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姑母·周年祭

▣文/幼痂

截至到今天,姑母离开我已经整整一年光景了。一年恍惚,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时间又过得如此之慢。

去年的这一天,是个大好的晴天。因着假期在家中兄长的店面里帮忙照看也顺便待在外地游玩。我起的格外的早,头一天晚上就想好第二天要穿的裙子,那天一切都很顺利,妆容也是连日里来最满意的,早餐又吃到了好几天没买到的包子,店面里的生意也格外的热闹,一个上午,我都沉浸在愉悦之中。

十一点稍微休息下来,我有一搭没一搭的跟着店里的其他人聊着天。计划着当晚结束该去哪个商场玩一玩去哪个公园溜溜弯儿。

大我一岁的表哥打来视频电话,泪水溢满了眼眶,颤抖着的声音问我,“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他告诉我,姑母早上突然晕倒,医院的及时抢救过去了三个小时,她还没醒过来。我哭着安慰他,那时候恐惧还没有胜过理智,我相信姑母就是太累了,休息一会儿总会平安无事。

可惜事与愿违,当我们驱车赶到,下午一点我见了姑母的主治医师,他叹了口气告诉我们四个字:九死一生。顿时心里觉得惨痛,可是泪水反倒流不出来了。

急诊室里我见到姑母,除了脸色苍白外没什么其他的变化。她的一双儿女立在两侧,双手牵住自己的母亲。她的丈夫时不时摸摸她的脸,再紧张的抬头看看呼吸机上面的指数。她的哥嫂在病房外传来隐隐的啜泣声,我摸摸她被抽过血的胳膊,还有一点体温,缓缓说出那天的第一句话:“姑姑,我饿了。”

可她没有回答我,没朝着我笑,也没再睁开眼睛看看我。

以前我每次归来,无论早晚,她都会备好饭食,她做的菜极好吃,我甚至会佯嗔说她总是准备的太多。

可这以后,再也没有了。

下午四时,她离开了我们。期间情况一直没有一丝好转的迹象,到最后,她都不知道,我们在等她醒过来。医生撤掉呼吸机的时候姑父彻底崩溃,他自己学着医生的样子做着胸部按压,房间里一片哭闹声……

我们的世界在那一刻变成灰色,至今没再明亮过。

姑母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她见人总是带着笑。祖父母年轻的时候家贫,祖父一个月三十七块五的工资维持着家中妻小和自己的胞弟上下七个人的生计。姑母出生在文革那几年,祖父要去外地教书,祖母一个人承担着家里的劳务,姑母长得大了一点儿,自然就帮起母亲的忙。

姑母便没怎么读过书。这也是姑母往后总耿耿于怀的事,她往往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便会更加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读书走出去,再也不受农家人的苦。但她从没怨过自己的父母,只说没赶上好时候。

我因为自小在祖父母身边长大,与母亲的关系就疏远的多。电影《春潮》里这样说,“你与你母亲的关系,便是你与世界的关系。”我与世界也是这样,生疏。

姑母一直照拂我,对我像对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们也从不觉得母亲偏心,与我很是亲热。姑母善良,她总是教导孩子们向善,她一心照顾着我,从没期盼过我能给她什么回报。姑母喜欢首饰,我曾说等自己工作赚钱,就买好看的首饰给她,她也淡淡的笑,说:“只要你过得好,就好。”

姑母就是这样的人,她为人子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亲人,都尽职尽责,没有一分不妥帖。她一个人承担着很多角色,苦活累活总是抢着做,因为她,是我除去祖父母外唯一能感到的,我与世界也会有的亲近的距离。

姑母与我更像姐妹,我们谈的很多。她也偶尔跟我抱怨一些家长里短,但说着说着便又开始自己劝慰自己,她说,人活在世上,就总是难的,但所有难事总如同这日子一样,一天一天,都会过。我在姑母的身边,长能不用抑制的发泄自己的委屈,像大哭的时候她便给我空间,让我在她设好的安全地带里消灭自己的负面情绪。

而今,姑母走了,便一并带走了我的稚嫩,再也没有地方,让我可以放肆地哭,表达自己的委屈,述说自己的不快。

姑母极疼爱我,读中学的那几年我正处在叛逆期,没有一日好好读书,姑母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导我。那时候我不懂事,甚至有段时间不见她,我总害怕直面撞上她的喋喋不休。而今我终于懂得用功,肯静下心做点儿正确的事,可惜,她看不到了。

我想,她能为我祝福,她能看着我成长,她能一直在我身边,如同以前的每一天一样。可惜,她都不曾出现在我的梦里,我在黑暗的世界里摸爬滚打,回首处看到的尽是两位老人佝偻的身子婆娑的脸,却再也不会有她举起的灯,嘱咐我一路小心,祝福我一路顺风。

我与姑母有过一次很强烈的争执。是关于“女性”的话题,姑母说着女人总得有个男人做依靠,要成立家庭生儿育女。我坚持着女性独立,那天我们争执了很久,姑母率先结束话题。事后我总想着,姑母就是这样,她世界的中心总是置满了太多人,只把自己放在最后,才导致自己生病却不当回事,而我们也不是合格的家人,从没有过多的问讯,她到底好不好。

