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杨根思抱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后,美军关注到一个问题

长津湖战役:杨根思抱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后,美军关注到一个问题

原创2021-09-30 21:12·记者李满

“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死”!这是与志愿军交手过的美军的共识,也因此,就连美军王牌陆战第1师也极其害怕志愿军。对于美军而言,志愿军的冲锋号和喊杀声,几乎就是他们的噩梦。

美军噩梦被强化,正是在扭转朝鲜战争局势的长津湖战役中。而强化美军“噩梦”的人,正是一个叫杨根思的中国志愿军。

1950年11月底,杨根思带30多人驻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他们当时的任务是: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这次的任务极其艰难,一来因为当时的气温一度达到了零下四十度的极寒天气;二来,因为杨根思他们的人数太少;三来,因为敌人和我军的保暖装备和武器装备差别极大。

尽管如此,在战斗中,杨根思依旧带将士迎着炮火打退了敌人八次进攻。打退敌人八次进攻后,杨根思所在的3连只剩下了他和另外一名伤员。而此时,战斗也已经持续了一天一夜。

在战斗的最后时刻,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连里的机枪撤离,他决定:自己一个人以命守住这条敌人南逃的唯一之路。

决定拼命的杨根思收拾了能用的武器:一包炸药、三枚手榴弹和一把驳壳枪。敌人冲上高地时,他们本以为这里已经没有活着的人了。然而,等他们上了高地时,他们竟看到满身血污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猛然站起,随即他决绝地拉响导火索冲向了敌人……

杨根思

高地被守住了,志愿军不怕死的印象也再次在美军心中被强化。也因为志愿军不怕死,长津湖战役中,中国志愿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陆战1师仓皇南逃!一路南逃的美军怎么也想不明白:如杨根思那样的志愿军,为何会全然不怕死?

这个问题的答案,美军至今都未解开,而关于“杨根思为何不怕死”这个问题,很多国人甚至也不明白。然而,若国人回到杨根思那个年代,看到他28年的人生经历,这个问题将变得非常简单——

杨根思不怕死的最根本原因,在他童年的凄惨经历里:他是一个被苦难浸润大的孩子。

杨根思生于1922年11月6日深夜,他出生那天和他牺牲那天一样:漫天飞雪。当一声啼哭打破黑夜的宁静时,杨根思的出生地江苏省泰兴县羊货郎店(现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正被大雪覆盖着。

杨根思的父亲是个普通的佃农,因为长期受地主的压迫、剥削,他的身形异常消瘦。当二儿子杨根思出生时,他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那天,看着刚出生的杨根思时,他竟不敢伸手去抱,他呆立在一旁:泪水肆意地流淌在愁苦的脸上。

此刻,盘旋在他脑子里的是:“要怎么养活这多出来的一张嘴啊!”杨根思的父亲之所以如此发愁,是因为在这之前不久,杨根思的祖父被土匪杀害了,那次劫难中,土匪还洗劫了他妹妹的卖身钱。而在这种境况下,地主还以各种名目剥削他们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所以,杨根思的诞生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是雪上加霜。

漫画《杨根思》中杨根思父母

人说“人最大的幸福是,你出生时,周围人在笑,你却在哭;而你离世时,周围人在哭,你却在笑”。很遗憾,杨根思的人生在出生时,就不能满足这个“幸福准则”。他的出生,给父母带来的是泪水!

为了让一家子能活下去,杨根思出生后,他的父亲更加忙碌了。可是,他每日披星戴月、流血流汗换来的,却仅仅是一家大小不被饿死。因为缺衣少食,幼年的杨根思长得异常瘦小,每次看到他时,父亲都是一脸的愁容:他担心这个孩子长不大。

杨根思的父亲终日做着极繁重的工作,可每次的吃食却仅仅只是一点连汤带水的薄粥。自然地,他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差了。

眼见杨根思父亲身体不行了,地主便带着打手来家里逼租了。小小的杨根思瞪着大眼看着地主拨算盘,看着父母苦苦哀求,他的心里难过极了,他只觉那算盘的声音刺耳极了。可他太小了,他什么也做不了。

地主把杨根思家里本就不多的粮食抢走了,家里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也被以“抵债”名义抢走了。看着空空如也的家,父亲母亲竟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这次洗劫后,杨根思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坏,他终在不久后含恨惨死了。杨根思父亲死后,杨根思母亲竟然哭不出来,没错:她的心里满是仇恨,她恨透了这个吃人的社会,既然有如此深的恨,她又怎么哭得出来呢!

