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功劳不大,为何会被刘邦封为异姓王呢?之后又为何反叛?
卢绾是是刘邦的同乡中唯一的异姓王,还担任过太尉(最高军事长官),但是实际他的功劳却不高,远远无法跟萧何、陈平、周勃,樊哙,曹叁等人相比。卢绾之所以受到刘邦如此之深的恩宠,主要还是源于他与刘邦之间长期建立的特殊情谊。
刘邦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
可以很肯定地说,刘邦最信任的人是卢绾,胜过张良、萧何、陈平等人。这主要跟刘邦与卢绾两家是世交有关,他们的父辈关系很好,而且他们两个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简直就是命运安排的巧合。所以从小他们两个就黏在一起,上学的时候形影不离,成双成对,放学的时候你追我赶,相亲相爱。
时间是验证感情最好的办法。
卢绾与刘邦之间情比金坚,无论刘邦如何落魄,卢绾始终没有放弃刘邦,倾尽所有给予一切可能的帮助。刘邦早年游历魏地,做过张耳的门客,可能就有卢绾的资助。刘邦犯事的时候,卢绾也不顾一切冒险将他藏匿。等风头过了,卢绾动用自己的关系帮刘邦洗脱罪名,之后可能还帮他谋求过官职。卢绾、刘邦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甚至比今天我们所歌颂的爱情还要感人。
所以刘邦沛县起兵的时候,卢绾义无反顾地跟随其左右,并且被冠以将军职位,担任侍中等。侍中原本是不重要的散职,但因为刘邦对卢绾最为信任,经常委派他去传达秘密旨意,因而使得侍中这个职位在汉初变成一个正规的重要官职。卢绾因为可以自由出入刘邦寝室,同吃同睡,因而侍中在之后又多了一个可以出入宫禁的特权。侍中在后世成为宰相之一,跟卢绾有着很深的渊源。
而在刘邦项羽楚汉相争期间,卢绾还成为了太尉,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长官,可见他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多高。
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之后,刘邦与吕后就陆陆续续开始了消灭异姓王的行动。他们先是立了很多同姓王拱卫中原,然后再逐一消灭韩王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等等。在轮到燕王臧荼的时候,刘邦却意外地逆着他们夫妻俩的意思立卢绾为燕王代替镇守燕地。这里是中原防御东胡、匈奴的最重要门户,刘邦没有交给自己的宗室子孙,而是让卢绾镇守,足以说明刘邦没有把卢绾当作外人看待。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刘邦与卢绾之间互相信任,感情也非常之深,所以刘邦破例封卢绾为异姓王是可以理解的。
卢绾反叛的原因
我认为卢绾的反叛恰恰也是因为刘邦对卢绾过于信任造成的,而非卢绾的本意。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公元前196年陈豨在燕国的西侧代地叛乱,刘邦从邯郸出发,卢绾从燕地出发分别从西南与东北两个方向夹击陈豨的叛军。陈豨顶不住压力,于是派人向匈奴求援。燕王卢绾为了防止匈奴人介入,也派了使者张胜去阻止。
但在此期间,投奔匈奴的臧荼之子臧衍向张胜揭露了刘邦、吕后夫妻要消灭所有异姓王的意图。张胜被说服后,便转而劝服卢绾消极攻击陈豨以自保。不料这些事情最终被泄漏了出去,引起了刘邦的怀疑。于是刘邦紧急召见卢绾,结果卢绾屡次称病不见。众所周知刘邦是很清楚卢绾的为人的,所以很无奈接受了卢绾谋反的事实。
公元前195年,时隔不到一年,刘邦生气地起兵前往征讨卢绾。不过刘邦念及旧情,嘱咐平叛大军务必善待卢绾及其家人,不可加害。卢绾听闻刘邦的诏书之后,突然醒悟,明白了自己辜负了刘邦的良苦用心,悔恨不已。于是卢绾携带家人准备投降,前往长安谢罪。
可惜的是,刘邦先行病逝了,而卢绾想到吕后不会像刘邦那么好心,必定族灭他们一家,于是便放弃抵抗逃往匈奴去了。等吕后死后,萧何、陈平、周勃等人平定诸吕之乱,他们一家才回到中原。不过卢绾早就因为年迈辞世了,终究还是客死异乡了,令人惋惜。
不过好在继任的汉文帝并没有为难卢绾的家人,仍然给他们封了侯,只不过封地是在陇西郡,属于关中以西的边陲之地。
不管怎么样,卢绾还是称得上刘邦最信任且最亲密的朋友,感动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