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全丨老 冯
老冯,是个朴实的庄稼人。因为姓冯,所以大家伙都习惯这么叫她。
她的岁数,六十上下。但长期的劳作,和养儿育女的操持,使她看上去更苍老。
可是,她总不服老。儿女被她调教得都出息,也都很孝顺。儿子常在电话里叮嘱:“妈,何苦呢,少种点!够吃就可以了!”女儿更是常常关心她,隔三差五打电话,逢年过节去看望。女儿也是一次次地劝,电话中劝,当面劝,说:“妈,年纪大了,不比年轻,何况有病缠身,别再种那么多地了!您累倒了,还得拖累我们不是?”说这话时,女儿总泪汪汪的,满肚子心酸。老冯往往当面答应的好好的,说来年不种那么多了。可是,一到播种,她非但把儿女的劝告当作了耳边风,而且还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开荒,兴“项目”——种一些能换钱的经济作物。什么牛蒡啊,豌豆啊之类的。而这些东西,村里人谁都不稀罕,不屑一顾。老冯偏偏喜欢捯饬。甚至,引以为豪。所以,每年她家都要比别人多那么几项额外收入。
虽说如此,但老冯还是很抠门。一年到头,也难得上几次集。不买菜,自家园里样样有。平日里,大鱼大肉几乎也少买,过年储备的差不多可以从年首吃到年尾。那些肉都叫她淹在油罐子里,老头子嘴馋了,捞出几片来。有时候,老头子实在嘴馋,干活回来时,就自作主张顺便从集市上带回来一些卤菜。老冯好一顿冷嘲热讽。不过,打心里说她是支持老头子的。毕竟老头子已上了年岁,还出力,不容易。况且儿女又都不在身边。所以,骂归骂,老冯还总是把菜往老头子碗里夹。要是女儿一家来了,老冯可就舍得破费了。叫老头买这买那不说,还做她最最拿手的油馍。还真别说,老冯烙的油馍真叫一绝!又酥又香,层数多得像书页。就连一向挑食的外孙女也赞不绝口。“嗯,真好吃!姥姥,还有不?”老冯趁机打趣道:“刚才谁说不吃的?”小外孙女嘿嘿地傻笑。不好意思地接过姥姥递过来的油馍。这个时候,老头吃醋了,叹气道:“托你们的福才吃着啊!平时你妈都不做的。”老冯在一旁白了老头子一眼。每次女儿一家来,老冯总变着法招待。
老冯,不仅在吃食上爱钻研,会的多,而且还很有学问。据说要不是人家抵掉,凭她的聪明才智还能一口气读高中上大学呢。她常常看电视,听戏文,讲得头头是道。有时候,回忆当年上学的情景,她还十分清楚地念出一段童谣来,什么小花呀织布呀的,眼神和语气里都是幸福。老冯能给孩子辅导。这让外孙女佩服极了。没想到姥姥这么厉害,可以识那么多字,算数也那么快。老冯语言感觉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有一次,一个乡邻对她说什么事要“研究研究”,老冯觉得很滑稽。于是,就把它当笑话到处给人讲。在她讲这个趣事的时候,把“研究”二字咬得特别重。即使没见过那个乡邻的也仿佛见了。并且,每次都一边说一边忍不住捧腹。老冯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她懂巫术。说不上远近闻名,但一遇上邪门的事,有人愿意请她去禳灾。别不信,还真能给老冯蒙着。那家遭灾受难的人,总对她感激涕零。许以优厚的报酬。她呢,大概觉得受之有愧,往往意思意思就行了。
而老冯的聪明,儿子继承得最多。儿子成绩一直优秀。一路顺顺当当,读了名牌大学。在老冯心里,儿子一直对她言听计从。突然,有一天,她发现儿子不那么驯顺了。因为儿子成家了。她当然知道,儿子长大了。虽然她有时也埋怨儿子几句,不过,还是心里惦记着他和他的妻儿。
老冯说,她愿意住在乡下,等着儿女们。她始终不觉得儿女的远离是种委屈的事。
作 者 简 介
李家全,祖籍河南信阳,现居息县。一个平凡的教书、读书、汉语实验者。热爱文学,散文、诗歌尤烈。自幼年起,感天地万物之美,喜古典诗词之雅,便爱上诌歪诗,写感悟,一发而不可收。此热情至今不稍减。平生所愿:“用文字打败时间。”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