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屡次硬刚秦国,令秦国最头疼的敌人,它不是楚国

  如果要问战国时期第二强国,楚国跟赵国之中我会坚定地选赵国,因为赵国是令秦国最头疼的敌人,屡次硬刚秦国,是秦统一六国最大的绊脚石。为何赵国有如此实力呢?我觉得首先要从它的地理环境说起。

  赵国的宝地

  战国七雄中秦、齐、楚、燕、赵、韩、魏当中,地形最好的要属于秦国。秦国东面有函谷关、黄河天险,南面是秦岭天险,西面也有黄河跟陇山可守,北面虽然有林胡但较为弱小且修了长城故不构成威胁。周围四面险要包围着关中平原,进可攻、退可守,是绝佳的发展基地。

  紧随其后的应该要算赵国了,虽然赵国处于四战之地,周围是燕国、齐国、魏国、韩国这四个强国,且北面在战国后期还有匈奴人的威胁,要比秦国的地理战略安全差上许多,但它还是比其他诸侯国要强上不少,因为它也有类似关中平原的绝佳发展基地——晋中盆地。

  晋中盆地处于赵国的西侧,其东面、南面是太行山脉,是防御魏国、齐国、燕国、韩国的重要屏障;西面是吕梁山脉与黄河,是防御林胡、匈奴、秦国的天险;往北一直走是阴山,修了长城,也可以很好地防御匈奴。晋中盆地就是当代的太原,隋唐时期的晋阳。隋末唐高祖李渊就是以太原为根据地起兵,先下关中,再进一步夺取天下的。

  所以参考后世的情况,赵国如果能发展好太原,利用好这个根据地,是有可能做到统一六国的。

  四战之地排第二

  虽然赵国有太原这个宝地,但是也是有缺点的。

  第一个缺点就是整体规模太小,远远抵不上关中平原。后世李渊、李世民父子之所以能从太原起兵拿下关中,是因为关中朝廷军被隋炀帝杨广调往江南导致关中空虚,所以他们能速战速决不到一年时间就拿下关中。而赵国面对的是强大的秦国,兵力是七国之中最为强盛的,以太原的规模是不可能速取的。

  第二个缺点就是赵国处于四战之地,周围敌人太多太强。赵国在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还有大半领土,经常受到齐国、燕国、魏国的威胁,需要大量分兵防御,使得其西进灭秦变得不太可能。而之后他夺下河套地区,又得在西面防御匈奴与秦国。光光这两面防御压力就够呛了,更不用说来自传统盟友魏国与韩国的威胁了。

  所以赵国的地理优势,只能排第二,一半优良一半恶劣,但相对于其他没有天险可守的诸侯国,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赵国的其他优势

  依托于赵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华北平原、大同平原、晋中盆地以及后来夺下来的河套地区,这四个平原很适合发展农业,不仅可以农耕还可以畜牧,属于比较均衡的类型。农业方面虽然不如秦国的关中平原,但这四块地盘,足以支撑起赵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所以赵国的人口、经济是可以排在秦国后面的,也较其他诸侯国强。

  但缺点也很明显,这四个农业区并不像是晋中盆地那样四面都有天险可守。华北平原赵国的部分北面、东面、南面都是一马平川,一旦发生战乱,农业很容易遭受破坏,损失不少人口与经济;河套地区虽然有黄河天险,但仍然不可小觑从河西走廊来的匈奴人,更别说南面打上来的强秦了;至于大同平原,也经常受到盟友魏国、韩国的威胁,其实也挺受伤的。如此一来,赵国的农业优势其实只有秦国的一半,要想破局,还是稍微麻烦一点。

  赵国该如何破局

  如果赵国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利用好自身的地理环境。关于这一点,赵武灵王倒是想到了一部分,他主导的胡服骑射改革,可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赵国的军事实力跻身到了战国一流。但是我必须提醒大家的是,胡服骑射能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夺取河套地区,还有到阴山脚下放牧,而这些是需要花费时间跟精力去防守的。

  另外也希望大家不要光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胡服骑射上,其实赵国是较早实行的募兵制的诸侯国,职业军人可以极大地提升赵军战斗力,这点并不比胡服骑射影响力小,相反还更为关键。

  但是赵国要统一六国不是简单地强化军事,然后守住四个农业区就行,最为关键的还是战略路线问题——是西进还是东征?这个就有非常大的争议了。

  如果赵国选择的是西进的战略路线,也就是唐高祖李渊夺取天下的路线,赵国只能依托于河套地区,往南灭林胡进攻秦长城,然后入侵关中。这个路线除了强秦难灭之外,首先考虑后方的华北平原是否会受到传统敌人齐国、燕国的干扰,毕竟那块区域三面无险可守。其次是传统盟友魏国跟韩国的态度,是否是背后捅刀子,导致南侵秦国的粮道受阻。

  如果赵国选择的是东征路线,就要慎重考虑是先灭燕国,还是先灭齐国。如果先灭燕国,就必须跟齐国搞好关系;但灭了燕国就要分兵去防御东胡,而且燕国的土地并不算很肥沃,这是否会拖累之后的灭齐战略呢?反之如果是先灭齐国,如果稳住燕国也是很关键的一环,毕竟齐国南面有长城而北面没有,很难防御。

  如果是我选,我可能会选择东征路线,先灭齐再灭燕,不知道你们会怎么选择呢?

  赵国能硬刚却最终失败的原因

  可惜的是赵国的战略路线一直是个迷,没有什么重点,周边燕国、齐国、魏国、韩国、秦国都逐一交战了个遍,虽然倚仗军事的强大可以做到胜多败少,但这种多线作战、四面出击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它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赵国的领土扩张进程一直很缓慢。

  当然了更致命的是赵国的统治者,外交策略也十分差劲。跟传统的盟友魏国、韩国有时关系搞得很差,动不动“内战”,甚至出现“围魏救赵”这档子事。等到自己需要盟友支援到时候,因为此前种种矛盾,导致盟友也变得犹豫不决。这点跟秦国相比就差远了,秦国实行很明确的“远交近攻”外交策略,专心打邻近的敌对的两个诸侯国,所受到的干扰要少上不少。

  长平之战赵王还错误了秦赵国力差距,以为能以较大的军事优势击溃秦军,结果派出赵括替换廉颇,转守为攻,最终失去了45万军民,元气大伤,不仅没办法争雄了,还连自保都成问题了。

  综上所述我觉得赵国虽然比楚国强,有仅次于秦国的地理环境优势,能排战国第二,所以赵国能屡次硬刚秦国,令其最为头疼。但赵国混乱的战略路线与迷之外交,就比较一言难尽了,也许最终败亡早就注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