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风穴山,呼吸千年柏树的灵气/史运玲
最近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傍晚时分到风穴寺散步游玩,特别是汝州市政府宣布风穴寺免收门票后,我到这里的次数更多了。
傍晚时的风穴寺景区,晚霞映山,四野静寂,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柏树,在黄昏里静默,写意成一桢美丽的水墨风景。
风穴寺又名香积寺、千峰寺、白云禅寺,单顾名思义,你便可以想象出那里有多少山峰,环境和空气有多好,龙山、黄虎山、紫霄峰、石楼峰、纱帽山、旋风垛、祖师顶、玉皇山……数不清的山峰,慈母般伸出长长的手臂,将风穴寺环抱于幽谷之中。因风穴寺环境清幽,且居城区不远,春夏秋冬四时,前来踏青之人络绎不绝,小城人亲切地称它为汝州的后花园。
风穴寺四围山峰多,并不足为奇,最让人称奇的,是那山峰上漫山遍野奇形怪状的柏树。让风穴山得名的大、小风穴洞,早在沧海桑田中湮没于土中,成为一段传奇,而风穴山上的凛冽山风,却依旧劲吹着,为了在山风中生存,那些柏树拼着全身的力量,与风霜雨雪顽强对抗,筋骨暴涨,躯体扭曲,似兽、似石,似枯木,写一段树与风的不朽风华传奇。
每每散步风穴山(又名龙山)柏林,与一株又一株形态各异的柏树对视,呼吸着那些恍惚弥漫着千年灵气的柏木气味,我总是心生感激,是无数代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前贤们的付出,才为我们留下了如此一座洞天福地啊。
此刻,我就正走在两峰夹道曲径通幽的山路上,参天古柏一路陪伴我从山门直到寺门。
山路东侧龙山上的柏树最为繁茂,漫山遍野,遮天蔽日,风吟龙啸,柏声阵阵。西侧之黄虎山,柏树不似东侧龙山那样气势磅礴,是零零散散这儿一片那儿一株的,却也别有幽情风味。尤其夷园大门处,古香积寺石碑正对面山顶那几株柏树,暮色四合里,状如美女含情睇立,身姿窈窕,娇羞无限。却不知,她在望谁?等谁?思谁?也或者,柏树有灵,如此含情脉脉,是为凭吊和追思当年的种柏人,大唐一代高僧贞禅师吗?
恍惚迷离里,我仿佛看见仙风道骨的贞禅师,手拿装满柏子的袋子,在我前面缓缓而行。他一面走,一面扬洒柏子,那两只传说里的额白猛虎,一前一后忠心耿耿的护卫着主人。贞禅师的宽袍大袖,在黄昏的猎猎风中,上下左右的肆意飞扬着,扬起了盛世大唐里风穴寺的声名远扬,也扬起了“文风穴”的文脉浩荡,更扬起了这漫山遍野的柏树苍翠欲滴。
据记载,当年贞禅师主持风穴寺时,但遇闲暇,便拿了装满柏子的袋子,在附近到处扬洒。这风穴寺的山脉地气呢,偏偏也很适合柏树生长,时节一到,便在雨露的滋润下,发芽、生根、成长,居然生就的漫山遍野,一直郁郁葱葱了千年。良好的植被,自然涵育出一方好水源,诞生出一处好景致,风穴寺依山傍水,山川秀丽,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方胜景。
听老人们讲,解放前的山路上,到处是几个人都环抱不住的千年古柏,苍翠浓郁,连绵不绝,蜿蜒崎岖数公里。那些调皮的年轻人从山门走向寺门时,时而手攀了柏枝晃悠着前行,时而踏着旁逸斜出的粗壮枝条前行,足不着地,便可以轻松到达目的地。
可惜的是,因解放初期战争频繁,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寺内和尚朝不保夕,靠给驻扎在此地的中美特种训练班做饭赖以为生,无暇也无能力保护这千年古柏了,漫山遍野的柏树,或被人砍伐走,或于战火中付之一炬,让人好不痛伤。千年古柏骤逝,寺畔的清泉也慢慢断流、枯竭,再也看不到当年在此拍《少林寺》电影时,那种清泉侧流,流水如玉的美景了。如今山上的柏树,据说是老树上掉下的柏子,自生自灭出来的,却也已经蔚然有崭新气象了,漫步风穴山,依然可令你嗅到千年的草木芬芳,依然能令你随时随地发思古之幽情。
隐藏在树丛中的景区音响,此时,静的几乎让人忘却了它的存在,辛累了一天,它似乎也特别想在这幽静的黄昏里静默和休息。踏踏的脚步声响起,它仿佛受了惊吓似的,一段潺潺乐声,忽然间就水样般在花草林木间流泻。隐藏花木间憩息的不知名鸟儿,猛然受了音乐惊吓,急速的拍了翅膀飞向蓝天,倒把正专心欣赏黄昏幽谷风景的我们吓了一大跳。
我们的脚步,惊响了音乐,音乐惊飞了鸟,鸟又惊了我们,这世间万事,何尝不是也如此纠结不清,有着环环相扣的因果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慷慨无私的母亲,只要我们对它有一点点的回报,就赠我以琼瑶还之以美玉,以无私的乳汁哺育着人类。神奇的大自然,为这片土地造就千山万壑,为风穴寺创造了“深山藏古寺,禅房花木深”的前提;风穴寺贞禅师等人,又于此广植柏林,涵养水土,无疑又为风穴寺锦上添花。大自然和人类彼此奉献,彼此珍惜,彼此尊重,彼此服务,才如此生死相依和平共处。
而今,所幸的是,小城爱护大自然一族甚多,他们也对这千年古柏的子子孙孙呵护备至、爱护有加,每每上得山来,总是自觉扶持加固那些被山风吹斜了的幼苗,抑或拣拾垃圾,自觉自律的保护和助推着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2016年10月,汝州市政府又作出风穴寺免收门票的重大决定,决定一出,古郡上下,万众欢呼,去风穴寺之人,更是络绎不绝,盛况空前。将千年以来一直属于人民的佛教圣地归还人民休闲和享受,这何尝不是思想领域上的生态发展理念呢?免门票后的风穴寺,以眉清目秀生动着汝州古郡的眉眼,让四野乡邻趋之如鹜,更让一代又一代子民,把一种叫做乡愁的思念,植进背井离乡游子的心怀,在每一个有月光的夜晚,眷恋和辗转。
作 者 简 介
史运玲,女,河南汝州人,河南省作协会员,汝州市作协副主席,曾在《中国作家》、《唐山文学》、《闽南风》、《时代邮刊》、《中国电视报》、《台湾好报》等百余家杂志、报纸上发表散文诗歌,《陵川,今夜我在春风里想你》、《项王故里,一方感悟历史的圣土》、《雨雪霏霏游龙缸》等多篇游记获全国游记征文奖,文章入选《河洛散文集》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