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纺织品文物内包装形式和材料的筛选
引 言
近几年随着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推广和普及,纺织品文物内包装的重要性也渐渐被大家所认识。纺织品文物的内包装是纺织品文物保护过程中重要和必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要保证文物的外观美观,又要保证文物本体不受影响和破坏,既要保证文物在保管研究中的方便,又要确保在展览运输中的安全,即要达到展贮一体化的效果。
一 、文物内包装的重要性
1.文物内包装的概念.
文物内包装是指选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利用相关的技术加工而成的容器。将文物存放在该容器中能够满足文物展览美观、运输安全、保管和研究方便等目的,并能够有效控制包装容器内保存微环境,保证文物本身所蕴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信息和价值不受影响,其主要作用是保护文物并维护其价值,方便保管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挪动和展陈。文物内包装应保证文物在搬移、运输过程中状态完好和信息完整,经过科学合理内包装的文物应便于文物保管、存储、研究、搬运、运输、装卸和清点,为文物的管理、展示和研究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文物的内包装涉及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的选择、包装方法、防护措施以及内部微环境的控制等内容。
2.纺织品文物内包装的重要性
美国文物保护协会对预防性保护的定义为:“一种经由制定文物保护策略及实施保护措施以尽可能地阻止文物腐蚀或损坏的方法,主要包括适宜的环境条件,文物存放、展示、包装、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采取的相应措施。”由此可见文物内包装在文物预防性保护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纺织品文物的内包装不但可以避免直接挪动、搬运文物本体,减少在挪动文物过程中文物的碰撞、摩擦、震动等机械性损伤和人为损伤;还可以控制纺织品文物所处的微环境,内包装对文物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隔绝外界环境中有害气体的直接危害,避免光直接照射纺织品文物,降低文物老化速率,防止尘埃直接落在文物上,减少颗粒物质对文物的物理影响、化学影响和生物影响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纺织品文物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物理腐蚀、化学腐蚀和生物腐蚀的损害,延缓纺织品文物老化速率;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避免立体纺织品文物因自身重力的原因而导致文物自身变形、皱褶或折断等。
二、 纺织品文物内包装的原则
纺织品文物的内包装需要尽可能保持纺织品文物原有状态,不但可以防止因环境和外力等因素对文物造成损害,还能达到展贮一体化的需求。因此通过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纺织品文物的内包装应该遵循安全性、真实性、实用性、美观性、环保性和科学性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纺织品文物包装的首要原则,安全性原则要求文物内包装设计确保文物安全,在文物贮藏和各种搬移过程中没有潜在影响和危害,主要包含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的安全性两个方面。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不仅要求使用材料有稳定持久性、透气性、透湿性、抗震性等,不会与文物材质发生反应,不会挥发影响文物的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等,还要求其不能威胁到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包装形式的安全性,要求依照纺织品文物使用方向和使用目的进行可靠的结构设计,包装的强度结构必须安全。
2.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包装材料和包装过程中保证文物本身所具备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就要求选择内包装材料和内包装形式时,确保和文物直接接触的材料不能和文物本体发生反应,避免造成文物的摩擦和污染。
3.实用性原则
文物内包装其实就是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因此文物的内包装会因环境、目的和文物现状的殊异而导致包装形式的差别。所以,包装必须具有实用性,即必须根据纺织品文物的保存现状和使用方向进行设计,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其材料要经济易得。
4.美观性原则
考虑到纺织品文物展览的需要,内包装形式必须美观。但是美观性原则是在不与安全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发生冲突的前提下执行的,前两者才是包装的根本原则。
5.环保性原则
在对纺织品文物包装时应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尽可能使用能够回收并重复利用的包装材料,包装废弃物最好能加工利用或自行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文物内包装的设计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不能仅仅只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实施新的设计方法,采用最新的工艺手段, 创造出可靠、安全的文物内包装,并具备科学的便利性。使文物内包装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 、纺织品文物常用的内包装材料和形式
