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打动人心的力量
01真正打动人心的,是赞美
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去巴黎旅游的人,在街头看到了一个卖艺者在拉小提琴,琴声婉转悠扬,路过者无不驻足欣赏,陶醉其中。拉完一曲,罐子里已装满了钱,但卖艺者脸上却并没有显露出一丝多余的喜悦。
“他拉个曲子就轻轻松松赚了这么多钱,为什么还不开心呢?”有些游客很是疑惑,小声嘀咕着。
“或许他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其他的东西吧,比如说别人的肯定?”旁边一个人接上了他的话,缓缓抬起手,为卖艺者鼓掌,并大声说:“你拉得真好听!”其他游客也跟着鼓起了掌。果然,卖艺人抬头看向他们,原本黯淡无光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
拉琴卖艺挣钱,不过是别人停留时对他的一种给予,而赞美,是发自内心对他的一种认可和鼓励。
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把“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作为一条重要秘诀,赠送给自己的弟弟。这句话探讨的就是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不要小看一句简单的赞美、一个鼓励的眼神,这些简单的行为,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对于赞美的力量,卡耐基曾说:“与人相处的最大诀窍是给予真诚的赞赏。可以说,赞美别人加上你聪明的脑袋和实干的精神,你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半。”
适当的赞美,可能会让一个郁闷的人开心一整天,会让一个深处绝望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可能会让一个自卑之人找回信心。
02赞美,从接纳自己开始
在看综艺节目《青春有你》的时候,姚弛说起曾经的自己,因为不够自信,而不敢直视自己的梦想。
当他不再自卑,大胆地在舞台前说出自己梦想的时候,他也学会了赞美他人。
少年如梦,站在舞台前,他说:“能够发现身边人的美,把这些美告诉他们,然后让他们变得更自信,是我做过最酷的一件事情。”
从自卑到自信,从嫉妒到欣赏,大概只需要接受我们自己就好。只有你自己获得自在满足的时候,才不会介意别人比你过得好,也愿意接受别人变得更好。
对自己缺乏自信的人,讲不出赞美的话。生性自卑的人,更吝啬于赞美别人。但若你足够自信,足够有底气,懂得接纳自己,我想毫不吝啬地夸赞他人并不难。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的家人现在还在用苹果手机,苹果的生态很好,家人出国我还送他们苹果电脑,不能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用华为手机。”
任正非对苹果手机的赞美,也恰恰展现了他对华为的自信。
肯定自己向来不是通过否定他人来实现的。不敢承认和接纳自己的人,也无法承认他人的闪光点,因为太过耀眼。那些不管对方是谁,总能发现他人美好的人,一定是喜欢并接纳自己,活得自信满足的人。
其实,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在别人的优点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别人的气质中,肯定了自己的审美;在别人的表现中,肯定了自己的品质。
心理学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赞美、信任和期待是改变个人和团队的成功法则。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在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而真心的赞美,从学会接纳自己开始。
03真心的赞美,是一种修行
前一阵儿在听一位青年作家的读书分享课,讲到如何提高情商时,他说如果有一个行为可以迅速改变让人学会沟通,无外乎“赞美他人”。
但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就会发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越来越吝啬赞美别人,越来越缺乏赞美的气度。
尽管我们都知道,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因为没有人不喜欢被人喜欢与赞美。但很多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嘲热讽,却吝于把赞美的言语给到别人。
网上有个话题曾分析过,为什么我们吝啬于夸奖对方?
有人说:“那是因为,当我们夸奖对方的时候是一种给予。在潜意识形态中,自认为给予是一种损失,每个人都不想有任何损失。”
还有人说:“我实在做不到说着违心的话。”
但赞美不是牺牲自我的付出,不是肤浅的奉承讨好、溜须拍马。能从别人身上发现可赞美的优点,是一种高情商的体现。
真正合格的赞美,是能有从缺点中择出其优点的能力。就像在一堆芒果中,我们选出品质最好的那一个,而我们身边每个人的身上总会有优点的。
《怎样赞美别人》这本书也讲道:“如果你还没有认识到"赞美"的重要性,如果你还没有学会大方、真诚地称赞别人,那么你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与其口出恶言、满怀恶意、充满戾气,倒不如时时养成赞美他人的习惯。一段时间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周围世界发生了变化:
不仅你身边的人们因为你的赞美而变得更好了,你自己也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更好的人。
发自内心地去赞美,其实做起来也很简单。
从现在起,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赞美别人,把它当成一种习惯,去赞美一件你认可的事实,去发现一个让你为之一动闪光点,去学会欣赏身边哪怕极其微小的美。
这种发现和夸赞美好的习惯,是对生活的包容和满足,也是对自我的认可和接纳。
愿你我在这场修行中不吝啬于赞美,愿每一个人都能因为“赞美的习惯”而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作者简介:左小丘丘,专注认知领域,多平台原创作者,与你一起发现好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