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家传古谱32目天机之文

《张三丰承留》出自太极拳著作《杨氏老谱》,其文措词古朴,寓意深奥,不可能是杨露禅父子的作品。此文的中心意思是阐述道家“虚灵能德明”这一核心观念,涉及到了“虚灵”的功效与有关的历史等,在武术抄本中珍藏这样一篇诗文,反映出十三势拳“拳即道”的锻炼宗旨。

【原文】

天地即乾坤1,伏羲为人祖2;画卦道有名3,尧舜十六母4;

微危允厥中5,精一及孔孟6;神化性命功7,七二乃文武8;

授之至子来9,字著宣平许; 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10;

虚灵能德明, 理令气形具11;万载咏长春, 心兮诚真迹;

三教12无两家,统言皆太极13;浩然塞而冲14,方正15千年立;

继往圣永绵, 开来学常续;水火既济16焉,愿至戍毕字17。

【校勘】

“愿至戍毕字”中的“戍”字可能为“成”字之误。

【词义资料】

1天地即乾坤——“乾”与“坤”都是八卦的卦名。《易传·说卦》说:“乾,天也”,就是说“乾”为天之代称。《易传·说卦》又说:“坤也者,地也……坤为地。”就是说“坤”为地之代称。“乾坤”往往就是世界的意思。“天地即乾坤”,意思就是以下所论说的是关于人生世界观的哲理。

2伏羲为人祖——伏羲,古代传说中,伏羲是三皇的第一位,他首先教民众百姓渔猎以谋生存等,被尊称为人的首位始祖。

3画卦道有 名——古代传说中,画八卦始于伏羲。“道”有多种概念,如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又指事理规律、道德等。《老子》第二十五章说对于宇宙的发生演化“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一章对“道”也就是宇宙发生演化加以描述。《老子》第一章则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老子》第四十二章又指出“道生一,一生二”。据此,道家典籍认为“无名”就是“无极”;而“有名”、“一”和“二”都是“太极”;“一”是指阴阳未分的太极,“二”则是指阴阳已分的太极。本句的“道”和“有名”指的就是宇宙,是复指。“画卦道有名”之意就是伏羲所画的卦反映了太极也就是从“一”至“二”的“有名”这个道。

4尧舜十六母——“尧舜”,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五帝”中的两帝。如《易传·系辞下》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本句的“尧舜”与上句的“伏羲”意思就是古代的人文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十六”指“十六字心传”,即《古尚书·大禹谟》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宋儒视这十六字为尧、舜、禹心心相传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亦借指传家宝。“母”的意思是根本,本源,如《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尧舜十六母”之意为尧、舜、禹心心相传的十六字是代代传承的为人根本原则。

5微危允厥中——“微危允厥中”与下句的“精一”,都是对《古尚书·大禹谟》中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简称。这十六字中的“允” 之意为诚信、公平等,“厥”为代词,意为“其”;《论语·尧曰》说:“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意为要真诚地坚持不偏不倚的正道;宋·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对这十六字的解释是:“人心”生于形气之私,和各种物欲相联系,是危险的;“道心”原于性命之正,即伦理道德的准则,是“微妙”即美好的;“惟精”的意思是“精则察夫二者之间而不杂”;“惟一”的意思是“一则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朱熹认为这样才能使“危者安,微者著”。从养生角度引申理解这十六字与朱熹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人的虑念等后天之意虽不可或缺,但对养生有妨碍危害,这就是“人心惟危”。人的无思无欲之先天元神真意十分有益于人的健身延年是很美好的,但潜于人精神深处而不显露,这就是“道心惟微”。所以要常清心寡欲,静心息虑地修养,开发培养真意,即“精”;这种修养要认真细致、始终坚持不懈,还要无过与不及、顺其自然,即“一”,这就是“惟精惟一”。只有十分诚信地这样做,才能使得危害变成安全,美好才能实现,这就是“允执厥中”。

6及孔孟——“孔孟”指孔子和孟子。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创始人,鲁国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以孝悌为仁之本,以礼为仁执行的规范,政治上主张实副其名的“正名”,反对苛政。自汉以后两千余年,孔子学说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被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奉为“圣人”。孟子﹙公元前372~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邹人﹙今山东省内﹚,孟子发展孔子“仁”的观念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等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孔子与孟子的学说被称为孔孟之道,是儒家学说的代称。上文中的“孔孟”就是指孔孟之道,也即儒家学说。“及”为溶化吸收之意,“及孔孟”是说尧舜十六字心法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并传承下来。

7神化性命功——“性命功”即性命双修功,是晚唐以来道教内丹功的纲要;“神化”是对道教内丹功的赞誉,其意为道教内丹功具有许多今人赞慕神往的功效;“神化性命功”之意为尧舜十六字心法也是道教内丹功修炼的纲要性重要法则。

8七二乃文武——“七二”即七十二,古人以“七十二”为阴阳五行的成数;“文武”即动与静、或偏动与偏静两类修炼法。“七二乃文武”反映道家的性命双修功有很多的形式,总的可以分为文与武两大类。

9授之至子来——句中之“至子”是古人对“至人”的尊称,是指思想、道德等修养高超的人,如《荀子·天论》:“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道家则称谓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如《庄子·齐物论》:“至人神矣。”《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则将古代道德高深的养生家分为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对至人的崇尚仅次于真人。“之”指上句的“七二乃文武”。“授之至子来”是错序陈述,应该理解为“至子授之来”。意思是这一派系的文武功法都是那位“至子”的传授流传下来的。