杨根思父亲被折磨死这年,杨根思年仅四五岁。不久后,母亲也含恨离世了。年仅六岁这年,杨根思和哥哥便成了孤儿了。杨根思和哥哥都知道:父母是被地主害死的,可那又如何,他们不仅不能报仇,还得和父母一样替地主干活。

在亲友乡邻的接济下,杨根思和哥哥勉强活下来了。因为长期吃不饱,杨根思的颧骨特别突出,颧骨下的凹陷让他看起来像一个痨病孩子。

11岁那年,杨根思便被迫去给地主种地了。地主像剥削他父亲一样剥削他:他没日没夜地干活,暴雨下,烈日里,地主也用鞭子抽打他,生怕他偷懒。仇恨的种子在小小的杨根思心里扎下了根。

民国年间贫苦农民子女

1938年,抗战爆发的第二年,杨根思15岁了,他的个头一下子窜得比哥哥还高了。就在这年,他和哥哥到了离家不远的上海一家地毯厂当童工。

来时,他满以为自己和哥哥终于摆脱了地主的压迫了。可很快,他便发现:他们兄弟二人是从虎穴跳到了狼窝。

民国时期的工厂完全将工人做牛马,他们被驱使着拼命干活,可整日的劳作也换不来“吃饱穿暖”。

那时,他和哥哥每天都要搬很多的东西。眼看着,这些东西就压垮了哥哥的腰,他自己也经常腰酸背痛。可就这样,他们也从未吃饱过。

贪婪的老板还逼迫杨根思签下了“五年学徒,生死由天”的童工契约!说是学徒,其实与奴仆无二。杨根思在此间,还需要充当老板的免费佣人,承担扫地、抹桌、倒尿盆等脏活累活。

“天下乌鸦一般黑”!杨根思对哥哥嚷道。哥哥听了,却只皱着眉头叹气并不说话。

进工厂后,杨根思发现哥哥一天比一天瘦了。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偶尔,跟哥哥聊天时,他会说:“要是爸妈没死,我们肯定不会这么苦。”

杨根思承受的苦痛,慢慢凝聚成了仇恨。而这个变化,是从一次负伤开始的。

一天,杨根思疲乏不堪地站在高凳上擦机器顶轴上的灰尘。突然,他眼前一阵黑,身子一歪,从凳子上直摔下来。从此他的左额添了一道一寸长的伤痕。

摸着伤痕,报仇申冤的怒火从心头升起。

漫画《杨根思》中的杨根思在工厂

杨根思的怒火彻底被燃起,是在哥哥被折磨死后。万恶的旧社会夺去了杨根思一家四口的生命!哥哥死的那天,杨根思发现自己竟然也哭不出来,可他知道:若自己哭不出来,他的情绪郁结在一块,他很可能也会和妈妈一样抑郁而终。

人的心被仇恨装满时,再大的伤痛摆在面前,人也是哭不出来的。杨根思紧紧攥着拳头道:“这血海深仇,总一天我一定要报!”杨根思知道自己真正的仇人是谁,它就是那吃人的旧社会,只有把它打翻,才算复仇成功。

立志复仇这年,杨根思就早已把生死看淡了。至亲的相继离世,甚至让他在潜意识里藐视死亡:死,有什么大不了的!也只有真正经历过死亡的苦痛的人,才能有这种对死亡的态度。

哥哥死后不久,因为日军的侵略,上海工厂接连倒闭,杨根思也失业了。如此一来,原本还能勉强吃饱的他也没饭吃了。

偶然的一天,在上海的他竟听到了一个激动的字眼“家乡出现了穷人的队伍”,他还听说这个队伍就是带着穷人闹革命、推翻旧政权,让穷人当家做主。那一刻,觉得自己终于看到光的杨根思决定去加入这支穷人的队伍。

“回家去!去加入这支队伍,去报仇雪恨!”这个念头升起后,杨根思一刻也不能等了。

重新踏上家乡的土地时,杨根思才真正意识到:天地真的变了。因为有这支叫新四军的穷人队伍,家乡的地主不敢欺负穷人了。地主见了他,也是躲躲闪闪的。这让杨根思兴奋极了,他不自主地扬了扬浓黑的眉毛,惊喜地看着自己的家乡。

回到家乡后的杨根思发现,就连儿童也可以参军做儿童团员,这些穷人的孩子以前头也不敢抬,可现在:他们竟手持红缨枪,威武地站在村头。更让他惊喜的是:穷人不仅不要受压迫,还有了自己的田地了。这个消息,让杨根思热泪盈眶。

这一切,也更加坚定了杨根思要参军的念头。最让他激动的是,新四军不仅带着穷人革命,还打日本鬼子!

