬萊之境>被尼泊尔大使馆收藏. 尼泊尔和中国于1955年8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两国之间独特和堪称典范的互信.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基 ...

  • 怀柔水长城山水情源农家院,12口大铁锅炖出的肉,就是儿时的味道

    都市的喧嚣于忙碌很容易让人疲惫与烦躁,过一段时间需要寻一方清净,发发呆 .一座庭院,一方天地,可以独享一份幽静与闲适,这里能找到心中想要的诗和远方-九渡河水长城山水情源农家院. 九渡河水长城山水情源农 ...

  • 南通中南彩虹漾·YoungMax / 易亚源境 YASDESIGN

    项目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商: 中南集团设计时间: 2018年竣工时间: 2020年景观设计: 易亚源境 YASDESIGN景观施工: 上海景翊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摄影机构: 丘文建筑摄影-邱日培.中南 ...

  • 美,只源於傷痛 | Alberto Giacometti

    微店:森雅艺术馆 视频号:森雅艺术馆 www.triceratops-design.com Alberto Giacometti by Man Ray 贾科梅蒂(Giacometti,1901-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