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声工作室||王长华:砚雕大师卢锁忠的艺术之路(下)
2018年第66期||总第178期
经淤泥沉积而形成的洮砚石,在经历了漫长地质年代的变化,经受了亿万年高压的锻造之后,才生成了如此珍奇的“绿金子”,其上还沉积着远古花草的叶脉和昆虫爬行的印记!从一枚小小石块上,足足可以窥视到地球的“年轮”。
经过砚雕大师的巧妙构思和精心设计,以及千锤百凿的雕刻和反复耐心的细磨,一方精美的洮砚,才能够“分娩”而出!
再经过砚与墨的互相磨砺,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洁白如雪的宣纸上纵横驰骋,波翻浪涌,才能够泼洒出书画家心中的丘壑!
至此,中国的文房四宝,才算是完成了一曲恢弘雄壮的交响乐曲!
在此过程中,砚的诞生,相比于她的兄弟笔、墨、纸,其命运更加惊心动魄!
因此,砚雕大师的使命,就是——
天育灵石 我赋其神(下)
——砚雕大师卢锁忠的艺术之路
王长华
洮砚雕刻大师卢锁忠
《岳飞》砚
《一笔定天下》砚
不买牛羊 反购顽石
跟刘爱军学习期间,卢锁忠和师弟李想令就住在一间小厂房里,每月只有150元的生活补助,每天八小时上课时间,每周四下午是素描和工笔课,周日休息。当时有很多学徒因工资少而中途离开了,卢锁忠也曾默默地埋怨刘老师的“抠门”。但现在想想多亏了那样,因为,他因几乎无休止的工作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因无休止的工作而远离了外界的烦扰。
有一次,卢锁忠从一位采石的老乡口中得知,老坑石的坑洞里出现了黄沙淤泥,估计没有石头可开采了。这一消息深深地刺痛了卢锁忠,因为,他非常清楚,对于一名刻砚人,没有好石料意味着什么。就算砸锅卖铁,他也要贮存一些上好的石料。自那以后,他逢人就打听谁家还有老坑石。当他听说丁尕村老采石工云都九家还有老坑石时,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马不停蹄地前往查看。石头虽然块头不大,但非常漂亮。卢锁忠又一次走进了信用社,贷了款,把云都九家的老坑石全部买了下来。父亲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骂他有钱不买牛羊,反而储存顽石。但凭他怎样解释,都不能得到老人家的宽恕,为此,父子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2006年,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眼看喇嘛崖要被淹没了,卢锁忠又一次陷入对砚石资源的焦虑当中。于是,他和纳儿村的老采石工都知商量,能否在喇嘛崖探寻新的矿洞。都知说,他在喇嘛崖中部发现了好石层,但是悬崖峭壁没法开采,就算采了也无法运输。只要有石头,其他问题难不倒爱动脑筋的卢锁忠。最后,他约同王玉明等三人,一起联合贷款,利用滑轮与缆车原理,向河对岸运输石料的办法,成功开采了大批砚石,为同行们探索了新的矿点。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很多老坑石都是他们当时开采的,大家管它叫“新老坑石”。一年来,他不仅收获了砚材,还收获了很多奖项。当年4月,洮砚作品《幸福》、《丰收》和《琴高乘鲤》荣获“第四届中国文房四宝名师名砚精品大赛”金奖。9月,《琵琶行》、《夸父逐日》和《刘伶醉酒》分别荣获“甘肃省第九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创新设计”一、二、三等奖;《犀牛望月》荣获“甘肃省第九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制作技艺”二等奖。
鼓形砚
龙砚
巨龙迎奥 日月争辉
2001年,卢锁忠在刘爱军那里三年期满,该出师了。但他并没有离开刘老师,而是申请再延长一年,并且把妻子和儿女也接到兰州。儿子刚好到了入学的年龄,卢锁忠就在兰州找到一家学校,送儿子入学。家人的团聚,免去了牵挂之苦,但也让他不得不更加卖命地工作。
这一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听到消息后的卢锁忠,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沉浸在申奥成功的喜悦当中。不过作为洮砚人,他还有一个特殊的想法。那就是他想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创作一方巨型洮砚,表达自己的心情。从此,他一边工作,一边寻找适合制作的巨型砚材,一边构思草图。
2002年,34岁的卢锁忠学成出师,辞别了刘爱军,带着妻子儿女来到临洮。他要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2005年4月的一天,结拉村采石的张平海打电话给卢锁忠,说他在喇嘛崖下面的洮河里发现了一块巨型砚石。由于卢锁忠把自己创作巨型奥运砚的想法告诉了所有的采石工,所以,他们一旦采到巨石,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他。卢锁忠赶忙乘坐班车前往,并买下了这块砚石。4月2日,他们动用了大量的装卸工具,将这块巨大的砚石运抵临洮。从此,开始了奥运礼品砚的设计与制作之路。
这年5月30日,由他主创设计,卢宏笑、薛忠明、张神童、卢高骏四人协同,历时3年零2个月的“巨龙迎奥”砚雕刻完成,此砚总重3吨多,长2.34米,宽1.64米,厚0.39米,砚盖直径0.94米,砚池直径为0.84米。砚体酷似中国地图,砚盖上端刻“喜迎奥运”四字,庄重肃穆。砚身通过运动员造型、祥云火炬、奥运会会旗、中国国旗、奥运会会徽、和平鸽、鸟巢、牡丹等图案,或巧妙组成文字,或寄托美好的祝愿,或象征吉祥的寓意。周围巨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昂首青天,腾云驾雾,与砚体匹配浑然一体,使整个巨砚显得更为奇巧完美、绚丽壮观。“巨龙迎奥”砚荣获甘肃省第十届工艺美术百花奖产品创新设计二等奖,了却了他向奥运献礼的心愿。
9月,卢锁忠的洮砚作品《夜读》荣获“甘肃省第八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制作技艺”二等奖;《乐者长寿》荣获“甘肃省第八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创新设计”三等奖。这都给了他莫大的鼓舞。
