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中秋,月是故乡明!

艺术有你 

···MID-AUTUMN FESTIVAL···

MOON

CAKE

既然古代的中秋节这么热闹,那不如跟着小编的脚步,穿越而去,一起过个不一样的中秋吧。

无酒不中秋

阴历八月,那可正是新酒上市的好时候。“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热火朝天备酒

南宋时期,宋宁宗颁布假令,官员中秋均休假一天。所以为了过一个圆满热闹的中秋,各大酒楼都会提前装饰一新。到八月十五这日中午时分,各大酒家的酒纷纷售罄,酒楼便会放下酒帘子,老板和伙计都高高兴兴回家过中秋去咯。

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国人爱酒,是那种爱到骨子里的深沉,尤其是当美酒遇上佳节,就更加不吝杯中的琼浆玉液,只有畅饮几杯,才能抒发内心的愉悦。

举杯共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饮酒之后留下许多关于酒关于月的佳句。“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辛弃疾虽为豪放派词人的典型代表,但是饮酒观月之后,文字竟也变得缱绻了起来。

明月与美酒,总是有这么奇怪的魔力,催生出一首首旷世奇作。中秋之美境,在于杯中望月,纳花月入酒杯,醉眼朦胧间,花添色来月弄影,且歌且醉且中秋。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效仿古人,约三五好友,赏月饮酒,对诗谈天。取一只心爱之盏,啜取一小口含在嘴里,轻吸一口气,让酒香充溢口腔,稍微屏气,最后让酒液轻轻滑入喉咙,品其余韵,果真韵致盎然。

饮茶否

作为同样拥有上千年文化的东方神叶,茶与节庆也是息息相连。茶叶作为古代的贡品,一直是节日中的座上贵宾。自唐朝开始,中秋就有煮茶的习俗。

一杯清茶,送走油腻与孤独,迎来好友欢聚,畅谈彼此近况。酌杯茶,吃月饼,赏天明月,天伦同欢。白露已过,深秋将至,泡一壶普洱,提高抗病能力,让暖意满怀;或是一杯轻发酵的白茶,消除疲劳,防止秋燥。品茗赏月,实乃人生幸事。

月饼来两口

古人的中秋,不仅仅是歌酒升平的狂欢,还有举头邀月的浪漫。虽然不同阶层的中秋各有差异,但是正值团圆之际,家人定要围聚,摆上月饼、瓜果等供品,开始拜月祈愿,也是颇有仪式感了。

北宋·赵佶 《文会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宋朝的中秋佳节,皇帝会在宫中举办盛大晚宴,宫宴上有种独特的点心,名为“宫饼”,民间则将它称为“小饼”或者“月团”。大才子苏东坡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种美味与中秋的明月尤为相配。

再来看看中秋佳节古代月饼长什么样子?

中秋节,又称月夕、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之夜,花好月圆,合家分吃一块月饼,有着阖家团圆、和睦相亲之意。那么,月饼起源于何时?古代的月饼又长啥样呢?

01

殷周的“太师饼”

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种饼边缘薄中心厚,没有馅料,与现在的月饼相去甚远,但有传言说是月饼的雏形。

02

北宋的“宫饼”

北宋年间,皇家过中秋节时喜欢吃一种“宫饼”,俗称“小饼”“月团”,外形圆圆的。苏东坡也写过“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出现了“月饼”一词,但只是个名字。这种食物“四时皆有”,并不是中秋节的特定食品,做法比较普通,《武林旧事》中将“月饼”归入“蒸作从食”一类。

03

明代的“超级月饼”

明代时期的月饼也是极具特色。明代《帝京景物略》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而且,这个时候的月饼个头也不小,“饼有径二尺者”,堪称彼时的“超级月饼”。

04

清代的“花式月饼”

清代月饼的口感更好一些,花样也多,制作手法很精细。比如,用香油和面制成的香油酥皮月饼;也有用精炼后的奶油和面制成的奶酥油月饼等。《燕京岁时记》载,当时的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十分精致。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还提到一种酥皮月饼,馅料有松仁、核桃仁、冰糖等,口味偏香甜。

佳节团圆 · 千里共婵娟

月饼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种类愈发得繁多,口味也因各地而异,有五仁、凤梨、莲蓉、鲜肉的还有蛋黄、肉松等各种甜的、咸的不同的口味应有尽有。

以上就是我们月饼的由来~ 不知道大家喜欢什么口味的月饼呢?

与家人围坐,或与好友相聚,望着一轮明月,有酒有茶有月饼,人立月影下,身在桂香里,便是这一日最深远的浪漫。

Mid-Autumn Festiva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