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年,惊天刺杀案...
作者| 黑蛋儿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文章配图 宫苑图 唐 佚名 图文无关
01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初三,五更时分。
首都长安,靖安坊东门外。
大街上,漆黑一片。
一个老者,骑着一匹马,几个随从,自南朝北,慢悠悠往前走着。
最前面的一个仆人,打着灯笼。
再往北走两条街,就是大明宫的丹凤门。
风,吹过树梢。
风中,有弓箭出弦的声音。
“嗖,嗖,嗖”,几支羽箭飞出,当即射倒了几个随从,剩下的也仓皇躲避。
随即,从树后闪出几个黑衣人,冲向老者。
那老人肩头中箭,疼痛间,见刺客奔来,大惊,想调转马头逃跑,只见一个黑衣人已到近前,挥刀便砍。
老人闪身,这一刀,砍在了老人腿上。
老人继续骑马跑,只见另一个黑衣人上去,一把抓住缰绳,牵向旁边的一个小巷。
巷子口,影影绰绰,有几个黑衣人影。
只见这几个人,三下五除二,拽下老者,然后,一刀就切下了老人的头颅。
转身,消失在夜幕之中。
危机过去,几个仆人护卫,匆匆赶来,只看见老者没有头颅的尸体,哭喊道:“宰相被杀啦,宰相被杀啦。”
这个老人,便是大唐宰相,武元衡。
几乎同一时间,离此不远的通化里,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裴度,走在上朝的路上。
此时的裴度,是武元衡最得力的副手。
路边突然闪出几个黑衣人,也是先一通乱箭,然后,杀向裴度。
裴度转身就跑,一名黑衣人砍到他的靴子,另一名黑衣人一剑刺中裴度后背。
幸亏裴度有一名忠心耿耿的仆人,名叫王义,拼死护卫,即使手腕被砍断,依然忠心护主。
混乱中,一名黑衣人一刀砍在裴度的头上,裴度坚持不住,一头栽倒在了深沟里。
眼见得手,黑衣人一声唿哨,顷刻消失殆尽。
一时间,大唐巡逻司纷纷出巡,大家都在传,宰相被杀,宰相被杀。
02
朝堂上,唐宪宗见大家交头接耳,惶惶不可终日,便派人追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终,巡逻司的人汇报,宰相武元衡被杀,副相裴度重伤。
唐宪宗惊慌愤怒之余,决定今日不办公,专门研讨如何追拿凶手。
下令全城警戒,并责成金吾、府、县三级警备力量全力搜捕刺客。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那一群刺客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没有一点线索。
唐宪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恰在此焦头烂额之际,一名左拾遗,名叫白居易,上了一封言辞激烈的奏章,谴责大臣办案不力,做事拖沓,要求迅速捉拿凶手,给宰相武元衡报仇。
唐宪宗大怒,直接骂了白居易一顿,贬官江州司马(江州司马青衫湿)。
直到有一天,一个大臣悄悄给唐宪宗看了一张小小的传单,那上面写道:毋急我,我先杀汝。
原来,刺客们早就在长安的闹市上撒下了传单,警告办案人员:不要把我逼急了,谁敢动我们,我们就先杀谁。
唐宪宗看了,大惊失色,天子脚下,大唐禁地,这些人如此气焰嚣张,背后必然有一股强大的暗黑势力,绝不是几个江湖游侠刺客所为。
刺客背后的势力,才是需要警惕和连根拔除的。
唐宪宗下令,凡是捕获凶手的,不仅赏钱万两,还有五品官帽;知情不报,隐瞒线索的,族诛。
注意,不是灭门。
果然,雷霆行动之后,隐秘的线索逐渐开始浮出水面。
有人举报,某个部门,经常有大批可疑人员出入,言谈举止极为狂暴、嚣张。
这个部门就是著名藩镇——成德军的驻京办事处(唐代名称为成德进奏院)。
接到线索,办案人员很快搜查,并逮捕了张晏等十八人,全部下狱拷问。
但没过多久,大唐帝国的东都洛阳,也发生了一起诡异的惊天大案。
03
当时留守东都洛阳,负责治安的,是唐朝著名的帅哥,名叫吕元膺,外号大胖帅。
《新唐书·吕元膺传》说他是:姿仪瑰秀,有器识。
某天,有两个小军官,杨进、李再兴,急禀:有一处规模宏大的府邸,整日大门紧闭。但最近却经常大门敞开,还有一些神秘的人物,进进出出,外形彪悍,行踪诡秘...
