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高走,羊肚菌是开始但并不是结束——新型职业农民王方海的创业人生

记者 刘早生  李朋    实习生 李金恒

特约通讯员  糜力  袁锦胜

黔江区佳德源菌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  王方海

在深圳创业的王方海怎么也没有想到,一道汤竟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开启了他的创富大门。人人都会喝汤,但从汤里喝出门道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机缘巧合种植羊肚菌
王方海之前一直在深圳自主创业,2012年的一天,和朋友在香港喝下午茶,有一道汤味道异常鲜美,王方海迫不及待地问朋友这是什么汤?朋友说是羊肚菌炖鸽子。
“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叫羊肚菌,只是家乡方言中有一种菌叫阳雀菌,我是土家族,阳雀鸟又是我们土家族的吉祥鸟。土家老人口口相传,每年阳春三月,听到阳雀鸟叫之后,上山就可以找到阳雀菌。我听到“羊肚菌”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会不会是我们家乡的阳雀菌,在我记忆当中阳雀菌也的确很好吃。”王方海对记者回忆道。
“朋友舀起一勺,我仔细一看,就是我们家乡的阳雀菌!”想法应证了之后,王方海有些激动,说话时表情和动作稍微大了些。
王方海告诉朋友,这个菌他的家乡特别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在给客人结账的店主听到王方海的话后激动地说,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当时,羊肚菌竟然每斤价格高达2000港币(人民币 2000 元左右),我们那天喝的一小罐都值 1680港币,朋友和我谈的时候还提到,当时羊肚菌拿着钱也买不到。我一想,要是能人工种植羊肚菌,岂不是可以发财了?”

生机勃勃的羊肚菌(王方海提供)

回来之后,王方海萌生了回乡种植羊肚菌创业的想法。说干就干,王方海放弃稳定的工作毅然改行。
种植羊肚菌对学声乐的王方海来说完全陌生。王方海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羊肚菌人工种植情况,开始全国游走,到各地拜访羊肚菌种植高手,向专家学者求教。
学习技术的过程中不尽然顺利,一般的种植技术四处都有,但核心技术的获得颇费力气,“核心技术人家不给你可以理解。”王方海说,“但我之前是学声乐的,形象思维比较好,人家不愿意讲的核心的东西,我只有自己慢慢琢磨。”2012 年到 2015年,王方海不畏艰难,沉心静气,反复琢磨、实验,历经三年,菌种培育终于获得成功。当年首次试验种植的羊肚菌也获得丰收。
“现在的菌种全是从我们本地的野生菌种中分离出来复茁培育的。种植羊肚菌就像窗户纸,捅破了就好了。不懂之前非常复杂非常难,一旦真正开始了解就会变得很简单,不是什么难事。”王方海自信地说。
2016年1月11日,王方海注册成立了黔江区佳德源菌业股份合作社,合作社位于黔江区五里乡武陵山生态资源保护区灰千原始森林腹地。
羊肚菌种植基地(王方海  提供)
一炮打响,带动发展
“野生菌类喜欢重金属的环境,重金属含量较高。而种植的羊肚菌远离重金属的环境,反而对人体更加安全。”王方海提到。黔江区灰千原始森林拥有超高富氧离子的空气和天然的弱碱性地下山泉水以及武陵山独特自然环境,适宜羊肚菌生长,是培育种植高品质的羊肚菌的不二选择。王方海第一次种植即有了收成。他很高兴,“第二年,就有农户要跟着我种羊肚菌。2017年的时候,有一名叫余新华的农民跟他学着试种了两亩地的羊肚菌,每千克收购价我给了1400元,转给他的货款是21700元,除去成本人工等费用,总共赚了15000元左右。”通过种植羊肚菌谋生其实并非易事,羊肚菌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天气决定了菌的含水量,也决定采摘的难易,还有菌是出自头潮二潮三潮。“通常是10千克鲜菌能晒1千克干菌,要是天气不太好,湿一点的,24千克左右才能晒1千克,我做得最好的是14千克不到的鲜菌晒了1千克。”为追求更高产量、更高品质的羊肚菌,王方海一直在不断摸索。“种植的第二年(2017年),发生了倒春寒,出菇了以后地上寒气太强,几乎全部死掉了,导致我们至少减产了百分之五十。”虽然羊肚菌人工种植技术比较成熟了,但生产不稳定性因素依然存在。

