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500 miles

高三语文复习,这节课复习“现代诗歌”。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古典诗歌的创作技法,鉴赏题也做得可以了,因此,复习现代诗歌——古典诗歌的同门,比较容易。但保不齐有些知识点被遗忘或联系不起来。
今天的复习课,通过几首现代诗的鉴赏来巩固技法和情感的规范表述。其中一首是郭沫若的《炉中煤》。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其中一题如下:

读过几遍后,学生们开始答题。我绕教室一圈,看他们起笔作答的第一句话。一看形式,当然要写“这句话反复出现——”;二看内容,要出现“效果和作用”的关键词,如“回环往复”、“重章叠唱”、“咏叹调”、“音乐美”等。

但有不少学生显然忘记了古典诗歌,尤其是“诗三百”的最传统的技法:反复。下笔作答的形式没问题,关键词找不到。

鉴赏诗歌的过程,本来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一旦成为题目,标上分值,就与做数理化题目没什么区别了。其实,语文复习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是轻松的,一个词,几个句子都能带来知识、情感的迁移和浸润。

每天晨读,我都在黑板上抄一句张潮的《幽梦影》,但通常都略去几个字,让学生们填。揣摩语境,锤炼汉字,吟咏涵情,这个填字游戏大家都喜欢。而且笑声不绝。

比如“筑台可以邀月”,有同学写“举杯”,他的脑海里一定涌出了李白的诗;比如原文“栽松可以邀风”,有位同学去填了个“鼠”,他的脑海里一定蹦出了只松鼠。

语文的阅卷标准并非苛刻,学生们却受“答题规范”的束缚,就题看题,不敢联想。我们其实是靠经验来解决问题,而经验不在面前这道题里,在过去做过的题,读过的文章里,这也是语文英语增加阅读量的必要所在,而阅读量才是语感的源泉。
我让学生们抬起头来,听首歌——他们埋头做题的时候,我已经找好。
诗歌,就是如此——反复吟唱,情意绵长,在重复里展现音乐之美。500里是数字意义上的距离,而100,100,100,100,100,就是诗歌。
《炉中煤》里,“啊,我年青的女郎! ”在每一个章节的首句都出现,是反复出现的“100”,也是歌里唱的“away home away home away home”,也是《秦风·蒹葭》里的“溯洄从之”。

在诗、歌的艺术领域,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反复吟唱,有呼有应,尽得回环往复之美。不敢去感受文字,只当做题,这是语文阅读题答案死板和作文千人一面的始作俑者。

下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