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的散文佳作《末班车的乘客》,请欣赏

长年的辛苦,使我变得迟钝:处处比人迟一步钝一分,加起来就使我更辛苦——我常是末班车的乘客。

也好,这个大都市从清晨到黄昏,公共车辆都挤满了人。排队候车,车来了,队伍乱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青壮年者生龙活虎抢在前头,老弱者忍无可忍之际,稍出怨言,便遭辱骂:

“老不死!”

最深入浅出的反唇相讥是:

“你还活不到我这把年纪呢!”

我不死而愈来愈老,成了末班车的乘客,倒也免于此种天理昭彰的混战了。

末班车的乘客自然不多,我家远在终点站,大有闲情看看别的乘客的脸。或其他什么的,借以解闷。几年来,称得上“阅人多矣”,也无什么心得,只记得了两件事——不能说是事,是常人叫做、叫做什么“印象”的那种东西。

曾有好几年,这都市食物匮乏得比大战时期还恐慌。主食米面在定量限制下,人与人之间再任慈悌爱,要匀也匀不过来。糕饼糖果高价再高价,却还要凭证劵才买得到。回想起来,那几年的人的脸色,确是菜色,而且是盘中无菜,面有菜色,青菜是极难买到的。好在大家差不多,你看我,等于我看你,除非是由苍白而干黄,转现青灰,进呈浮肿,算是不寻常了。也都不加慰问劝告,实在想不出营养滋补的法子来。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在梦中叶没有饱餐过一顿。

某夜,末班车座中有一老人带着个小女孩靠窗说着话,没听几句便知道是外公和外孙子。那外公掏了一会衣袋——一颗彩纸包着的糖出现了,拿糖的手高高举起,小女孩边叫边攀外公的瘦臂,把我也逗笑了,这年头,一颗糖得来真正不易,值得使孩子在尝味之前先开心一阵——那瘦臂垂落了,女孩抢糖,被另一只瘦臂用力挡开,女孩乖乖地站着静等,老人细心剥开彩纸,一颗浑圆黄亮的水果糖倏然进入老人的嘴,女孩尖叫了一声,老人很镇定地抿紧干瘪的双唇,把包糖的彩纸放在腿上抚平,再以拇指食指夹起,在女孩的眼前晃来晃去,女孩像捉蝴蝶似的好容易到了手,凑近鼻孔,闻了又闻。

我把视线转向窗外,路灯的杆子,一根一根闪过去。

很有,另一个印象更平淡:

末班车常会遇上剧院的夜戏散场,冷清的车厢突然人丁兴旺,而且照例是带着戏的余绪,说好说坏热闹非凡。我坐在最后的一排位置上,某青年挤在我旁边,嗑着在看戏时没有嗑完的瓜子。那些乘客的家都不会离剧场太远,所以站站都有人下车。嗑瓜子的青年瞥见中间双人座有一空位,便离我而去。又过几站,靠窗的单人座上的乘客下车了,青年便轻巧转身过去占了,凭窗眺望夜景,瓜子壳不停地吐出窗外——中座比后俳少受颠顿,窗口单人座更凉爽------少顷,坐在司机旁的位置上乘客起身挨出,那青年一刹那就扑过去坐定了——这个位置白天是不准坐的,是为教练试车而备,软垫特别厚,而且可以直视前方-----下一个站,嗑瓜子的青年不见了。

他当然是经常乘车的,他在扑向那个座位时当然知道不出两分钟就要下车的——何必如此欣然一跃而占领呢。

我已是迟钝得配坐末车的人了,却还在心中东问西问。

我笑了,还有别的“印象”,比那外公的嘴里的果糖,比那嗑瓜子的青年胯下的软垫子,更加不可思议的东西,我也见过不少。

譬如说——不必啰嗦了。

(0)

相关推荐

  • 33号。辞旧迎新(33)三斤瓜子两斤糖

    辞旧迎新 三斤瓜子两斤糖,邀来亲友砌城墙. 施工监理站一圈,指指点点都挺忙. ​​​

  • 微电影剧本:不平路(作者 黄清)

    一辆中巴车在缓慢行驶,颠簸摇晃着. 一段损坏的柏油路面,坑坑洼洼. 一辆自行车从岔路上过来.货架上驮着一袋化肥.没来得及拐到右边去,中巴车顶到跟前. "噗!" 突然,从中巴车窗口射 ...

  •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的散文佳作《同车人的啜泣》,请欣赏

    秋天的早晨,小雨,郊区长途公共汽车站,乘客不多. 我上车,选个靠窗的座位坐下--窗外不远处,一对男女撑着伞话别. 女:"上去吧,也谈不完的." 男:"我妹妹总不见得十恶不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7)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找精神上的血统,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 约翰·沃尔夫冈·冯·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8)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康熙的后半期,至嘉庆初年, 值十八世纪.时出<康熙字典>,出<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编<四库全书书>.汉赋.六朝骈文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9、40、41、42)

    第三十九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一) 十九世纪,想起来真是音乐.文学的嘉年华(二十世纪是绘画的嘉年华). 当十九世纪曙光初露时,英国诞生了几位天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人并称为&q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4)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中国小说第二期,光辉灿烂.历十五至十七世纪,从明建文帝到清康熙帝后半,是前后三百多年小说上的成就. 自古汉文化从西北往东南流,到"五四",到1949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1)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讲到文艺复兴,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别国.(公元15~16世纪之间) 敲钟唤醒文艺复兴的人,是意大利但丁和英国的乔叟.(中世纪的人) 蒸汽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9)

    第二十九   讲中国古代小说(一) 中国小说萌芽其比戏曲还早,但比戏曲成熟得晚. 中国人的民族性,很善说故事.中国哲学家比西方哲学家更喜以形象说理,放进很多神话.传说.寓言.甚至笑话--这或许就是先秦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48、49、50、51)

    第四十九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小说在古代德国(古典文学时期)不足道,浪漫主义时期也不见不朽的大作.十九世纪,小说活跃起来.一是主观命题,以古茨科为代表,代表作<精神的骑士> ...

  • 当代文学外传||海外民间翻译力量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 ——以民间网络翻译组织Paper Republic为例

    说明本文原载于<中国翻译>  2015年第5期,已获作者授权在本公众号发布.特此说明. 作者简介王祥兵,湖南郴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