王方海在察看羊肚菌长势

“羊肚菌这个产业比较特殊:有三高,第一是高投入,第二是高风险,第三就是高回报,风险和回报是成正比的。菌种品质和种植环境选择以及动态的田间管理是决定羊肚菌种植成功与否、高产的决定要因”王方海坦言,现在农户单独种植的人数不算太多,因为前期投入比较高,负担较重。为了发动农户种植羊肚菌,王方海的合作社试探出了一个有效的模式。“我们做的是产业两端的工作,一端是精心做好菌种培育、把标准化的种植技术教给农民朋友、,一端是包回收统一销售产品。首先把菌种培育好,再把技术教给他们,所以我们在区市两级农业农村委科教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是特地用来教授种植知识的。”
羊肚菌菌种培育(王方海提供)
这个基地没建以前,每年的八月底九月初,王方海也会每年举办一次针对全区包括其他省的农户,免费的种植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王方海让农户们学会种植技术先将羊肚菌种出来,他再回收,然后卖出去,这样成功让利于民,对于农户来说,一是没有技术二是没有市场两大死穴,王方海通过有组织的以合作社的统一运营,有效的规避了小农户的风险,农户只需要投入土地和劳力,按技术标准种植出来即可。现在,王方海也在试着探索另外一条路:将菌种成本降低,希望研究出让双方都可以获利更多的种植模式。
黔江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在王方海水稻种植基地考察 (刘早生 摄)
2017年3月27日,由政府主导,在黔江金溪举办了一个针对羊肚菌种植的现场调研会,会上将羊肚菌种植定位为黔江区特色支柱产业。从这里开始,黔江的羊肚菌种植就有了政策的介入,得到了黔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部门的指导、扶持。目前黔江区的羊肚菌种植面积2100亩左右,政府的支持力度在全国也是最大的。作为黔江区羊肚菌产业技术协会发起人这一,王方海说他有一个目标,在今后,除了注重羊肚菌种植规模的发展,也要注重品质的发展,“争取把羊肚菌打造成黔江的又一个地标。”
眼光长远,循环利用综合发展

羊肚菌基地上种植的绿色有机水稻(刘早生 摄)

生产羊肚菌的栽培料要用到30%左右的木屑,而羊肚菌种植基地处于武陵山生态资源保护区灰千原始森林腹地,严禁砍伐森林树木,种植的头一年,王方海通过收购村民从自留山上砍伐的青冈木用于栽培原料,但数量有限,长期下去不是办法,得找到替代资源。我们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合理利用开发生态资源。
羊肚菌基地上种植的绿色有机水稻 (刘早生  摄)
后来了解到,黔江区蚕桑种植面积有十多万亩,桑枝是蚕桑生产的副产物,通常是当柴烧或废弃处理。蚕宝宝非常娇贵,桑树基本不施化肥和农药,无污染无残留的桑枝富含纤维素,是生产食用菌的优质原料。
2016年,王方海将桑枝粉碎后加入羊肚菌栽培料里面试验,发现效果不错后。2017年,就将木材全部换成了桑枝。桑枝是从附近的种桑养蚕的农户那收购过来的。
“利用桑枝栽培羊肚菌,既能实现废弃桑枝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又为食用菌原材料开辟了新的渠道来源,缓解菌林矛盾,有利于当地生态保护;同时,又能增加蚕业的附加值,拉长蚕桑产业链,达到蚕菌双赢,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王方海特别指出。
桑枝粉碎后,加上谷壳等配料,经高温高压灭菌后接种培育成菌种和营养料,通过羊肚菌菌丝深度发酵,养料被羊肚菌菌丝分解后,变成了天然的有机肥,回到田里又可以用来种水稻。王方海正在构建一个有机的大循环链。
羊肚菌基地上种植的绿色有机水稻 (刘早生 摄)
实践表明,同一田块上栽培羊肚菌超过三年,会造成羊肚菌病害加重,产量降低,甚至绝产的风险。施行稻菌轮作是避免羊肚菌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羊肚菌大田栽培从播种期开始计算到采收期结束的全生育期为6个月左右时间(小春季节:每年10中旬月至次年4月中旬),茬口刚好能够与大春作物水稻衔接。
王方海介绍,羊肚菌生产结束后,菌渣100%直接回田,成为种植优质稻的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土壤通透性提高,水稻纹枯病发生率大大降低,可节省近半的药、肥成本,稻米品质有较大提升;而通过种植水稻,可以明显减少杂菌以及危害羊肚菌生产的蚁类、螨类等害虫。羊肚菌与单季稻轮作,实现互补双赢。
“水稻种植我们唯一补给的是微量元素,化肥都不用施,农药也不打,我们的羊肚菌、大米两个产品是双双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的。”王方海说。
王方海的羊肚菌和水稻往往还没上市就已经售空,这和产品本身的特质有关,更和王方海钻研出的优秀种植技术得到的优质产品有关。

羊肚菌分拣(杨敏 摄)

羊肚菌是王方海的机遇也是开始,凭借羊肚菌他开启了他的创业人生。从自主创业者到佳德源菌业股份合作社负责人他用了四年时间,从不知道羊肚菌到完全熟悉,去接触一个全然陌生的行业其中苦辛可想而知。
但羊肚菌种植的成功也没让他停下,他并没有止步于此,王方海仍然充满想法,并不断探索实施。一是管控风险降低种植成本,二是提高亩产,降低成品单价,让更多的家庭能吃得起羊肚菌,三是进行产品开发、深加工,让羊肚菌发挥它深层的功效,为守护大众健康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