11月,卢锁忠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世界手工艺大会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会上,他的洮砚作品《满江红》、《琵琶行》、《日月争辉》《夸父逐日》等荣获大奖。中间休憩之时,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还亲切地接见了卢锁忠。当卢锁忠一个接一个参观博物馆时,他想到,洮砚至今还没有自己的博物馆,于是就萌生了建设博物馆的念头。回来以后,就去找相关部门领导商谈,最终无果。后来,他横下心来,决定自己修建。经朋友推荐,在临洮县城南郊的五爱村买到了一块地皮。每天晚上,他都要查阅资料,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洮砚艺术馆。
卢锁忠洮砚编著
洮砚赋
厚德载物 哲学熏陶
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2016年10月份,卢锁忠的艺术馆因为资金原因断断续续修建了8年。建成后的博物馆共三层,总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外观和馆内设计古香古色,又不乏现代感,这是卢锁忠自己设计的又一件“大作品”。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砚,有古有今,当然,最多的还是他自己的作品。
卢锁忠的洮砚作品,体现出一种朴素、大气的特点,也有着较高的格调,没有甜俗之气。看到他的作品,人们不得不承认,他是洮砚界善于思考,敢于打破陈规,勇于探索的雕刻家。若仔细分析他的作品,则可分四类:第一类是传统砚,这一类作品与其他人没什么区别,无论从图案、式样,还是雕工,都与世俗审美相吻合,也可以说是他赖以生存的一类作品;第二类是大型系列作品砚,比如他以56六个民族为题材创作的《五十六民族》砚,一砚一民族,除了砚面人物造型准确,动态生动自然外,还将每个民族的中英文简介与族徽一并刻于其上。欣赏这批砚,就等于博览了一幅幅民族的画卷;综览刻在石头上的民族史,心中不免被震动;第三类是仿生砚。卢锁忠是一位善于动脑筋的人,人们对仿生砚并不陌生,但在卢锁中的手中,他会从材料到技法全盘改进,所做仿生物让你感觉不到石头的存在,只见他所表现的对象,并且是活生生的对象,这是很了不起的;第四类是创意砚,这是他作品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也是他艺术追求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比如,他做的《慧眼识乾坤》砚,乍一看似乎不太起眼,但仔细品读,就会为他独具的匠心所打动。再如他的《新装》系列砚,取材古装,造型简朴,线刻与浅雕结合,很好地传递了古代服饰的神韵。还有很多“双扇门式”的作品,即砚盖往往是两扇,像门一样可以开合,这样的设计,往往会拓展砚的设计思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典型代表就是他用水泉湾鹦哥绿石创作的《猫头鹰》砚。
总之,卢锁忠是一个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的洮砚雕刻家。从他的砚作中,就能感受到他对格调的追求、对刀法的体会、对取舍的关注、对虚实的把握、对创意的理解,以及对砚文化的思索……
2010年上半年,经过甘肃省文化厅的选拔,卢锁忠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甘肃活动周洮砚非遗传习展演,他为世博会精心准备了100方洮砚。展出期间,成龙作为甘肃省馆的大使和与会的传承人握手交谈!卢锁忠没想到,一家报纸用他们的合影照片为他留下了那个美好的瞬间。在那一刻,他感到洮砚终于走出了甘肃,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他也因此被誉为“推动洮砚发展进入高档次的特殊人才”、“洮砚发展史上的优秀人才”。
2010年4月,中华传统工艺师推广管理办公室、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授予他“中华传统工艺大师”称号。2010年8月,洮砚作品《佛心祥云》荣获“甘肃省第十一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创新设计”一等奖。
2011年2月,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他“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1年5月,他和马万荣主编的《中国洮河砚》一书,由甘肃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2012年11月,洮砚作品《新装》、《达摩》分别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工艺美术银奖、优秀奖;《水调歌头》荣获“甘肃省第十二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创新设计”一等奖。2013年8月,甘肃省职称改革工作办公室授予他“农牧民中级技师”称号。
有人说,卢锁忠在乔国荣那里得到了传统刀法,在乔邦固那里学会了文化表达,在李茂棣那里明白了厚德载物,在刘爱军那里受到了哲学熏陶。在这些大匠手中,他就像一块砚石一样,被精细打磨了整整18年——这是对卢锁忠师承关系、知识结构及其修养组成的准确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洮砚以其优良的品质、特征、色泽、地位,以及收藏价值,千百年来,闪耀在文苑砚林。而从唐、宋时代起,就有文人墨客对洮砚进行了热情赞美。他们的诗词歌赋,或记载,或赞颂,为人们留下了历史的见证。
但是,以科技手段,对洮砚石料的物理成分进行科学分析的,却是日本学者。
1999年12月24日,日中旅游学会会长山本涛石、事务局长山本粋园一行5人,在刘爱军、卢锁忠等人的陪同下,前往卓尼县喇嘛崖一带,对宋代、明代的采石坑洞进行了实地考察。
考察组做出的结论是:洮砚石的分子结构为针尖状,这样的结构,在与墨相研磨时,能够使石的成分和墨的成分互相融合在一起,两者相得益彰,不仅保存的时间长,而且经久不褪色。因此,在中国三大石质名砚中,洮砚确实属于上品!
