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依旧值得生活在厦门的人常去走走的后花园

字数:2000,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鼓浪屿,外地人说它浪漫,本地人却很少去浪

1、

前几天有一则新闻,就是2019年思明区的小学适龄学童,集体户口的只能在鼓浪屿人民小学等几所小学统筹安排,也就是说,鼓浪屿人民小学由于本片区生源不够,可以接收片区外的学生。

其实这也不算新闻,鼓浪屿人民小学十年前就开始出现至少要二次派位才能招满生源的状况,是厦门少数几所有这种情形的学校之一。

鼓浪屿人民小学是省级示范学校,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7年(清光绪三年),最初是由英国教会设立的私立闽南女子学校(这可是一所福建省最早的女子寄宿学校),后来学校改名为怀仁女学。新中国成立之后,怀仁女学的小学部和毓德小学合并成立厦门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60年更名为鼓浪屿第一中心小学,1967年改称鼓浪屿人民小学至今。

鼓浪屿人民小学这样一所省级示范学校,何以会在学位一年比一年紧张的厦门出现招不满学生的状况呢?这得从鼓浪屿的人口政策说起。

从26年前,也就是1993年开始,厦门市政府出台的《厦门市城市人口管理暂行规定》中,专门为鼓浪屿量身订造了一条“只准出、不准进”的原则,严控鼓浪屿人口。10年之后的2003年,鼓浪屿撤区设立“鼓浪屿—万石山景区管理委员会”,标志着鼓浪屿开始向风景区方向发展。

“只准出、不准进”,首先搬出鼓浪屿的青壮年和有条件在厦门市区落脚的那部分人,留下的人基本上是“老弱病残贫”。

到了2010年,60岁以上老人已经占鼓浪屿常住户籍人口的20%以上,是一个严重老龄化的社区。

鼓浪屿人民小学的生源一年比一年少的原因就在这里。

2、

鼓浪屿从一个纯居民社区转向居民社区和风景区并存,让鼓浪屿的户籍人口越来越少,人口组成也越来越老龄化,同时也让生活在厦门的人越来越忽略鼓浪屿的存在,在他们的认知里,鼓浪屿是游客去的地方。

事实并非如此,鼓浪屿还是生活在厦门的人极好的后花园,是新闻和网上传播的鼓浪屿总是人满为患的情景让人们错以为鼓浪屿只适合游客到此一游,不适合生活在厦门的人上去走走。

人们总是用“沦陷”来形容今天的鼓浪屿。是,就算申遗成功的鼓浪屿开始动真格地控制每天上岛人数,鼓浪屿还是经常“沦陷”,只不过大多数人不清楚的是,鼓浪屿的“沦陷”其实就是龙头路这一带的商业区,其它地方尤其一些相对偏僻的路段,人流量少得可怜,要是没人做伴,胆子小的人一个人走都会害怕。

鼓浪屿最“沦陷”的一次是2012年的国庆黄金周,最高峰的10月3日,这一天上岛人数达到12.38万人,岛上人挤人的拥挤程度让人不敢想像,但也就是在这一天,笔山路、鸡山路、康泰路等还是人烟稀少。

这些人烟稀少的路段,就是生活在厦门的人值得上去走走的地方。

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负面清单”,什么意思呢?就是清单上规定的领域不能涉足外,其它领域都可以进入。

生活在厦门的人上鼓浪屿也可以掌握一个“负面清单”:平日里,除龙头路、中华路、泉州路、港后路这一带外,其它地方大可以放心前去,没什么人。至于黄金周这样的特别时段,负面清单可以扩大一些,把福建路、福州路、鼓新路也列进去。

3、

厦门这座城市的都市化脚步越快,鼓浪屿就越有后花园的味道。很多人也许会不以为然,说现在的鼓浪屿太商业化了,已经不值得一去。

过度商业化是所有景区的通病,比如厦门的曾厝垵也是一例,现在的曾厝垵就是小吃一条街,哪有什么小渔村的影子,生活在厦门的人,除非陪远方来的朋友,否则就把曾厝垵彻底遗忘吧。

鼓浪屿当然也有过度商业化,但只是局部于龙头路、泉州路这一片,除此之外的其它地带大多没怎么商业化,有些路段简直就是蛮荒之地。

比如笔山路,完全没有商业化的一条小路,这条路上有名的老别墅就有林文庆别墅、亦足山庄、观彩楼、春草堂、许斐平故居、汇丰公馆等,还有会审公堂,笔山公园旧址等,单单这条路就可以洋洋洒洒写一本书。又比如鸡山路,也几乎没有商业化的影子,却有殷承宗故居(圃庵)、卓仁禧院士故居、林屋、安献堂等著名建筑。

鼓浪屿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一定有它独特的人文魅力,这是联合国认证的,不是我们国内那种给钱就能上的山寨机构评的。

通常生活在厦门的人要放松身心总会选择往外走,近一点的地方往周边县市奔,远一点的就出省出国了,却忘了自己生活的城市就有一处诗意和浪漫还有人文俱备的后花园。

当然,很多人是因为对鼓浪屿不了解,所以觉得没什么看头。就算对鼓浪屿一无所知,只要上去,在没什么人烟的地方走一走,不用舟车劳顿,把心放下来,就靠两只脚行走,陶渊明式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真真切切可以体验到的。

今天的鼓浪屿已经不复当年人才辈出的辉煌,历史造就了它,也淹没了它,那个群英荟萃的时代已经远去了,但他们沉淀下来的底蕴还在,1000多幢老别墅的故事还在传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家国壮志还有迹可循。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不是刻在牌子上,是写在鼓浪屿1.87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上,走上去,你所走过的路,鼓浪屿培养的名人志士一定同样走过,不是你在跟随他们的脚步,而是在这里,你和他们神遇了,那是一种只可意会的澄静。

生活在厦门的人,如果不偶尔上去收获一下这种澄静,那真是亏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