1.常用的内包装材料
内包装材料是抵御光照、灰尘、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纺织品文物产生损害的第一道防线,通常与文物直接接触,因此必须经过消毒灭菌处理,而且材料必须稳定无害、不会挥发有害物质和气体、不会对文物造成污染等,所以包装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要。
经过调查,国内外一般使用的纺织品文物内包装材料,有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两种。主要材料有无酸卡纸、无酸纸板、无酸瓦楞纸板、玻璃、有机玻璃、木板、聚酯薄膜、铝合金等;辅助材料有无酸纸、无漂白天然的棉布、丝绸、亚麻布、聚乙烯泡沫、弹力棉、珍珠棉和羽绒棉、无酸胶带、无酸胶等。
2.常用的内包装形式
纺织品文物的内包装形式,直接影响文物保管、研究、运输和展览过程中的方便、安全和美观,因此,内包装的形式必须满足以上条件并且最大程度减少对文物的影响。国内外纺织品文物的内包装形式主要有玻璃板直接夹持、有机玻璃板直接夹持、无酸卡纸夹持、瓦楞纸板和聚酯薄膜夹持、无酸卡纸和聚酯薄膜夹持、木板和有机玻璃夹持、玻璃和木板直接夹持、木质盒箱平铺、瓦楞纸板盒箱平铺、卷轴存放等。
四、 纺织品文物内包装材料和形式的筛选
纺织品文物内包装材料和形式的选择是十分复杂的,不但要考虑纺织品文物本身的大小、形状、质地、强度等,还必须结合研究人员的使用方式、使用方向和研究要求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
1.大而长的平面类织物的包装
比如挂毯、成幅面料、唐卡、幡等一些平面的织物,这些织物往往长度较长, 面积较大。如果强度较差,无法承受任何外力,最好选择平铺的方式保管。为了满足搬运、展览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在文物下面做一个和文物大小相同的可以挪动的底托,在文物上面做一个透明的聚酯薄膜类的罩子,最后将文物放入木盒或无酸纸盒等。这种内包装形式不但可以减少对文物本体的挪动,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对文物本体施加的外力,还可以让纺织品纤维最大程度地放松舒展。但是在库房保管中占地面积较大,浪费空间。
如果文物强度尚可,则可以选择卷轴的方式。根据文物强度选择合适大小的卷轴,从文物尾端卷起,卷的过程中至少两人协调工作,尽量保证卷的方式对文物确实无害。卷完之后用无酸纸将其包裹,以隔绝灰尘,最后可以选择平放在瓦楞纸板盒或者木盒中。这种包装方式虽然节省空间,便于保管,但是不利于展览和研究,
在展览和研究时需要扰动文物本体,更重要的是这类文物如果表面有刺绣或者有茸毛,则会使茸毛或者刺绣图案受到文物自身压力而变形。
2.较小平面织物残片
主要是指织物残片、纤维样品、手帕等类文物,这类文物一般都以夹持的方式为主。夹持可以根据文物的保存现状和文物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可选择玻璃或有机玻璃双层直接夹持,也可以选择聚酯薄膜和卡纸夹持、木板和有机玻璃结合夹持等方式。如果文物表面有刺绣、起绒等工艺,在夹持时应尽量保证文物不受外界材料重力的影响,可以选择木板和玻璃或者有机玻璃夹持,木板上有缓冲层保证夹持的文物不受夹持材料的重力或直接压力。在保管和展览时必须悬挂或竖直放置,避免平放;如果文物质地较差,可以选择玻璃或者有机玻璃和木盒子结合的夹持方式,木盒子中有一定厚度的缓冲层, 避免透明的玻璃罩子或有机玻璃罩子直接对文物的压力;需要双面展览和研究的文物可以直接采用两层玻璃或者有机玻璃夹持;一般的文物残片可以直接用卡纸夹持等。夹持的方式虽然便利了文物的运输、保管,增加了展览的美观和方便等,但是单层透明材料夹持的文物只能单面展示和研究、无法展示文物背部的信息等;双层透明材料夹持的文物虽然满足了文物双面展示和研究等的需求,但是对文物存在压力的影响等。
3.立体类纺织品文物的包装
主要是指完整的服装、帽子、荷包、香囊、袜子、手套等立体类织物。为了避免这类立体文物在日后久远的保管中因自身重力造成皱褶、折断或者断裂等,在制作文物内包装时应根据文物的形状、质地添加相应的支撑物或者垫衬物。最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盒或者箱将织物存放或者平放,在需要折叠的时候可以选择柔软的圆筒过渡物避免折叠产生明显的折痕。
在选择纺织品文物内包装材料和形式时,应考虑到任何材料的文物内包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任何形式的内包装都存在一定的利弊,只有切实根据文物大小、形状、质地、特性以及文物的使用方向和使用目的,在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因素对文物各种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各方面需要。科学合理的内包装形式是文物完好无损地搬运和迁移的重要前提,文物内包装的目的在于保证移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文物的原有状态,防止因环境改变和外力等因素对文物造成损害,并尽可能达到展储一体化的要求。
纺织品文物种类繁多,性质特点和形状各异,因而它们对内包装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特别是一些残损严重、保存状况不佳或一些极其珍贵的纺织品文物内包装形式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尽量避免因包装形式不当而造成对文物本体的危害。
结 语
纺织品文物内包装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纺织品文物内包装材料和形式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展贮一体化,因此还需要保护人员认真、严谨、细致、规范地根据文物的现状和需求做好内包装材料和形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