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后50年到全球领先 看中国电力“开挂”的发展历程

1879年,发明大王爱迪生在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具有实用价值的电灯。电灯发明之后,使用油灯照明长达千年之久,而明清时期紫禁城里主要靠煤油灯来照明。

紫禁城:光绪十四年(1888年),晚清重臣李鸿章将他从西方购买的发电设备和电灯泡作为礼物送给了慈禧太后,当时安装在慈禧太后寝宫寝宫仪銮殿(今怀仁堂)的电灯,是古老紫禁城亮起的第一盏电灯。

北京:1899年,德国西门子贸易公司率先在东交民巷建立了第一家商用电气灯公司,开始向附近的领事馆、银行和洋行提供照明电力,几年后,照明的范围扩大到东长安街、崇文门大街、东单等处。到1909年,已经有600多户官员的住宅用上了电灯。随后几年,京城的富户人家都用上了电灯。

清朝末期老北京城已经用到了电,那些街道上林立的电线杆也是有迹可循的

广州:1888年7月23日,李鸿章在广州的两广总督衙门开启广州第一盏电灯,开启广州使用电力的历史。 在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下,广州电灯公司顺利创办了。

广州的五仙门发电所

上海:1881年,英国侨民里德尔创办了上海第一座发电厂,并在当时的南京路江西路西北转角处竖立起上海第一座路灯,用16马力的蒸汽引擎发电机为这座路灯发电,这座发电厂的建立也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时代的来临。而且甚至还比美国的纽约还要早3年,比日本的电灯公司早5年。

上海第一座路灯

武汉:湖北电业始于官办的工矿企业,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开办的湖北织布官局亮起第一盏电灯,标志着湖北开始用电。

到辛亥革命前,中国有20余座城市新建电灯厂,也相应地有了少量的供电线路。全国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只有2.7万千瓦。当时的电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是奢侈品。供电方式也只是近距离点对点输送,还没有电网。

中华民国成立后,在民族工业短暂繁荣的背景下,各地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电力企业。电,开始较多地应用于采矿、工厂、交通、种植(灌溉)等行业。

1912年,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投产,这是中国水力发电事业的开端。

火电方面,伴随上海的发展,始建于1908年的杨树浦电厂不断增容,于1923年成为远东第一大电厂。

1921年,长32千米、电压等级23千伏的昆明石龙坝水电站送出线路建成,中国有了第一条万伏级输电线路。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电气事业条例》,逐渐统一了频率和电压。频率采用50赫兹,用户电压为380伏与220伏。这是中国电力工业最早的标准化,且延用至今。

解放前全国最高电压图

到1949年,历经战火与磨难的中国电力工业已经有67年历史,却如同一个孱弱婴儿——电厂凋零、设备残旧,电网薄弱、运行维艰。这一年,美国的年发电量是中国的60多倍。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由电力驱动冉冉升起。新中国诞生了,中国电力事业也获得新的生命力。

第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正中央

1953年,中国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主要基础设施,电力工业开始规模发展。1956年,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淮南电厂投运,我国终于可以自己制造火电设备了。

1955年,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京官线建成,配合官厅水电站电力送出。这比国外同等级迟了近50年。

1954年,新中国第一条220千伏线路——松东李线投运,满足丰满电厂水电外送需要,确保了辽南地区恢复和发展工业的用电。此时,世界上第一条220千伏线路已经问世31年了。

此后的十几年里,北京高井、辽宁朝阳、江苏望亭、河南姚孟,相继投运国产的10万、20万、30万千瓦火电机组。

1969年,我国首座自行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在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上游投运。

1972年,刘家峡电厂水电外送的刘天关线投入运行。这是我国第一条330千伏输电线路,仍然比世界同等级输电工程晚了20年。

70年代,220千伏输电线路组塔吊装靠人工推绞盘完成

我们仍然在努力追赶,差距仍然存在,也在渐渐缩小。

1978年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电力需求随之日益旺盛。电力供应“僧多粥少”的局面,持续了一些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做饭时突然停电,教室里上自习突然停电,甚至在车间干活时突然停电……蜡烛、手电筒是居家必备品。

针对缺电状况,20世纪80年代,全国电力行业开始千方百计办电、建电厂、多发电。一批大型水电站、坑口火电站以及核电站陆续兴建。

中国的经济在追赶世界和时代,中国的电力同样在加速追赶。

1979年5月,中国电力工业会议确定电力工业发展要走联网的道路。大电网可靠性强,能承载更大容量更高效能的电源,还能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是适合中国的发展之路。

80年代,山区电力施工架线需要上百人进行施工放线

20世纪80年代,中国形成了7个跨省电网: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川渝和南方互联电网。

1988年年底,当时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

1989年,我国首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500kV葛洲坝至上海直流工程投运,输电距离1046km,最大传输功率达1200MW。但我们比全球率先建设现代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前苏联晚了35年。

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完工,总装机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接近1000亿度,至今仍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发电站。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91年12月,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并网成功,实现中国内陆核电零的突破。

1994年,中国引进国外技术建成内陆第二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

2009年,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在中国投运。

2016年,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2004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

2011年底,中国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一。

2011年,风电装机容量已达6236万千瓦,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2013年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2014年底,我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为13.6亿千瓦,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2016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

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1.3亿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已连续数年全球第一。

过去20年,中国国家电网是全球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是全球安全运行水平最高的电网之一。

如今,核电已然成为我国的“国家名片”“国之重器”,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功落地并走出国门。

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特高压输电技术,在我国主要指±800千伏直流输电和1000千伏交流输电技术。 我国不仅拥有完全的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这项技术在世界上是唯一的。我国目前已经在全球率先建立了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形成特高压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23项,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电压。

中国水电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无论从规模、效益、成就,还是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水平上,都已经是绝对的世界领先。水利水电领域的国际招标中,几乎所有像样的竞争对手,都是中国的公司。

回顾中国电力发展的百年历程,虽然历经风霜,但毕竟还是成绩斐然、令人瞩目,并且今天已经成功地站上了世界的巅峰。未来中国电力依然是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机遇与挑战同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