10元善从复始——“元”有第一、开始、根本、基本等义;“善”指美好,包括健康,如《论衡·订鬼》:“狂痴独语,不与善人相得者。” “元善”即指人出生时健康的生命力。

11理令气形具——“理”指道家之“道”的具体内容;“气”指精神;“具”之义为完备,齐全。“理令气形具”意思是“理”能够使得人之精神与形体完善。

12三教——指道教、儒家和佛(释)教。

14塞而冲——“塞”之义为充满。如《孟子·公孙丘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冲”之义为强大、不可阻档,如唐·韩愈《广宣上人频见过》诗:“不冲风雨即尘埃。”“塞而冲”意为充满了宇宙。

15方正——指人的品行正直无邪,如《东观汉记·吴良传》:“(吴良)以清白方正称。”上文之“方正”指太极理念之正确无可置疑。

16水火既济——即阴阳相济,“水火既济”中的“水火”为阴阳的象征和征兆,“既”表示已经发生。

17愿至戍毕字——“毕”之意为完毕其事,如《荀子·尧问》:“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余人。”“愿至戍毕字”之意为希望达到成功完成永葆长春的性命双修。

【语法修辞分析】

上文中有多句错序修辞,如“授之至子来,字著宣平许”为错序,应理解为“至子授之来,字著许宣平”。意为至子将其留传下来,至子的名字叫许宣平。

“万载咏长春”为错序,应理解为“咏万载长春”。

“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为分承修辞,语中的“继往”和“开来”相承,“圣”和“学”相承,“永绵”和“常续”相承,应理为“圣学继往开来,永绵常续”。

“心兮诚真迹”,应理解为“心诚兮迹真”。

【今译】

“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天与地就是易经八卦中的乾坤,伏羲氏是人类最初的祖先。

“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伏羲氏画了卦,演释了太极之道,尧舜等三皇五帝承续这太极之道留下了“十六字心传”。

“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十六字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孔孟之学一脉承传了这十六字精髓。

“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出神入化之性命双修功,七十二候分为文武两功,都体现了这十六字精髓。

“授之至子来,字著宣平许”­­——这文武两功是古代一位至子传授而来的,这位至子的名字叫许宣平。

“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由这性命双修文武两功可知:延年益寿的药就在人自己的身体中,要想实现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就要从最根本开始修炼。

“虚灵能德明, 理令气形具”——修炼的最根本就是虚灵,虚灵能使德明,德明理也能明,而理能使人的精神和形体完善。

“万载咏长春, 心兮诚真迹”—— 由衷地信奉双修性命文武两功,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的就能够实现;就能赞咏青春永葆万年。

“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在主张虚灵这一点上,儒释道三教没有分为两家,三教有统一的理念语言,都是“虚灵能德明”之理。

“浩然塞而冲,方正千年立”——“虚灵能德明”之理是浩浩然充满了宇宙,是无可置疑正确的,是千万年不会衰败的。

“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 “虚灵能德明”之学问将继古人之往,开后人之来,永远绵绵不断地留传下去。

“水火既济焉,愿至戍毕字”——水火既济永葆青春的性命双修功,希望修炼者都能达到成功地完成。

【讨论】

这首诗有四点值得注意:

㈠据1985年重印再版的吴公藻先生所著《太极拳讲义》所述,杨班侯曾将包括这首诗的《杨氏老谱》传给吴全佑,在吴氏太极拳传人中承传被称为《太极法说》。推想杨班侯传谱给吴全佑时间应该是在杨露禅进京不久若干年之中。而二十世纪初《杨氏老谱》尚属隐秘传授,如杨健侯弟子许禹生先生1921年出版的《太极拳势图解》中尚没有《杨氏老谱》的披露。根据传记体《武林名人》一书记载,《杨氏老谱》最早外流于社会,是1926年学拳于杨家的李剑华先生有次趁杨氏兄弟外出教拳,将此谱诓骗出杨家一夜,连夜与两个弟弟一起将此谱另行抄写,又将一抄本赠于沈家桢先生之后才发生的,《杨氏老谱》部分内容最早公开的出版物是杨澄甫先生1930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又根据杨露禅父子的文化阅历,他们是不可能为这首诗作者的。据此分析,《杨氏老谱》中的这首诗是成文于古代。

㈡“张三丰承留”被收载于《杨氏老谱》中,诗的主题是突出道家以“虚灵”为根本的“性命双修”;而《杨氏老谱》中有多篇涉及到了“性命双修”,这一现象反映十三势长拳与道家“性命双修”的密切关系,可以肯定十三势长拳包含的“性命双修”是一脉承传于许宣平和张三丰的。

㈢这首诗题名为“张三丰承留”,反映许宣平和张三丰被认为是太极拳传承源流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这一现象在古代已经发生存在了。可见近代张三丰被称为太极拳始祖之说不是武禹襄、李亦畲先生最早提出来的,更不是许禹生先生最早提出来的,而是源于杨家,而杨家则是源于陈长兴的传授。唐豪先生认为张三丰被称为太极拳始祖之说发生于近代末,这是不能成立的。

㈣该诗指出:能使生命逆转长葆青春的延年药就在人自己的身上,性命双修就是取用延年药的方法,即太极拳的根本宗旨是延年益寿,是太极拳的“灵魂”。

㈤该诗指出:性命双修必须遵循十六字法则,要清心寡欲,摒息后天意识之思虑,以此开发培养无思无欲的真意;具体的修养要认真细致、坚持不懈,还要无过与不及、顺其自然。这十六字法则也是太极拳锻炼的根本法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