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7岁起兵称帝,一生娶了4位寡妇,为何被后人称颂为千古圣君?

说起历史上感情比较好的帝后,则必须要提一个人。有一位柴氏,曾是后唐庄宗李存瑁的妃嫔,后来李存瑁因为兴教门之变而亡,后唐也覆灭了,他的妃嫔都被遣散出宫,而已经变成寡妇的柴氏只好回家投奔自己的父母。那么之后这位柴氏如何?

说起来也是一件传奇的事情,柴氏与父母夜宿旅馆的时候,见到一位衣衫褴褛的男人。男子一看就是个练家子,长得雄壮高大,英俊不凡。柴氏一见到他便暗生情愫,主动请求父母要嫁给他。两人结亲后,柴氏没过几年便香消玉殒,而这个男人日后竟然成为天子。贵为天子的他没有立其他女人为后,而是选择了已经薨逝的柴氏。

他就是后周太祖郭威。其实郭威不仅只娶过这一位寡妇,他后宫中总共三位妃子,都曾经是别人的妻子。这只是一件趣闻,聊以慰藉,但是郭威的皇帝生涯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柴氏之所以一眼能够看中他,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外表。他在位期间,废除苛政,任用贤才,勤俭节约,为后面的北宋的盛治打下了经济基础。

如果你未曾听过郭威的姓名,那么对于花和尚鲁智深,肯定是有印象的。鲁提辖为了替金家父女报仇,假借买肉而将郑屠夫打死。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郭威,郭威少年的时候曾在节度使李继韬手下做亲兵,因为李继韬特别宠信他,所以他早年的时候也比较任性。有次他喝多了酒,见市场上有个卖肉的屠夫在欺负一个乞丐,于是借着买他肉的名义骂他。这屠夫也是个恶霸,一身横肉。两人相互不服气,屠夫挑衅他,说他手上空拿着把刀,连砍都不敢砍一下。结果醉醺醺的郭威就抄起刀把他杀死了。

当然,郭威的下场要比鲁智深好太多了,因为他受宠,李继韬没怎么惩罚他就把他放了。他先后在李存瑁、刘知远两位皇帝的手下做事,并为后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当刘知远死后,他儿子刘承祐忌惮郭威等老臣功高盖主,于是指使自己的心腹去谋杀郭威等人。结果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反而倒戈告密。郭威知道此事后,便逐渐生起反心。之后刘承祐居然以他妻儿老小作为威胁,这直接导致郭威反叛,可以说,如果不是刘承祐作死的话,说不定郭威还不会造反,后汉也不会因此而灭亡。

不过朝代的更迭本身就是历史的规律。广顺元年 (951年),47岁的郭威拥兵自重,很快把后汉的政权掀翻,并建立了后周政权。由于他本来就是布衣出身,因此非常注重民生。他曾经在朝堂上说:“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他减免了民众的赋税,放宽盐、酒的生意禁令,并将乱世中许多无主的田地分发给未占有田地的流民,把流民编入户簿。施行一段时间后,民众们都听闻了郭威的美名,那些在别国受苦的百姓,纷纷涌入后周所在的中原地界。

且他虽然为武将出身,但是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善待文人,非常重视谏官之言,而且很注重文化培养,这和之后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非常相似。他曾经说: “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粉饰太平的无用话。”能够广纳谏言,又何愁没有人才可用呢?

为了推行儒学,郭威亲自去拜访了孔庙和孔家后人,善待后人并修筑了很多孔庙。不过虽然他倡导的是儒学,在治国方面却是偏向于法家和道家的思想。这从他修改后汉苛刑、宽待百姓就可以看出来。而且他本来就出身贫贱,自然不懂得以贵族大家为中心的儒学思想,之所以推崇儒学,只不过是看重其中的仁爱之说罢了。

尤其是当他卧病在床临死之时,他并没有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储君,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养子柴荣继承皇位。这位柴荣实际上是他的侄子,因为文武双全,被郭威看重,收为养子。他之所以立柴荣为储君,一是他确实有治国之才,二是因为自己的皇后早逝,他不愿意立妃嫔的儿子为储君,只愿意承认一位皇后。世间很少有这样痴情、忠诚的皇帝,且他立自己的侄子,并不符合传统的立嫡立长规矩,这也可以从侧面印证,他并不尊崇儒学。

可惜,他最终未能完成霸业就抱憾离去,他的义子柴荣不负他重望,将后周治理的井井有条,延续了他的治国理念和思想,但是柴荣在位仅仅五年就去世了,留下自己七岁的儿子和重臣赵匡胤。柴荣之子根本无法担当重任,没过几年就禅位给赵匡胤,这之后就开启了风光无限的北宋时期。

如果说北宋是经济高度繁荣发展的昌盛时期,那么它的前身后周绝对功不可没,因为在后周时,郭威奠定了经济和法律基础,而柴荣在位时期已经着手开始准备统一各国,虽然在北伐辽国的时候突发疾病而死,不过也为赵匡胤的统一大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