去报名参军那年,因为太激动的缘故,杨根思把自己的名字报错了,他的本名是羊庚玺,可报名字的时候,因为太急加上他的发音不标准,最后报上去的名字是“杨根思”。杨根思见了却并不在乎,只要能参军,能报仇,啥都不是事儿!

如愿加入新四军后,换上军装的那一刻,22岁的他激动得掉泪了,他多想自己的父母和哥哥能看到一身戎装的自己啊,他多想立即就去复仇啊,他多想立即去抗日杀敌啊!

杨根思

在军队训练了一阵后,杨根思便迫不及待地问排长:“怎么还不打仗?”排长孙福生拍着他的肩膀,反问他:“你为什么要打仗?”“我有深仇大恨,我要报仇出气!”杨根思火辣辣地回答着。

“你这仇啊,应该说小得很。”杨根思一听,跳了起来: “血海深仇呐,排长!”排长把他按着坐下,拖长语音说:“你可知道, 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受苦受难,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杨根思低垂着头,排长耐心地告诉他,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干革命就要多读书。没有知识和理论基础,是干不好革命的。

排长的话极大地开导了杨根思,从这以后,他再也不着急了,他终于能耐下性子学习知识了。也是通过学习,杨根思终于明白:天下像他这样被迫害的人,有千千万万,要走到革命成功那一步,非得有牺牲才可以。

了解到这一层后,杨根思突然热泪盈眶了,他对自己说:“要牺牲,要牺牲,我可以牺牲,只要像我这样的穷人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多大的牺牲我都愿意!”

这之后不久,已经接受新思想洗礼的杨根思参加了一次“诉苦教育”。杨根思愤怒地控诉了地主、资本家对他一家的迫害。战士们也纷纷诉苦,这使杨根思看到了普天下劳动人民都有一本血泪账,进一步提高了觉悟。

也是这一次“诉苦教育”,让杨根思积蓄多年的苦痛情绪得到了梳理。他的心里不再只有仇恨了,也从此时起,他的眼里有了不一样的光亮。

参军一年后,杨根思和战友们真正开始了抗日活动。期间,杨根思和战士们不仅努力宣传抗日,还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

一个心里有国仇家恨的人,会多么渴望战场?这个问题,只有如杨根思这般的人才能回答。进入战场后,杨根思总是冲在最前头,之所以如此,自然因为他不怕死!

杨根思与战友们

一次战斗中,杨根思头部受伤后,又被碎石砸到了左眉。战友见了吓坏了,可他却在鲜血直冒的情况下坚持战斗。战斗组长,把他拉下按在墙脚旁,用纱布把他的头部和眼睛包了起来。

杨根思却急得直叫嚷着:“只能包一只, 只能包一只!”组长埋怨地说:“好同志, 你是脑袋挂彩了呀。”

因为作战勇猛且战功卓越,杨根思一路从班长、排长,做到了连长。期间,他收获了不少荣誉。

对于杨根思而言,“荣誉”就是对自己的最大鞭策。而这荣誉,也让一直在苦难里浸润、长期受剥削压迫的杨根思有了: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人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深深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很多时候,杨根思都觉得:只在自己成为了军人后,他才觉得自己那么实实在在地活着!他爱这支穷人的队伍,爱这支为国为民的队伍,他以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自豪。

杨根思

此时的杨根思依旧不怕死,而这种不怕死,则更多地基于荣誉,基于为国为民,而非完全基于个人的复仇情绪。

抗战结束后不久的1946年7月,蒋介石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战士们义愤填膺,求战书、决心书像雪片似的飞到连长、指导员的手里。

杨根思意识到:这意味着,穷人好容易到手的田地,将再次被剥夺。想到这儿,杨根思双眼泛红,他决心: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后来的泰安战斗中,杨根思用18颗手榴弹攻下了全城的制高点——天主堂,战后,杨根思首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团部的报纸上,还报道了他的英勇事迹。

“荣誉”再次让杨根思热血沸腾,在荣誉的鞭策下,杨根思一边战斗一边拼命学习。

漫画《杨根思》中杨根思在学习

1946年1月,杨根思所在部队到达军事重镇兖州,他报名去了兄弟部队学习爆破技术,1946年10月13日,在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他冒着国民党军严密火力封锁,连续三次运送拉雷,炸毁敌前沿阵地地堡。

