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曾经大力援助国民政府,除了德械师,还有庞大的工业计划

在晚清的时候,德国崛起后,也是跟着列强一起欺负中国的,逼着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土地做租界,在中国领土上给自己强行划定势力范围,列强干过的事,德国都干了,一样都没落下。也就是说,德国当时的表现就是一个正常的欧洲列强在中国的表现,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最后几年关于东北开发的问题上,相对而言,德国对清朝是真心实意帮助的,贷款的条件相对来说也是最优惠的。但德国当时的重心已经是在欧洲准备世界大战了,在亚洲投入的心思有限,所以东北问题上德国的态度虽然积极,但当遇到日俄阻挠的时候,德国并没有试图去寻找其它办法来克服困难。

但是到了三十年代,德国突然和中国关系特别好了,不仅大力支持国民政府的建设计划,而且派出顾问团在中国工作,帮助训练军队,指导作战,乃至抗战爆发后,南京沦陷之前,最后撤离南京的就是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他还试图调停中日两国停战。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说复杂就复杂,要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这就是因为,中国在一站结束后名义上是战胜国,但是仍然没有摆脱被瓜分的命运,日本仍然企图诱使中国的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出卖国家主权,英国也在威逼利诱,企图诱使中国承认西姆拉协议。

这时候德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德国是战败国,所以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承担了巨额战争赔偿,一部分领土也被法国占领,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租界,也被日本以对德宣战的名义占领了。日本并且曾要求中国将北京到山东的铁路线上沿线的中国军队撤离,以免发生冲突。

但德国实际上并不服输,虽然魏玛民国在竭尽全力维系其他列强与德国的关系,尽量满足列强的要求,但是战争中的德军兵不认为德国战败了,而是因为德国发生了革命,也就是出了叛徒,导致德国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了而已。尤其是德国的容克地主为主的普鲁士军官团,对此一直是非常不满意的。

更糟糕的则是,按照当时德国签署的停战协议,德国要变成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只保留一个十万人规模的内卫部队就可以了,其他部队都要被裁撤,其中被裁撤的就包括大量德国的将军们。虽然魏玛政权尽力为他们安排下岗再就业机会,但仍然是僧多粥少。德国的经济当时也很糟糕,失业率很高,而要复苏德国经济,复苏德国工业,就必须先恢复德国的军工生产。

因此,这些失业的将军们到处寻找机会,推销德国的军工产品,恢复德国的军工生产能力,他们自己也从中获取高额报酬。包括当时刚成立的苏联,以及南美的阿根廷等国家,都是他们积极开发的市场。而在1930年以后,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已经初步完成名义上的统一的中国,开始和国民政府接触,并最后达成了一系列协议。这期间,德国还曾与当时的南天王陈济棠接触,试图效仿二十年代的其他列强,扶持一个地方军阀。

应该说,德国当时计划中帮助中国的计划是非常庞大的,不仅要向中国出口军工产品,而且计划要帮国民政府在湖南,南京,上海等地建立一系列现在工业项目,比如钢铁厂,汽车厂,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德国也准备向中国提供帮助,并且由德国提供贷款。但这些项目多数是到1935年和1936年才达成协议,真正付诸实施没多久,抗战就爆发了。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德国对中国的要求则是中国的稀土,尤其是军工生产所必须的钨砂矿,能够优先保证德国的需求的供应。同时,德国也计划向中国提供一些军工生产项目建设的帮助,并且确实付诸实施了。到抗战爆发后,经过越南从云南进入中国的物资中,其实主要就是德国援华项目规定的物资,英美反而很少。

此外,国民政府曾经一度努力过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计划,德国也首先放弃了那些特权。因为对战败国德国来说,反正那些特权早就已经被日本抢夺走了,其他特权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如直接声明放弃。所以,在三十年代,国民政府确实一度认为,德国是当时唯一能够平等待我的列强国家。

德国不仅对国民政府提供军事装备,而且帮中国拟定了一个编练三十个骨干师的计划,也就是后来的整理师,德械师。八十八师,八十七师和教导总队,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计划编练而来的。同时,德国还为中国提供军官培训,一大批当时的国民政府要人都把儿子送去德国留学。

不过,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因为希特勒对中国有什么特殊的好感,而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因,也就是因为这是德国国防军在极力推动的事情,希特勒只是不反对而已,并不是希特勒自己主导并推动的结果。如果没有国防军之前的大力经营,希特勒也未必会在与中国的合作上花太多心思。

中日战争爆发后,德国还试图调停,目的就是希望日本能够把主要实力用来协助德国对付美国和苏联,中国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希望日本不要对中国有太大的领土野心。不过,后来德国还是选择了与日本结盟,放弃了中国。毕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对日本协助牵制苏联和美国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相对而言,国民政府与德国的合作虽然时间短暂,但德国与中国的合作还是比较真诚的,而且没有附加条件,对中国内政也基本上不过问,也没有像美国人后来那样,动不动指责中国国内政治腐败,在中国工作的德国顾问对待当时中国各级官员和将领也都是比较平等和气的,并没有像美国人那样颐指气使,所以给当时国民政府留下的印象不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