卢锁忠洮砚作品《满江红》
卢锁忠洮砚作品《佛心》
父子师友 砥砺前行
说起儿子卢广成,卢锁忠有一股难以掩饰的欣慰和自豪。因为,他从儿子身上,看到了洮砚这门传统工艺,后继有人,而且,前景十分光明!
卢广成最初跟随着父亲卢锁忠,先是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土门墩小学上了一年级,接着又随着父亲迁居到临洮,在养正小学上完小学,后来一直在临洮一中修完了初中、高中学业。
十多年来,卢广成的学习生活,就是在父亲的千锤百凿声中度过的。
也许是天赋的缘故,卢广成从小学起就对画画很感兴趣。卢锁忠觉察到儿子的这个爱好,心中暗暗高兴,时代不同了,他可不能再像当年的父亲一样,对他刻砚的爱好百般阻拦。初二时,卢广成就能为他的学长、准备高考的艺术生作绘画指导了!上高中时,美术老师杨志、王瑞峰,就对卢广成画画的才艺大为肯定,说他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悟性很高!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乔大林是卢锁忠的表弟。有一次,他看到卢广成的美术作业素描、水彩画和水粉画后非常欣慰,鼓励说,这孩子很有灵性,在美术方面发展很有前途!
高二时,卢广成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师开办的一个培训班,学习了造型艺术中的雕塑;高三时,他花费了八个月时间,在北京一家画室里学习绘画,准备报考中央美院等各大美术院校。
2014年高考,卢广成以造型专业全国62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动画专业);2018年,即将大学毕业的他又准备报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2018年春,卢锁忠获得了一块“7”字形的洮砚石,厚度达八、九厘米。
面对这块造型奇特的砚石,卢锁忠在思索着,如何尽量保持这块砚石的原状,又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设计思想呢?
经过昼思夜想,卢锁忠终于确定了这方砚台的主题,那就是“深藏不露”!他要把砚石一剖为二,两翼展开,就是衣服的两襟!合起来,就是一个“7”字!而砚池就被隐蔽在两片衣襟里面!在砚池里,要刻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经典著作的书名;衣服的式样,是最能代表中国服装文化特色的唐装!
他的构思,就是想通过唐装这个式样,表现中国文化人含蓄蕴藉、深藏不露的君子之风,从而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雍容大度!
这个设计思想,也得到了儿子卢广成的赞同,但父子俩却在衣服的式样方面发生了争执:
卢广成认为,衣服按照他的设计,看起来比较单薄。“深藏不露”这个主题,说明这个人外表上看起来破烂、普通,但内在很丰富、很光鲜,应该把画面的构成丰富一下,不要照搬真实衣服的样式,线条不要那么顺直,不然感觉不到生活的气息。而且,如果太过于整齐平滑,最终雕出来的效果,在整体上会感觉到匠气要浓一些。要提炼出能够表现主题的元素,必须做到点到为止!一件艺术精品,最后的成品,无非就是两个极端,要么没什么可以再减少的了,要么没地方让你添加了。
而卢锁忠却认为,哪有一个文化人,穿得邋里邋遢的?这会糟踏了中国传统文化人着装整洁、儒雅华贵的美好形象!
……
父子俩就这样通过微信交流,并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而且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卢锁忠说,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暂时搁置一下吧!不过,他要把刻制这块砚石的过程,全部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
因此,《深藏不露》这块洮砚,目前还只是一件半成品!
其实,人们从这对父子对于洮砚雕刻的不同理解上,看到了一种希望:
那就是,传统的洮砚雕刻技艺,必将通过现代文明的洗礼,被赋予新的时代元素,在新的时代,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华!
附注:本文部分参考和引用了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史志平教授《洮砚传人评传之一——卢锁忠》和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后永强《砚匠卢锁忠》两文,特此鸣谢!
(全文完)
卢锁忠在夏河拉卜楞寺考察藏传佛教艺术
王长华,男,汉族,甘肃陇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媒体。
编辑:程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启 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投稿时请附作者照片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