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上海:昔日的老南市(1)
半淞园
半淞园地区,位于老城厢南部的高昌庙镇。清末民族工业开始发展,后陆续在此建有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华商电气公司(后为南市发电厂),自来水厂等。
1916年,邑绅姚伯鸿向亲家沈志贤租借土地,在沈家花园北面兴建半淞园,历时两载终于1918年建成。姚伯鸿将黄浦江水引入园中,以水为主景,将此园命名为半淞园。
适时,半淞园正门前是宽阔的碎石子马路,有1路和4路电车频繁往来,每年五月初五有划龙舟比赛,九月有赏菊展览。
园中有一大湖,湖中堆垒人工岛,岛上有荷花池、群芳圃、江上草堂、大假山等景致。半淞园内亭台楼阁精巧雅致,景色幽静宜人,是沪上文人墨客酬唱雅集之处。
1920年,毛泽东和旅沪新民学会会员在半淞园举行会议,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会员(你看得出哪个是毛泽东吗?)。
1921年,沈泽民、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也来到半淞园聚会。
1937年8月,淞沪战争爆发,日军飞机对上海南站和高昌庙一带狂轰滥炸,半淞园地区成为一片废墟,一代名园从此湮灭。
解放后,半淞园一带陆续兴建了南市发电厂、南市自来水厂、建设机器厂等。如今,半淞园原址已成为世博浦西园区。
全泰服装公司
全泰服装公司,原名全泰服装店,民国26年,开设于南京西路。1957年,迁至中华路1471号。1982年,全泰首创中老年服装专柜,1987年,更名为全泰服装公司。
上海市实验小学
上海市实验小学,原名万竹小学,创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早期分男女生两部,民国16年合并。抗战胜利后改名上海市第三区中心国民学校。
解放后,改称邑庙区中心小学,1956年,改名为上海市实验小学。位于露香园路242号。
街景
陈士安桥近方浜中路
福佑路,福民街
光明食品商店,方浜中路
沉香阁路
文庙
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上海设镇后,在长生桥西北(今丹凤路西)建梓潼祠以祀孔子。立县后在县署东(今聚奎街附近)建县学,文庙初具规模。
元延佑元年(1314年),文庙迁到东门(今四牌楼学院路转角处)。咸丰六年(1856年),文庙移建于西门内营署的废基(今文庙路215号)。
文庙,占地17.3亩,内有棂星门,泮池,尊经阁,奎星阁等建筑。民国20年,文庙改建为上海市立民众教育馆,尊经阁改建为上海市立图书馆。
1953年起,经多次重修文庙,1960年初,邑庙区文化馆和蓬莱区文化馆合并为南市区文化馆,设址文庙路215号文庙内。
1999年5月,经过大规模修缮后,文庙正式挂牌对外开放。
上海市第五百货商店
第五百货商店,原名市百货公司第五门市部,1951年,开设于复兴东路。1958年,市百五店在陆家浜路开设门市部。
1960年,市百五店与东门百货商店合并,迁至东门路营业,同时撤销陆家浜路门市部。
1987年,又在浦东南路2551号浦三路口开设浦东分店,后搬至对面胶南路60号继续营业。
蓬莱电影院
蓬莱电影院,原名蓬莱大戏院,初为无锡人匡仲谋创办的蓬莱国货市场(上图)内增设的游乐说唱场。1930年,改为戏院,首映美国环球公司影片《情海巅花》。
1933年1月,改演京剧,取名为天然舞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上海影剧界人士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在蓬莱大戏院连演七天。
1942年,被日军征用,1945年复映。1952年,改名为蓬莱电影院。后进行两次翻扩建,为南市区第一家甲等放映技术特轮电影院。
蓬莱电影院原址位于学前街111号,1997年,拆除后建造了沧海苑。
老南市影像(1),请熟悉该地点的朋友,不妨在留言中畅所欲言。
昔日老南市,下篇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