吕元膺一问,也愣在那里,做声不得。
因为这个府邸的主人,名叫李师道。
姓名:李师道,
籍贯,营州,
民族:高句丽族。
职务:平卢淄青节度使。
也就是说,这个府邸,是平卢淄青藩镇的驻京办事处。
平卢淄青藩镇,是唐代著名藩镇之一,《新唐书·藩镇传》把它列在“河朔三镇”(即魏博、成德、幽州镇)之后,排名第四位。
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拥兵十万余人,长期辖有淄、青、齐、登、莱、兖、海、沂、密、郓、曹、濮等十二州,其统治地域大体包括黄河以南的今山东地区。
山东一带,土地肥沃,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地之一,也是重要的产盐地,而且靠海,加上海上运输,李师道家族聚敛了富可敌国的资产。
我们知道,自从“安史之乱”以后,这些藩镇都是军政一体,自收自支,完全是独立的小国家。
如果处理不好,李师道一怒,杀他吕元膺如同捏死一个蚂蚱。
吕元膺必须谨慎对待此事,既不能大张旗鼓地率兵进攻,也不能闭上眼睛纵容姑息。
否则一旦东都洛阳酿出大事变,他更是难逃一死。
于是,他派出大队人马,悄悄包围了李师道的府邸。
然后,就按兵不动了。
静观其变。
吕元膺手下,有一个防御判官,名叫王茂元,负责进去打探消息。
结果,刚进去就交上了手。
一小阵混乱后,大批淄青藩镇士兵蜂拥而出,结成方阵,方阵里面居然是妻子儿女,还有的把孩子绑在背上...缓缓朝长夏门而去...
一时间,交通干道堵塞,洛阳城大乱。
吕元膺带的士兵,丝毫不敢乱动,只能在后面紧紧跟随。
双方都没有交手的意愿。
最终,平卢淄青藩镇的叛军小分队逃入茫茫嵩山的群山之中。
洛阳免遭一劫。
不过,洛阳安全了,嵩山的百姓却倒霉了,这帮人在嵩山四处劫掠,打家劫舍...
猎户们怒不可遏,到洛阳要求吕元膺带兵擒拿。
于是,吕元膺带了大批部队,以嵩山猎户为向导,深入嵩山禁地,最终包围了这帮平卢军的特种兵小分队。
这帮人且战且退,包围圈越来越小,最终,他们退守到嵩山之巅,一个建筑宏伟的寺庙里面。
那个寺庙的名字叫做“佛光寺”。
在这个佛光寺外,吕元膺部队遭到了最强烈的抵抗。
围捕行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
经过一番血战,最终将这些平卢淄青藩镇的士兵全部擒获。
而他们的首领,居然是“佛光寺”八十岁的的老方丈,法号圆静。
全部带回,连夜审讯。
竟然审出了远在长安的“宰相当街被杀案”的真凶,并查出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吕元膺便将这些人的供状,连同这几个首犯,一起押赴长安斩首。
04
原来,在刺杀武元衡的前一年,即元和九年(814年),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就对武元衡和裴度下了杀心。
那一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子吴元济秘不发丧,要求朝廷任命其为留后。为自己继位做准备。
【唐安史之乱后,节度使不服朝命,遇事或年老不能任事,常以子弟或亲信代行职务,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亦有士卒自推留后,事后强迫朝廷补行任命为正式节度使或观察使。】
宰相武元衡和副相裴度早就想消除藩镇割据状态,逢此时机,立即否决了吴元济的表章。
吴元济无奈,只得自封为淮西节度使,起兵造反。希望朝廷能够息事宁人,最终承认既定事实。
但武元衡和裴度不为所动,且开始增兵淮西,坚决剿灭吴元济。
吴元济形势逐渐危机,却吓坏了旁边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
所谓唇亡齿寒,灭掉吴元济,那么接下来必然是自己。
李师道一边给朝廷发信,要求加入讨伐吴元济的队伍,一边偷偷给吴元济输送钱粮,尤其是输送了大量食盐,那时候,食盐就是真金白银,有点像现在的石油。
