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黄土高坡下的陕北美味糕点文化
穿越黄土高坡下的陕北美味糕点文化:
执笔/糕饼资深工匠杜德春
陕北黄土高坡、是指铜川、延安、榆林等地区,特别是榆林地区-子洲县、横山县、米脂县、绥德县、神木县、府谷县、靖边县、定边等地,是最具黄土高坡文化代表之地,我们感受一下王二妮与阿宝黄土高坡下的美味糕点,是一种怎样的美味文化!
关键词:糖棋子、油馍馍、马蹄酥、枣糕、油旋、雪花、空壳月饼、镇川干炉、馃馅、黄米馍馍
糖棋子:糖棋子的风味之所以独特是源于神奇的榆林水。糖棋子的配料是用上好的面粉、白糖、油脂、鸡蛋、奶粉;辅以陈皮、桂皮、花生、芝麻、水、膨松剂为元素;用一系列标准的工艺为基-如开水后面的温度,混合熬糖油的程序温度,饧发所需的时间温度,造型的手法,烘烤的技巧等。好的糖棋子吃一口是那种酥香甜爽的感觉,混合着陈皮桂皮的淡淡香味,期间不乏也有花生芝麻的泛香。糖棋子的包装是以10个一代的包装在市面销售,也有的是单个包装销售。
榆林糖棋子选用尚好面粉,先将一定数量鸡蛋打开、加入面中。植物油加热烧熟,红糖用开水溶化,(红糖比例可视个人口味,喜好加减)加少许食用碱搅均,乘热一并倒入面粉(这种烫水和面方法在做饼中,也经常见到)中和均。搁置二至二十分钟醒面,上案搓条,分成一两左右的小剂子,表面蘸油,擀成饼子状,上炉烤熟,即可食用。由于面粉用热油和开水烫熟,面粉中的麦芽糖被激活,再加红糖后,糖棋子黑里透红,由于几乎不加水,酥甜绵软,口感温润。是驼城人离不得的首选早餐。
做糖棋子最特别的是那根擀面棍子。长约二十公分,十公分粗的圆柱体上,间隔二毫米有一深槽,柱体中心线两边安两根细轴,很像碾杆长在碾轱辘上。擀面棍从面剂子上走过,留下深一条浅一条的线条。擀糖棋子时横竖各擀一下,留下的印痕就是一张下棋的棋盘,由此就给这种糖饼子起名“糖棋子”。
榆林糖棋子与内蒙厚糖饼子非常相像。从外表看,只是大小、薄厚与表皮的差异。内蒙糖饼子厚而大,表皮没有棋盘线,并且加入少量酥油,烤制时间加长,更加酥散、清香,可以长途携带不腐坏,尤显地方特点和民族生活习性。而最有名的当属榆林市的冯家等几家老店生产的“糖棋子”闻名于市。
油馍馍:用黄米磨面、细箩,再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油馍馍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味道甘甜、可口。
炉馍馍:炉馍馍做工精细,工艺、用面、用油十分考究,选用上好的春小麦面粉,猪油要色白纯净。炉馍馍酥脆可口、馅味清香,是定边群众春节、中秋节必备的食品,也是走亲访友所带的上等礼品。合家福炉馍、付翔炉馍为当地知名产品,远销各地。
马蹄酥:马蹄酥,因形似马蹄而得名,陕西佳县汉族特色小吃,原是佳县民间走亲访友时的名贵糕点,是用精粉、猪板油、蜂蜜和白糖等为原料制成,色泽褐黄,纹层清晰,脆酥绵甜,且耐存放。
煎饼:清涧煎饼是当地有名的小吃,其做工精细,营养丰富,色泽如雪,薄似蝉翼,入口绵软,暖胃耐饥,食后回味无穷。清涧街道两边的煎饼馆比比皆是,当之无愧成为了清涧最具代表的美食之一。
枣糕:枣糕是将软米粉糕坯卷进煮熟的红枣,不经油炸即食的糕,充满红枣甜蜜和黄米清香,口感甜蜜,柔软劲道,特别耐饱。孩子过生日,让孩子在枣糕案板前跳三下,预示着孩子跳的高,长的快,早成人。
油旋:绥德油旋手工烙制,其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绵软,油香扑鼻。若乘热用刀沿边划口,填入凉拌猪头肉,口味更佳,又得名“狮子大张口”。
雪花:绥德雪花是糕点中的珍品,有“糕点之王”的称誉,据说在金代便开始制作,那时包的馅子是单一的糖,只在老乡家中自制自食。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制售雪花的店铺逐步增多。雪花形似月饼,呈黄白色,皮酥而馅香。其外表面洁白,薄且多层,人们食用时,掉下去的碎片酷似天空中飞扬的雪片,纷纷落下,故名雪花,圆圆的雪花,象征着团圆、幸福、和谐。
空壳月饼:吴堡月饼,又称提糖月饼,吴堡人俗称糖饼,它的制作工艺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在于技巧,要有一定的功夫。主要制作流程为制馅—和面—包馅—成形—鏊烤—炉烤。口感酥甜,老少皆宜。
镇川干炉:温水和面,包一撮干面粉(加盐),手压成形,先烙后烤而成,内空外脆,最宜贮存或上路做干粮。和面时加油可制作油干炉,又酥又脆,顺口溜道:“吃着香,咬着脆,饱嗝上来干炉味”。
馃馅:以油酥面团包枣泥馅,用木模压,中心点红,外沿鼓圆如轮,成形后摆入平底锅内,文火烤至焦黄。其皮酥肉嫩,枣香宜人。古人常用来祭祀祖先或敬供神灵,故又曰“果献”。子洲周家硷的果馅最有名气。
黄米馍馍:黄米馍馍是陕北地区特有的美食,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硬黄米和少许软黄米按一定比例搭配浸泡一晚,捞出后磨成面,发酵后包上用红枣和豆类挤压合成的豆枣泥为馅料,揉成馍馍状,上笼蒸熟,颜色金黄,吃起来味道香软酸甜,久食不厌。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捧红了绥德县黄国胜的黄馍馍,“黄老汉黄馍馍”一夜之间风靡全国,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