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糕点

诗意.糕点

挖掘/文化/创意/沙龙:糕饼工匠杜德春

除了诗和远方、我们还有饕餮糕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苏东坡《水调歌头》、《月饼》

苏大秀才,一边饮酒、一边饮诗 ;一边品月饼、一边相思泪;这一吟唱不要紧,成为千古名句!唐诗宋词中的词圣就是这位旷世奇才!月饼从这里开始、延伸出中华民族的团团圆圆的民族文化。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桂花糕是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以糯米粉、糖和蜜桂花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美味糕点,汉族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美味爽口,做法简单,种类多种多样,满足人们对于味道的各种需求。并且拥有美丽的历史传说,更增添了桂花糕的历史价值。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清明果是中国南方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及其他部分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清明果外皮绿色,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这种点心质感滑糯、糯韧绵软,看上去油绿如玉,透着股春天田野般的清香,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荷花酥是一道苏州市的汉族传统名点。形状美观,口味香甜,适宜各式宴会、茶话会及早点等。用富强粉、冻猪大油、豆沙馅、绵白糖为主要食材,加水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鸳鸯酥是一种汉族面点,形似鸳鸯,皮酥脆,层次分明,馅甜香,双色双味。馅心不能包得过多,交头的绳边要锁紧,否则易散。

拟把倩桃为寿,莫惜金花沉醉。—卑叔文《喜迁莺》

寿桃包,是一种汉族面食,在江南地区广为流传。一种包子点心,也常做为小吃。通常是白色包身,顶部表面染上粉红点或浅粉红色,中间占半长度有微微直纹,包身一边尖细,以模仿桃的形状,用于寿宴。

几时献了相如赋,共向嵩山采茯苓。 —张乔《赠友人》

茯苓糕是闽南汉族民间传统手工食品。把茯苓烘干,打成粉,与面粉混匀。加入发酵粉,用清水揉合成面团发酵,发好后制成一块块糕状。把茯苓糕上笼用武火大气蒸熟即成。有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适合高血压气虚湿阻型患者食用。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一种用竹叶或苇叶包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的糯米食品,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楚人每于端午以竹筒贮米投江祭之。后世沿其习俗,以粽子为端午节食品。又叫角黍。粽子从此成为民族魂的一种米糕-它只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生。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元夕》

欧阳修这首词是写夏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元宵节自唐玄宗开元时起,放灯火三夜,宋太祖开宝年间又加两夜:从十四直到十八,叫作“五夜元宵”(《宣和遗事》前集)。此后,有加无已。据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无名氏的《宣和遗事》等书记载,元宵节豪华繁盛,真到了极点。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特点堪称为:语言平淡,风味隽永。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运用了自然而有力的今昔对比。唐人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结构与其词完全一样。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的写作特色,在整个宋词中,是很少见的,但它却体现了真实、朴素和美的统一。

大文豪欧阳修吃着元宵、开始了情诗之墨;正好也是元宵节、这不:欧大诗人用拟人的相思手法写出了“蒙太奇沙龙式”的情诗。元宵从此也就有了溯源-那就是大文豪欧阳修的《元宵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