他和王承宗两个藩镇,拼了老命也要保淮西不灭。
还在京城重金收买了许多大臣,这些大臣纷纷要求削藩”战役。
但武元衡和裴度坚持消灭藩镇,对淮西用兵。
平卢淄青藩镇的历代节度使,一直在东都洛阳培养势力,耕耘人脉,特别是佛光寺的住持,圆静和尚,原本就是史思明的旧将。
李师道命他们潜伏在洛阳。
在吴元济摇摇欲坠的时候,李师道下达了命令:
第一步,烧毁官军在江淮的一百多座仓库。
第二步,刺杀武元衡和裴度,只要二人一死,主战派就没了主心骨。
由圆静等人筹划。
整个计划完美无缺,只是最后一步功败垂成,只杀掉了武元衡,裴度虽然重伤,却保住了性命。
武元衡死后,朝堂上一度决定息事宁人,废黜裴度,安抚吴元济。
唐宪宗最终决定,拜裴度为相,继续消灭淮西的计划。
05
元和十二年((817年),裴度亲赴淮西前线督战。
最终,李愬雪夜入蔡州,擒获了吴元济,平灭了淮西的叛乱。
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唐宪宗调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共同讨伐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
以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为首,诸节度使渐渐合兵一处,距离李师道的老窝——郓州,越来越近。
李师道派遣手下的一个心腹爱将都知兵马使刘悟前去抵挡魏博田弘正,结果,再次被杀的大败。
李师道感觉刘悟估计要投降,于是派了一个使者,去前线刺杀刘悟。
结果,刘悟提前知道了消息。
刘悟杀掉使者,召集众将说,如今形势紧急,大家再打下去,还要死伤很多人,魏博田弘正带了一帮节度使,一定要李师道的性命,我们何苦为了他一个人,大家一起陪葬。
大家都说对。
刘悟说,我们要杀回去,抓住李师道,大家就都安全了。
众将都说好。
于是连夜返回,杀掉了李师道,将人头献给了田弘正,宣布投降。
得到消息,唐宪宗和裴度喜出望外,立即将平卢淄青藩镇肢解,一分为三,并给了其他节度使。
这件震惊天下的宰相当街被杀案,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06
李师道的死,标志着藩镇割据的“消失”。
这年是819年。
为了这一天,自805年即位起,唐宪宗花了整整14年时间。
大唐也出现转瞬即逝的“元和中兴”。
解决了藩镇割据,唐宪宗开始大兴土木,迷恋佛教、道教,追求长生不老。
唐宪宗不仅外放了不停直言进谏的裴度,还因为服用丹药,而变得暴躁。
对宦官又打又骂,甚至处死。
宦官人人自危...
终于,公元820年,担心被废的太子李恒,指使宦官杀了老爹唐宪宗。享年43岁。
唐宪宗一死,藩镇割据死灰复燃。
直到唐宪宗死后87年,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废唐哀帝,建立后梁。
07
加个小尾巴。
当初,李师道非常欣赏张籍,一直赠送厚礼,要张籍加入其幕府。
张籍不敢正面拒绝,只得写了一首诗,委婉地表达了拒绝的心思,就是那首著名的《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不想竟成了后世公认的爱情名句,被言情小说抄到滥。
李师道也确实是个情种。
他两个小妾:一个叫蒲大姊,一个叫袁七娘。
这二位可不简单。
不仅独得恩宠,还是李师道的“卧龙凤雏”,出了很多“好主意”。
比如,淮西被平定时,李师道自知下一个就是自己了,就打算拿出三个州,再把儿子送到长安做人质,以表忠心。
可蒲大姊和袁七娘不干了:您坐拥十二州,麾下精兵十几万,没打就怂了?打赢了不香吗?打输了再割地也不迟嘛...
李师道一听,胸脯排山响:对对对!怕他?干他!
...
其实这个小花絮并不会改变李师道的结局。
老王就是想说,家有贤妻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