她离开的十天前是我离家的日子,我看着她捂着心脏以下的位置脸色发白,她只告诉我不太舒服,一会儿就好。出门前我说让她下午结束工作去找找医生。可我只说了那一句便再没关心。

我总想,如果那天我带她去了医院,她看了医生,那她现在是不是还笑意盈盈的出现在我面前,为我备好饭食,迎接我每一次归来。

姑母在时,这城有她的地方,便是我的家。她离开后,再回到这城,我便没了家。

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日子算起来过去了一年。可是自她离开后,我的每一天都过成一天。祖父母一下子苍老了很多,家里的阴霾再也不会散开了。

也有时候会想,姑母的魂灵偶然回来看看的时候,曾经幸福美满的人家变成如此光景,她会不会后悔,过早的离开我们。她还年轻,她还有那么多事没来得及做,她没看到自己的一双儿女成家立业,也没看到家里的其他孩子都各自奔忙,甚至还没多看看自己的父母……她要是看到这些,一定会后悔的吧。

可也许,她太累了吧。

那就且安静的睡吧。

姑母也有时候跟别人夸赞我文章写的好,但很多时候她是不喜看我文章的,总觉得一句直白的话要被我绕来绕去说的繁琐。这些,她定是不会看到了,也定是不会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想念她。

罢了,就到这里吧。

你好,谢谢你。

——幼痂

(0)

相关推荐

  • 读杨绛先生

    近来开始迷上了走步,每天走一万多步,过敏性鼻痰的症状得到极大的缓解,没有象前些时候那样,天天有几场惊天动地的打喷嚏.老头约我去4S店取车,说是走着去.开着车回.虽然走着去颇有诱惑,但我还是说:不行,这 ...

  • 认识自己百分百—2

    认识自己百分百-2 我记得在差不多十五年前,我有一场讲演,我讲演的题目叫做"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那时候,我跟主办单位要求说,我想跟三十五岁一下的年轻人演讲.所以,请观众报名的时 ...

  • 22年前轰动世界,7个娃如今成这样…

    女子不顾医生反对强行生下"葫芦娃"-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够生个双胞胎,拥有两个长相相似的孩子,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有趣,不过生双胞胎的几率并不是很大,所以能够生双胞胎孩子算是非常幸 ...

  • 送父亲走在去往天国的路上

    送父亲走在去往天国的路上 --谨以此文送给我的父亲和所有关心父亲的人 外科医生2018-01-27阅读 3742015年11月24日22点38分,是一个非常痛心的日子,父亲真的走了,父亲安详的走了,父 ...

  • 83周年祭 | 100张老照片解密日军侵略厦门全过程

    ▲提笔之前,先来聚焦这栋见证历史罪证的老建筑,位于日军登陆地浦口海边的一座老宅.去年整村拆迁,在湖里区文史专家黄国富老师的呼吁下,这栋楼最终安然无恙,成为浦口唯一 一栋保留下来的老建筑,希望政府能够好 ...

  • 张婉茹作品:那一刻,竟成我们永别——书印去世周年祭 / 轩诚清读(第1785期)

    庚子年腊月22日.小年的前一天,是父亲离开我们一周年的忌日,过去的一年中,我和家人都是带着无比的悲痛在生活.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母亲都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每次和我们一起爬上老家的那个大坡,去祭祀我的父亲 ...

  • [黄石文坛]谢淑芬的随笔《父亲周年祭》

    5月,满眼鲜花孕思情,360多天,我傻乎乎地.空荡荡地思念着离世的父亲.记忆如眼前的散花,在泪眼里闪烁. 墓前,弟弟和我的女儿为我父亲精心种植的几株新花,在迎风开放. 父亲,你与花有缘啊:1932年花 ...

  • 词话特刊·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祭

     词话特刊.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祭 词曲专栏  金蕉叶·公祭日(袁去华体) 文/汾河之畔 苍天凄泣,今天是.国家祭日.回想当年永忆,恨倭寇发立.    不忘南京血迹,屠平民.恨深至极.镌写碑文刻石,让后 ...

  • 词话特刊·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祭(续)

    词话特刊·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祭(续) 楹联专栏  南京国家公祭日联 1  作者:边缘地带 默哀公祭日,金陵洒泪,洗不完倭寇犯下滔天罪: 拉响警钟声,汉水奔流,难埋没善良冤遭耻辱羞. 2  作者:阿文 ...

  • 陈忠实逝世5周年祭:原上仍有白鹿过,人间再无陈忠实

    作者:荠麦青青 来源:遇见荠麦青青(ID:yujianjmqq) "白嘉轩的腰杆永远挺得笔直,站在宗族祠堂的乡约前,不管田间劳作多么紧张多么疲累,每天至少要到祠堂来观看一回.他一辈子最怕的, ...

  • 郭进拴|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祭(下)

    郭进拴|<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祭>[下]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湛河大决战> ...

  • 郭进拴|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祭(中)

    郭进拴|<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祭[中]>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湛河大决战> ...

  • 郭进拴|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祭(上)

    郭进拴|<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祭>[上]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已出版<湛河大决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