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如此努力,后学怎能懈怠?

你见过各个地方清晨五点时的样子吗?作为兼管朱树英老师出行订票的一名助理,我十分清楚他每天的行程,也了解他的作息规律。负责任地说,他几乎看过各个地方的清晨五点。朱老师曾对我们说:“我并不是上海滩最厉害的律师,但我一定是最努力中的一个。”

一直关注“建纬律师”微信的小伙伴们应该对此深有感触,就说老师最近一年的工作吧:他除了承担办案、上课、开会等工作外,还要保证每周推出一篇一万字以上高质量的案例分析,就在前不久已经集结出版了新书《墨斗匠心定经纬(建筑工程篇)》;再看看朱老师最近一周的工作状态:以9月7日那天为例,上午朱主任在南京受邀参加江苏省高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征求意见稿)》修订研讨会,下午又马不停蹄赶回上海出席《上海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重大问题专家论证会,并就其中的问题及修改意见做了专题发言。为保证质量,他事先组织事务所同仁完成了两篇书面的论证修改意见,对江苏省高院的解答提出101条修改意见;对上海市的管理办法提交了3万多字的修订论证意见。9月8日,朱老师上午从上海飞乌鲁木齐,赴乌鲁木齐盛业律师事务所交流合作提供“一带一路法”律务服务问题,9月10日,他又作为全国律协西部律师讲师团成员,为全疆500多名律师无偿讲授《律师为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提供全过程法律服务以及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讲课持续近一天,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有很多人问我:同样是每天24小时,朱老师怎么可以做那么多事?回答只有一个:抓住当下,努力做好。平心而论,做好什么事都需要下功夫、花时间,就算是武侠小说里面,正派武功也是要一板一眼练过,只有邪教才能一蹴而就,副作用是很容易走火入魔。

朱老师的努力,是心怀理想、矢志不渝。朱老师虽已名满天下,尤其是在建筑工程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头羊地位,但是作为他的助理,我可以负责地说,面对每一项工作,他仍会兢兢业业、力求做到最好。他手上的每一个案子,每一次开庭他都会亲自前往,为当事人据理力争;每一份文书,即使不是他亲拟初稿,但也势必亲自仔细看过、从法学和文字两方面认真修改。大家在“建纬律师”公众号上看到的每一篇案例分析、包括各种研讨、发言,都是他自己确定框架,最后整体统筹文件。他常年四五点钟就起床开始工作,而我,则经常在凌晨接到他的邮件和指令。作为一个曾经晚睡晚起的“夜猫子”,现在也逐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朱老师的努力,是脚踏实地、积极进取。朱老师的职业生涯是从木工开始的,他16岁初中毕业就进了一家建筑公司当木工学徒,日晒雨淋,受苦受累,坚持了十年。之后的十年,他当过企业教师、工会干事、办公室秘书等多项工作,还当了八年的企业法务。但对命运的安排,朱老师不仅从无怨言,反而认为是一种磨砺和学习的过程。他说,担任专职律师之前在“深山”学艺、磨砺的28年,已使他练就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律师基本功,因此当机遇来临时就能够抓住。他还说,10年工地学艺,让他悟出一个哲理:人不要抱怨命运,而要做好当下工作。积极进取,才有成效。

朱老师的努力,是不辍学习、勤于总结。十年木工生涯结束后,他被任命为企业教师,为适应教师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读了1年的教学法,4年的中文大专课程;1984年大专毕业,紧接着又在上海大学文学院业余读了2年在职的律师培训班,并顺利在1986年考过了律师资格;之后又在华东政法学院读了3年的法学本科。十年的业余时间攻读,边工作边读书,真可谓“十年寒窗”。但他一直说,正是那些年磨炼出的良好文字功底,带给了他强大的文书写作能力,助他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案件。到现在朱老师功成名就,学习和总结的劲头却一丝未减,他近几年编写的一本本专著就是明证:从《军队建设工程与房地产法律实务》、《房地产案件司法观点集成》、《房地产开发法律操作实务》、《建设工程法律操作实务》到《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适用指南》再到刚刚出版的《墨斗匠心定经纬》,他一直在总结自身的专业经验,并集结成册,以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成果。《建纬律师》所刊作为建纬律师专业业务研发成果的重要载体,自2000年8月创刊以来每两个月出一期,从未中断,至今已完成正刊97期、增刊13期,在中国建筑房地产行业、所服务的客户以及律师业界已取得普遍赞誉。

还记得朱老师第一次见我就对我说:“你选择离开爸妈的保护自己来上海做律师,是要吃点苦头的。”诚如斯言,在职业成长的道路上,我要学习的还太多太多。好在有朱老师这样不懈进取、不知疲惫、不计得失、不吝分享的名师前辈指导;作为后学,看到前辈还如此努力,内心诚惶诚恐,唯有尽力前行。我辈后学要不懈怠,不偷懒,从早睡早起开始,从做好手头的每一份工作开始。晨要担当,暮要担当,每天面对早晨五点的太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