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帝王之术:公司管理不能靠权术手段,这两点才是关键

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定公平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公司管理的有效手段。

我是小静,每天分享读历史的心得,欢迎关注。

权谋手段本质是拨弄利益分配,最终的形态是实现共赢,不过有明显的缺陷。

今天分享《通鉴》中的这个小故事,我们讨论一下,权谋的弱点。

汉纪 孝景皇帝三年 前154年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

译文:

当初,汉文帝的时,吴国太子入宫朝见,得到一次侍奉皇太子饮酒、对弈的机会。吴太子和刘启下棋起了争执,吴太子态度不够恭敬;刘启拿起棋盘猛击吴太子,将他杀死。

刘启就是汉景帝,是一代明君,他在位时期与汉文帝统治时期一起被称为“文景之治”。吴国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后来更是成为七国之乱的主要参与者。

吴国不同于其他诸侯国,吴国初代国君是刘邦的哥哥,不同于其他诸侯国,没有直接的继承地位,参与七国之乱并不会得到最多的好处。吴国只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其他谁当皇帝都一样。这次文帝安排太子与吴国太子一起饮酒下棋,有一定的拉拢用意。吴国太子朝见也是为了示好,反正没有继承权,还不如和皇帝保持良好的关系。刘启一时冲动杀了吴国的太子,负面影响非常大。

刘启从小被当作皇位继承人培养,又生在皇家。吴国的太子也不会差,诸侯王的继承人,世面也是见过的。这样的人尚且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切行为从利益最大化出发,普通人会怎样呢?有的人说可能会说,都是纨绔子弟,胡作非为习惯了。这是不对的,草包坐不稳继承人的位置。

这就是权谋手段的一个重大缺陷,我们通过利益最大化去分析形势,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从最大化利益这一前提下做事。某个人的情绪波动,某个人只求眼前利益,都会让完美的设计出现问题。

权谋的另一个问题是无法解决,在利益同盟无法获得利益或是整体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怎样去分配现有的利益。一个王朝要垮台的时候,君主是为了保自己利益,还是做出牺牲推进改革呢?大明朝东林党和大清朝的老佛爷给了我们答案。使用权谋手段构建起的利益联盟,出发点说到底还是个人的利益。

企业文化结合规章制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公平的规章制度,是利益的分配方案。制定明确的利益分配方案,并有效地执行,可以避免非理性人对于共同利益的侵害。

规章制度也有缺陷,这个缺陷也是法家的不足。规章制度不可能完美,只能在使用中不停的完善,自然有人钻法律的空子,谋取不当的利益。看到有人因此获利,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效仿。在不停的修补漏洞的时候,必然加重惩罚力度,去威慑犯法者。最后结果是遵守规章制度的人受到损失,违法乱纪的人获得利润,规章制度自然不能执行。

结合企业文化可以弥补这一点,企业文化相当于一个企业内实行的思想道德体系,没有规章制度的强力约束性,但是可以全方位的定义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值得称赞的。遇到钻空子、打擦边球的现象,思想道德会形成约束。不过没有强力的规章制度,思想道德也会在不停的侵害中,面临崩溃。

所以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结合公平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解决利益分配,才能保证企业的高效率运行。

秦朝的失败就在于,只有法家,强调法律治国,没有思想道德的建设,最好形成严刑峻法的状态。从汉武帝开始不断的完善儒家思想,从思想上完成对社会各个阶层的约束,从而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法治社会的同时,也强调思想道德建设。

企业文化和规则制度是需要长时间努力积累的,现在优秀的公司都会有自己倡导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规章制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