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敏感与自身免疫病
小麦敏感与自身免疫病有多大的关联?
新的研究表明,有1/4的小麦敏感人群,存在有至少一种自身免疫病,并且桥本氏甲状腺炎是最为普遍的。
小麦敏感,全称“非乳糜泻的小麦敏感”;
患者不存在乳糜泻或小麦过敏,但在进食小麦或麸质后,仍然会出现肠道和肠外的症状。
肠道症状类似于肠易激综合症(IBS)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和便秘;
肠外症状则涵盖疲劳、皮疹、头痛和关节疼痛。
长期以来,小麦敏感被认为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但相关的研究却非常有限。
而这项2021年5月发布于《美国胃肠病学杂志》的研究,给出了新的证据。
这项研究纳入了91名小麦敏感的患者——这些患者均由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确诊。
与此同时,研究还加入了两个对照组:
一组是76名健康献血者;
一组是55名不存在小麦敏感但存在IBS的患者。
研究发现,小麦敏感人群更容易出现肠外症状,并且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包括过敏性皮炎、镍过敏、除小麦外的其他食物过敏/不耐受)都要远高于健康人群和无小麦敏感的IBS人群。
与此同时,小麦敏感人群中,有更多的人携带有乳糜泻相关基因,并且他们也更容易出现贫血和十二指肠炎症的状况。
在进行自身免疫病筛查时发现,小麦敏感人群中的自身免疫病患病率可高达25.3%;
相比之下,IBS的自身免疫病患病率为11%,健康人群是6.6%。
值得一提的是,小麦敏感患者的抗核抗体(anti-ANA)的阳性率可达71.4%;
与此同时,小麦敏感患者的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anti-ENA)、抗胃壁细胞抗体(anti-APCA)、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也都要显著高于对照人群。
在小麦敏感人群罹患的自身免疫病中,桥本氏甲状腺炎是最为普遍的(17.6%),其次是未分化结缔组织病(5.5%)、银屑病性关节炎(4.4%)和干燥综合症(3.3%)。
需要指出的是,罹患自身免疫病的小麦敏感患者,在确诊小麦敏感时的平均年龄,要比未罹患者大10岁。
作者推测,这些较晚知道自己存在小麦敏感的患者,在确诊前往往更长期地受到小麦引起的免疫激活。而长期的免疫激活,可能会使得免疫系统偏向“自身免疫”。
在动物模型中已经发现,小麦中的胰蛋白酶淀粉酶抑制剂(ATIs)能激活Toll样受体4,并引起一定的肠道炎症。
而在肠道黏膜中被激活的一些免疫细胞,可能会顺着淋巴管迁移到其他组织,诱发或加重其余部位的慢性炎症。
研究也发现,在小麦敏感和自身免疫病的人群中,都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十二指肠的炎症。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也许可以有以下的得到:
1.小麦敏感人群,需要额外留意自身免疫病。有四分之一的小麦敏感患者存在有自身免疫病;存在小麦敏感,但较晚知道自己存在敏感的人,更可能患上自身免疫病。
2.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食物敏感、肠道炎症,这些问题常常会重合存在。因而在处理这些疾病时,我们都需要用整体的视角去进行分析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