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泻法治病——脉证提纲

可下九章

可下一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寸大于关,关大于尺,人之常也,是以三部脉不平。三部皆平,是乙木郁于尺中,不能上达,故尺与关平,甲木郁于关上,不能下达,故关与寸平。乙木陷则少腹胀满,甲木逆则心下痞硬,关尺弦浮,肝胆俱病。若按之少腹满者,是乙木之陷,土湿木郁,不可下也,若按之心下硬者,是甲木之逆,土燥火炎,当急下之。盖脾经壅迫,胃腑郁遏,水谷莫容,故见下利。宜大承气汤,泻其腑中之郁遏也。

1 本条是胃腑宿食,内停成实也,内停郁阻,则下利不止,上而坚痞,故宜急下之。胃腑壅满停实,实则宜下,以解土急,甲乙二木,不能升降,合而贼土,上痞下利,土木俱急,故必急下,大承气汤。

2 三部脉平者,关与寸平,尺与关平之义。关当在中,甲木刑胃,胃气不降,则关与寸平,尺当见沉,乙木不升,陷于寒水,则见尺浮,则尺与关平。

可下二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气汤。

  心下硬者,虽关与寸平,上章。然胆木不降,必见弦象。脉双弦而迟者,是胆经郁塞,降令不遂,必心下痞硬,若脉大而紧者,是阳明胃中有未消之谷,外为胆经郁遏,里不能容而表不能达,故浮大而紧涩也。此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泻其宿食也。

1 关弦则与寸平,胆木不降,必见弦象,胆经痞塞,心下必硬。上章脉平之义。

2 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此是阳腑之中有停宿阴滞也。可以大承气汤,下其宿食。

论;上条,就是宿食阻格,而三部脉平。宿食停胃,脾壅肝陷而下利,胃逆胆痞,则心下硬。

可下三

问曰:人病有宿食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宿食在胃,阻格表阳,故寸口浮大,阻碍里气,故按之梗涩。尺中亦微而涩者,尺中主里也,涩即紧之文。此申明上章之义。

1 胃气不降,则脉浮大,宿物阻格,非滑即涩。宿物当下,大承气汤。

涩者,紧之变文,上章脉大而紧之义。大为胃气之逆,紧为腑中阴滞,涩为经气梗涩。宿食停胃而胃气不降,则生邪热。大承气汤,热与宿食俱泻也。

可下四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上论宿食之脉,此论宿食之证,宜合观之。

1 宿物阻格,上气不降,下气不升,则利不欲食。

可下五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内有宿物,沉取而脉反涩,必浮取而脉反滑。缘宿物郁碍,阳气外浮,不交于阴,而无阴气之翕聚,故令脉滑。滑即上章浮大之义。

1 宿食在中,郁格阳气,不得内济,无复阴气之翕聚,是以脉滑。滑即上章浮大。

  下利之脉,当沉紧弦迟,而反滑者,知宿物阻格,当有所去,下之乃愈,下宿物则利止。

论;本条同《金匮》下利二十二

  脉正浮动,忽然见沉,其名曰滑。尺本沉紧,不专于沉,忽兼有浮升之状,此为滑象。滑者,紧之浮名,(此两条观脉法三十八九)。伤饮之滑,如循贯珠,累累联属,流利不停,也为滑象。滑有不同,当注意,有阳郁浮滑,阳升之沉滑等。其余的细观“脉法”与《四圣》脉法则知。宿食阻格之滑者,脉浮而大,按之反涩。

可下六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迟即涩之变文,宿食不能阻其表气,而郁其里气,故外滑而内迟。里气郁阻,肝脾不升,故利未欲止。

1 此迟者,不是阴盛脏寒,宿食阻格,经气梗涩之变文。

  胃为阳腑,而忌盛满,亢满为害,壅满成实,脾陷不升,肝气下贼而败中,故当下急下。

可下七

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解之,宜大柴胡汤。

  脉沉沉者,少阳之经郁逼阳胆之腑也,故宜大柴胡汤,外散甲木之邪,内泄戊土之郁。表里双解,故曰下解。缘少阳经气不疏舒,逼侵胃腑,胃热而郁不得外达,故脉气沉沉而郁荡也。

1 脉沉沉者,是阳明脉大,因少阳之弦,故不言阳明之大,不言少阳之弦,就是沉缓之变文。胆胃互贼,阳明不败,故脉见阳明之沉沉。内实者,阳明之实也,从少阳之经而来。大柴胡汤,外解胆经之表,内泄阳明之实,经腑双解。

可下八

病人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腑邪壅遏,不得下泄,故腹中满痛。

1 胃腑壅满,是为亢实,实则宜泻,大承气汤。

2 549页《金匮》腹满九,腹中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实满已至壅塞阻滞而疼痛,是可下也。

按;此还有十六,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还要注意区别太阴九,桂枝加大黄汤,此无表证也。

可下九

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在阳明二十一。

  下利愈后,至其从前病起之期而又发,以病根不尽故也。当下之,以绝其根。

论;本条同《金匮》下利二十三。本条余也不知,为何病根不尽。实虚之证用大承气汤,仍是下阳明之满,以和阴阳之意。是不是又停食成实。

伤寒悬解卷末

按语:

读完《伤寒》,全面的认识中医,就会知道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医伤寒病的理论,是区别于西医的理论的,但是现在中医非常无奈,被玩坏了,中医也成了分科后的设备仪器型中医,被西医给同化了,把完脉还要让患者验个血和尿。人一旦病了,就真的不是中医西医哪个牛的问题了,因为人生人死是一定之理,从生到死,必经历生病之路。无论现在和将来,中医都是传统医学的最高峰。但中医始终强不起来,为何?就是因为中医的理论体系一直没有走上正轨,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靠祖传秘方的路,越走越窄。现代中医,通识化的教材,消耗了后学者,太多学医的热情,格式化考试,让融汇贯通的中医,变的死板教条。中医真正出路只有仲景,只有《伤寒金匮》,没有《伤寒金匮》这颗大树在支撑着中医,中医早亡了,而注解最透彻的,唯有黄元御一家,后人不识啊!中医再不改变,真的会变成玄学巫医。

  曾有报道,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对中医没有信心,有教授言及中医的理论始终有问题,还有的言中医教育是束缚中医发展的最大问题,看到这样的言论让人心慰,现实还是有很多清醒的人,在积极的为中医做事,寻找中医的出路与方向。传统医学,是乃自然之道,理论体系不正确,越想发展中医,越是把中医带入死胡同。发展中医,唯有深研仲景这一条路可以走,学习仲景,唯有黄元御这一条路可以走。不走此路,中医再发展一百年一千年,也是原地踏步,混水摸鱼。

《伤寒》序言,虽未能尽愈诸病,也能见病知源,没有神医,也没有神药,研究仲景,则见病知源,研究仲景,则知如何治病,如何不病,更知如何发展中医。学习黄元御,全面发挥仲景之功,建立一个真正的属于中医的医疗体系,是中医的方向,也是中医唯一的出路。

(0)

相关推荐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89

    呕吐分类 痰饮(轻症) 一般是因为消化机能不好,堆积痰饮,是这种没有实质性病变的胃炎或者神经症一类. 胃反(重症) 已经有实质性病变,比如说幽门梗阻或者癌变之类. 哕,嗝气 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因为有寒 ...

  • 《伤寒论》113方——小建中汤

    第六十八方--小建中汤 少阳九1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

  • 《金匮要略》——大半夏汤

    大半夏汤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胃反[1]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金匮呕吐:16)大 ...

  • 《伤寒论》113方——七条柴胡汤提纲

    少阳四3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总结上二章柴胡诸证言. 1  伤寒中风,是外感太阳病之义.在太阳外感三日以后的基础上,有柴胡汤证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是总结前二条柴胡提 ...

  • 十大症状:说透《伤寒》脉法与脉证合参

    作者/张磊 I导读:仲景十分重视脉诊,几乎各篇目均冠以"脉证并治"字样,提出了脉证合参的诊断原则.但是,<伤寒论>中寸.关.尺,对应的是上.中.下三焦,并没有出现具体的 ...

  • 中医诊断--【脉诊】说透《伤寒》脉法与脉证合参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十大症状:说透<伤寒>脉法与脉证合参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创立的辨证施治体 ...

  • 说透伤寒脉法与脉证合参

    #道医#十大症状:说透<伤寒>脉法与脉证合参(建议收藏) 2020-03-09阅读 7094 导读: 仲景十分重视脉诊,几乎各篇目均冠以"脉证并治"字样,提出了脉证合参 ...

  • ​十大症状:说透《伤寒》脉法与脉证合参

    2019-02-08 16:33 于春廷 于春廷15049538271,祖传中医,幼承庭训,先后跟随多位民间身怀绝技的名老中医拜师学习,尽得真传.擅长治疗牛皮癣.湿疹.白癜风.HPV高危阳性.食蟾虫抗 ...

  • 伤寒论--十大症状:说透《伤寒》脉法与脉证合参

    2021-09-26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十大症状:说透<伤寒>脉法与脉证合参! 从<伤寒论 ...

  • 经方脉法:脉证对应寸关尺!

    都说中医把脉很玄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 ...

  • 《伤寒悬解》旋覆花汤医案与瓜蒂散提纲

    附三,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载魏生医案,噫气 一妇女,噫气频作而心下痞闷,脉来弦溃,按之无力,辩为脾虚肝逆,痰气上攻之证,为疏旋覆花9克,党参9克,半夏9克,生姜3片,代赭石30克,炙甘 ...

  • 【经方脉法:脉证对应寸关尺】

    寸脉 寸脉浮,辨虚实.浮虚,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太阳病中风.宜桂枝汤:浮实, 发热.头痛.颈项强,太阳阳明病.无汗者宜葛根汤,汗出者宜桂枝加葛根汤(即葛根汤去麻黄):咳剧者,宜厚朴麻黄汤.咽喉痛者 ...

  • 伤寒悬解~脉法上篇提纲

    脉气流行,应乎漏刻.呼吸有数,动静无差,是为平脉.一有病作,而浮.沉.迟.数.大.小.滑.涩诸变生焉,乖常失度,偏而不和.始于毫厘之参差,成于度量之悬隔. 仲景脉法,自微而著,由始及终,精粗悉具,洪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