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诗歌】No.81401期B版||丝瓜的记忆 文/白菊敏
丝瓜的记忆
文/白菊敏
朋友发来视频,是一根丝瓜爬蔓了五六层楼,绿叶翠绿,藤蔓上只有一根丝瓜。丝瓜应该是秋凉了收获,越结越多,咋它那么孤独呢?
一丝淡淡的丝瓜记忆,带着苦泪的悲秋浸满我心头。
宽敞的院落里种满蔬菜和果树。尤其丝瓜,在边沿处种上,它就会越长越茂盛。秋凉是它收获最多的季节。丝瓜便成了家中的主食,至今提起吃丝瓜,女儿都说有欲吐的感觉,就是那时吃得太多,吃伤了。
我在公房拆迁后,在父亲家住了两个月。那是我最艰难的岁月,房子要交六万元。我身无分文,无奈无助,不知如何是好?直到大姐打来电话说:“听说你单位建楼,你准备好钱了吗?”“没有。”“你借了吗?”没有。”“你家日子怎么……”大姐没有说下去,我情愿承受一切,是非长短,毫无意义。我不追求前途大发展,我的日子我做主,何必在乎什么。
单位拆房建楼,我回到娘家住。我缺钱的事一字没提,不想给父亲添乱。一天中午下班,吃饭时,父亲说:“我有个一万的存单,十月到期,到时候我替你还一万。”
后来大姐说:“我替你找咱爸了,我说他最应帮你,不买房住到爸那里不是长事。我准备两万,你自己再想想法。”想什么?我一筹莫展,也不好向任何人张嘴借钱,一个老同事三番五次地追着要借我钱,我回答的是“不需要。”记得我在打的的车上,接到表嫂的电话:“给你准备出一万八,都在家里放了好多天了,你怎么还不来拿?”以至于司机不解地说:“这是什么关系,借你钱还追着你?”苦难的时候总有人主动帮着,心里无限感恩。
以丝瓜为汤菜的伙食,清汤寡水,寄人篱下的感觉。后来,因为许多原因我和女儿住到了单位宿舍,暑假里整栋公寓楼没有人,每天真是心惊胆颤的。表嫂知道后,硬要把我和女儿接她家里住,她说:“表妹,你要不是遇到难处了,我请你来,你也不会来我家住。”她们待我如一家人,生活上精神上都给我很大安慰。开了学,为了方便上学上班,我和女儿还是回到我办公室住。
终于交楼房钥匙了,我找人帮忙,当天就住了进来。第二天就按上了防盗门窗,一楼有个小院,家家都是花草果蔬的很热闹。我种了棵石榴树、枣树,后来还有一棵自己长出来的香椿树。有个除垃圾的老头,我把家里不想用的,还比较不错的东西都送给了他。他大概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感谢吧,就在我家简单的篱笆墙处栽上丝瓜,有两三年吧。丝瓜常常爬蔓了树木和窗户,爬到楼上去恣意生长。我说,谁愿吃尽管去摘。因为女儿不想吃,我几乎很少做。我家的丝瓜,就成了大家的,谁想吃,随便摘。
其实,丝瓜浑身都是宝。长老的,那瓜瓤可以搓澡、洗碗筷。丝瓜的品种也不少,长长的丝瓜年代最久远,我记事起,就有啦。有棱角的那种丝瓜,结瓜少,种的人不多。它刮了皮,可以直接拌着吃,有一丝丝甜淡,没有异味。今年我又看到长得像小冬瓜的丝瓜,买回来做了几次,也挺好吃的。现在,我能用丝瓜做菜、做汤、做馅。说不定哪天又想出个什么新花样。
不知道为啥,朋友发来视频里的丝瓜只有一个,果实也不景气,是那地方的气候不适宜吗?!为什么没有看到它累累的果实呢?!
丝瓜的记忆,苦辣酸甜,回忆艰难的岁月,不是要泪雨飞飘,而是,笑看坎坷风雨,都已过去,我依然是我,而我又多了收获和成熟的美丽。
2021 年10 月 3日
作者简介:白菊敏,沧州市人,中学退休高级教师,早年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教师报》《教育艺术》《读写新世纪》《无名文学》杂志等。近年报刊微平台发表300余篇。论文四次获中央教科所一等奖,多篇文学作品获奖。获各种各级荣誉无数,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沧州作家协会会员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