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业松||春雨冥想

春雨冥想

文/马业松

凌晨三点,梦醒时分,模模糊糊间,悉索之声从窗外传入,待清醒之余,细细聆听,原来,外面竟下起了小雨。

春雨贵如油!

对,淅沥的小雨多连绵,窝藏的心思常戚戚。正月以来,一直少雨,空气燥,尘土扬,就连路旁的杨树、银杏、冬青也是尘土覆盖,失去原来的面容,万分渴望大雨的冲洗、梳理、滋润。这个时刻,雨儿选择了静悄悄的夜,轻轻的来,慢慢的润,不惊动任何人,却又惊喜了任何物。在缕缕微风中,虚怀地抒写着一撇一捺,密密匝匝,清清爽爽,它是上帝给大地万物的馈赠!

我喜欢春雨,特别喜欢如此安静的春雨。如《春寒》中的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细雨中;如《别严士元》中的闲花,落地无声,湿衣不见;又如《饮湖上初晴》中的山色,奇雨空蒙,水光潋滟。

我羡慕这些妙指丹青,随手拈来,便能悠然弄情。然而,我喜欢雨,却又无法达到文人骚客的风雅笔韵。一个农家儿,与土地、与农民有着太多的情思,太多的牵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我,还没有如此大的境界,老家的念想便是我喜雨的理由!正因如此,今夜听雨,首先想到了母亲,她定如我,也在夜中屏息凝神,静静地判断着屋外雨的大小,规划着明晨的农活。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靠“天”生活,与雨有着浓厚的情节。甲骨文中有卜问春雨的记载,在占卜仪式上,巫师祈求上苍降甘露,润农田,保丰年。《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黍稷,以榖我士女。”了了数字,浓浓“雨”情,上古之民对雨的渴望蕴蓄其中。而《小雅·信南山》中有这样的描写,“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面对充足春雨,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如今,早已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但农民对春雨的感情亘古不变!母亲是中国9亿农民中的一员,今夜听雨,该有超乎我们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的更真切感受!

冥想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在思绪飞扬中,我进入了梦乡,仿佛看到了天宫圣母正轻轻地牵着一片云,洒下一片雨;仿佛看到调皮的雏鸟,正探出机灵的脑袋,黄黄的巧嘴,啄着叶尖的雨滴;仿佛看到了嫩绿的芽儿,害羞地扭动着身子,借着春雨的“油”劲,从泛青的柳条中萌发;最可爱的,仿佛看到了那笑呵呵的农民,扛着锄头,在窄窄地阡陌中摇摇晃晃的身影!

马业松,男,1975年7月生,高级教师,淮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本科、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六塘诗社”会员,现就职于淮阴区教育局,从事文秘工作。2013年,被评为淮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淮阴区语文名师,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偏执的爱好。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其中,《作文课应该展示生命的魅力》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学语文参考》,《建一线串珠式课堂,倡语文课堂简单化》、《语言描写细雕琢》、《用真情唱响好声音》等论文及教学设计获全市评比一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