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和对乙酰氨基酚
发热,是指人体核心温度升高超出日常范围。通常,发热是大多数感染的特征性表现,但发热也见于一些非感染性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身炎症性疾病。
在某些疾病和生理因素的影响下,正常体温有所不同。
正常体温清晨低、傍晚高,一天中相差0.5℃,受到位于下丘脑前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在发热性疾病恢复阶段,体温的日常变化幅度可高达1.0℃。在发热性疾病病程中,每日体温仍有低值和高值,但均高于正常。
老年人出现发热的能力受损,并且基础体温比年轻成人低。因此,有重度感染的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发热。
绝大多数发热与自限性感染有关,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这类发热原因易于确认。核心温度升高,无论是发热还是过热,均会增加氧需求,并加重既有的心或肺功能不全。
不明原因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通常有3类,且历经数十年无改变,分别是:感染、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
不明原因发热的最常见感染性病因:结核和脓肿。
不明原因发热的最常见风湿性疾病:青少年的全身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老年患者的巨细胞动脉炎(GCA)。
导致不明原因发热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为:淋巴瘤(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肾细胞癌、肝细胞癌、其他转移至肝脏的肿瘤。
药物热
药物热,也是不明原因发热的常见原因。1/3的住院患者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就包括“药物热”。
实际上,药物通过激发变态反应或特异质反应或通过影响体温调节而导致患者发热。仅有25%的药物热患者会伴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皮疹,因此,即便没有这些伴随表现,仍应该寻找可能的致热药物。最常引起发热的抗生素包括:磺胺类、青霉素类、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抗疟药。
不明原因发热还有许多不常见的病因:例如,热平衡紊乱偶尔可继发于下丘脑功能障碍,例如在大面积脑卒中或缺氧性脑损伤后。酒精性肝炎的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为发热、肝肿大、黄疸、厌食。发热通常较轻微(<38.3℃)。
治疗
绝大多数体温升高的患者存在发热,但是少数患者的体温升高提示过热,包括热射病综合征、某些代谢性疾病、可干扰体温调节药物的作用。
区分发热和过热非常重要。过热可能迅速致命,并且其处理方法与发热不同。
高热,是指体温特别高的发热(>41.5℃),可见于重度感染者,但最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的患者。
正在接受生物药物(如,TNF-α抑制剂)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和常规感染的风险增加。在这些患者中,轻度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早期警告信号。
对乙酰氨基酚
环氧合酶抑制剂是强效退热剂,例如,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尽管对乙酰氨基酚在外周组织中是环氧合酶的弱抑制剂,没有显著的抗炎活性,但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极佳的退热剂。
对乙酰氨基酚在脑中被细胞色素p450系统氧化,氧化后的形式可抑制环氧合酶活性。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没有差别。
采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退热,也会减轻头痛、肌痛和关节痛等全身和局部症状,但会导致不希望发生的血小板和胃肠道副作用。因此,优选退热剂通常是对乙酰氨基酚。
如果让发热持续存在对诊断无益,则可决定用退热剂减轻发热。然而,在罕见的临床情况下,观察发热模式有助于诊断。
过热
治疗过热的目标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快速降低体温。
确定过热的基础病因也至关重要,因为处理方法因病因而异。
退热剂对过热无效。
凉水或温水(20℃)(非冷水,最好使用湿润的海绵)洗浴,能使体温快速下降。应避免浸没身体,以便蒸发散热。
添加酒精对温水或凉水海绵擦浴没有影响。
降温毯有潜在风险,因为血管过度收缩会妨碍皮肤表面散热。
对于脱水患者应给予静脉补液,但若输注凉的液体,应避免使用中心静脉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