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唯一的感伤之作,第一句短短的五个字,读来就让人感慨万千
刘禹锡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诗人,比李白还要活得洒脱,当然比李白更不幸,19岁时初到长安,由于才华横溢,诗写得好,在当时读书人中有着极高的声望,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也正是在那一时期,他结识了另一位大诗人柳宗元,两人可谓是惺惺相惜,共同参与了“永贞革新”,最终在失败后遭受到了打压,先是被贬到湖南永州,在那里生活了十年。
湖南属于是偏远的地方,各方面都很落后,虽然后来短暂地回过长安,可是由于写了《游玄都观》一诗,以至于讽刺了那些权贵人士,再次贬到更加偏远的岭南,也就是广东省连州市。后来又被贬四川和贵州等地,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让刘禹锡无论是对于人生,还是对现实的感知,要比别的诗人更加深刻,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与众不同。
柳宗元在贬后一直是处于悲痛之中,可是刘禹锡却不一样,始终是在写诗激励自己,为此他的诗不仅抒情,还充满了哲理。但是在公元815年,被贬到岭南之后,刘禹锡的文风也是大变,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风引》一诗,这也是他为数不多比较伤感的作品,通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所要表达的无非就是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之苦。
《秋风引》
刘禹锡 〔唐代〕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从这首诗中还是能够感受到刘禹锡的无奈,以及对于故乡的思念,毕竟在湖南的十年,让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而被贬岭南让他陷入了更为深沉的孤独之中。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一样,只要离开了故乡,一定是会想念家中的亲人,刘禹锡也不例外,在这首《秋风引》一诗中,他通过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先是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同时很巧妙地融入了思乡之苦。
那整首诗也是比较好理解,并没有什么高超的技巧,也没有引用典故,只是用最悲情的口吻去诉说骨子里的的忧愁;秋天到了之后,便起了秋风,可是不知道那秋风从何而来?萧萧的落叶声中送走了一群大雁,整个世界一片荒凉,这让人有了一丝感伤之怀,立马会想到远方的故乡。清晨的秋风吹动着庭院中的树木,对于我这么一个独自漂泊的游子来说,只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诗名中的引,一种文学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引子,起到了开头的作用。刘禹锡正是一个人独自在外地漂泊,以至于使得他悲痛万分,经常会思念远方的故乡。其实我们翻开刘禹锡的诗集会发现,他是一位个性十足,很少描写忧愁的诗人,即使是描写秋天,也是写出了新意,以那首经典的名篇《秋词》来说,把秋天写得充满了诗意;可是在这首《秋风引》一诗中,更多的是强调思乡之苦,可见刘禹锡还是很伤感。
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815到817年之间,当时刘禹锡刚刚贬到岭南,由于南方非常偏远,所以使得刘禹锡经常会思念故乡。那这首诗写得极为巧妙,除了很细腻地描写秋天绝美的景色,同时也融入了自己一种孤独的心境,以至于这首诗从开篇到结尾无不流露出了感伤之怀,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正是由于秋天起风了,一群大雁也离开了,诗人为此感慨万千,不仅想到自己的身世,同时那份孤独的心境,也是在这首诗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