从那以后,杨根思便有了一个让他骄傲的称谓:“爆破大王”。

1947年1月,在鲁南战役齐村战斗中,他再次因为爆破立下大功,并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

一个把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在战场上,必然不怕死。何况,这个人,每次上战场,还都带着国仇家恨。

同样因为爆破出色,1948年底,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中,他再次立功,并被评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

可以说,早在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前,杨根思就已经立下了无数战功,而他在战场的英勇无惧,全因为他从不怕死。

杨根思不怕死,还因为:他找到了自认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家国”二字。

上海解放后,杨根思重新回到了上海。仰望着上海的高楼大厦时,他心潮澎湃,此时的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于自己的人生,他也满怀信心。

也是在此时,他心里涌出了一种感激:他对用革命道理唤醒自己的党,有一种深深的感恩。这种感恩,让他越发想燃烧、奉献自己。

1950年9月,杨根思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正是在这里,他受到了他心中偶像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那些天,他聚精会神地听着首长和代表们激动人心的报告,短短的几天,他学到了很多革命道理。

前排右二为杨根思

也是这次会议后,杨根思感到:自己为革命做得太少了。

从北京回来那几天,杨根思开始向昔日教导自己的领导那样对战士们“训导”道:“千要紧,万要紧,学习最要紧啊!”说完后,他将自己从北京带回的一本本进步书籍转送给了战士们。战士们接过书后,也激动地说:“我们一定好好学习。”

就在这之后不久,即1950年10月,美国把侵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国家危难之际,杨根思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抗美援朝的队伍中: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开赴前线的专列上,杨根思给战友们鼓劲儿: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要带着胜利重回北京!让和平与安宁重回中华大地!”

当美军统帅夸下海口,称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斗”时,他显然忽略了如杨根思这样的中国志愿军,他甚至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真正不怕死的人。而且,正在他夸下海口时,他们已经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以无畏无惧的姿态投入到了朝鲜战场上。

正是在赴朝的战前动员会上,杨根思向战士们喊出了他那振聋发聩的“三个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这是杨根思的呐喊,也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立下的誓言。

就在这之后不久,杨根思用生命在长津湖战场上,践行了自己誓言:他用抱着炸药包与几十个敌人同归于尽的方式,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阻击任务……

《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以杨根思为原型)

而在他之后,无数不怕死的志愿军战士前仆后继:在临清江反击战的时候,就涌现了38位杨根思式英雄。到了上甘岭战役,出现了68位杨根思式英雄。黄继光牺牲后,从他的饭包里发现三本连环画,第一本就是描绘的杨根思。

抗美援朝胜利后,朝鲜政府为了纪念杨根思,在长津湖畔建起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以表达对这位中国军人的敬重与感激。

如今,抗美援朝结束七十年后,全球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陆军看中国;空军看美国,海军看美国”。而陆军之所以要看中国,自然因为:中国有如杨根思等一样不怕死的战士!

可以说,中国今日的和平,一定程度上,是如杨根思等不怕死的中国战士用生命换来的。末尾,致敬所有的中国英烈!愿今日盛世,如你们所愿!

举报
评论 4373
  • 特地看完《长津湖》再发的本篇。电影看完了,整体来说,我还是比较推荐这部剧。原因很简单,这部电影对真实战场的还原做得很出色。在出发看电影前,我生怕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把它拍成一部“大胜片”,因为如果真的如此,那它将失去原本的意义。好在,这部电影还原了真相:那场战役,我们扭转了局势,但是代价极其惨重。也经由这惨重,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我14岁那年立志做记者,后来我学了新闻专业并且如愿做了一名新闻记者。我一直想做战地记者,直到今天也依旧想去战场给世界报道战争。“报道战争,是因为热爱和平”,所以,我如果去了战场,我的报道一定会让世界看到战争的残酷,如果我需要为此付出生命代价,我也觉得在所不惜。 这半年,我解说了很多战争真实影像,也因此,我比普通人更加清楚战争的残酷,自然,我也更能欣赏今天看的《长津湖》。 我再次表扬这部电影没有突出个人英雄主义,没有盲目夸大我们的胜利,它的格局到位了,它体现的是战争的残酷!也只有这样格局的电影,才配得起今日中国的大国风范! 然后,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烈们!

    ·1天前
  • 致敬所有的中国英烈!愿今日盛世,如你们所愿!

    ·1天前
    • 好久没见你,刚刚从《长津湖》电影晚场归来,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确实大制作,也很感人,但是感觉结尾仓促了些

      ·1天前
  • 今天我也看了!伟大的志愿军!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1天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