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兹曼的车

这位 66 岁的老人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大众,他带给大众的远不是在中国销售的 400 万辆汽车,更是那来自德国的坚持和信念。

记者一点资讯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海兹曼博士肯定会留下一个典型的形象。笔挺的西装、绿色有框眼镜,即使在私下都会穿着的一身衬衫,干练、精准、秩序和细致这样的词语怎么形容他都不过份。

从 1991 年首次与中国建立联系,见证了一汽 - 大众的诞生,到 2017 年大众纯电动汽车推广项目与江淮汽车签约,海兹曼教授在大众 35 年的职业生涯中已经与中国结缘了 26 年。

就在这 26 年里,海兹曼教授从发动机生产中心规划负责人一直走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 CEO。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大众集团在中国的销量从 2013 年的 327 万辆大幅增长到 2017 年的 418 万辆,占大众汽车全球销量的近 50%,使大众集团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集团。

这位 66 岁的老人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大众,他带给大众的远不是在中国销售的 400 万辆汽车,更是那来自德国的坚持和信念。

从甲壳虫到大众

施派尔大教堂一直以来被称之为德国的三大教堂之一,不仅是因为其坐落于秀美的莱茵河畔,更是因为继承和发展了卡洛林和奥托的建筑风格,施派尔大教堂在罗马式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海兹曼教授就在 1952 年出生于这个大教堂所在的德国小镇施派尔。

1970 年,18 岁的海兹曼教授拿到驾照后买了第一辆车,这是一辆马力 34 的二手甲壳虫。“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生命中的第一辆车总是令人难忘的。” 海兹曼教授也不例外,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一辆车,改变了他的人生。

当时一辆甲壳虫要卖 1800 马克,但经过海兹曼的讨价还价,终于以 1200 马克的价格买了下来。“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大众 (这个品牌),但当时我刚买了一辆大众甲壳虫。” 当谈到那辆车对他未来生活的影响时,海兹曼博士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在那个时候,其他汽车无法与甲壳虫相比。”

“甲壳虫是德国经济的活化石。” 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 · 格拉斯曾在作品中这样描述甲壳虫: 甲壳虫是大众最经典的车型,已经融入了德国人的精神和文化。

二手甲虫给海兹曼教授带来了很多乐趣。“对于像甲壳虫这样的车,很多部件都可以自己修理和更换。”我甚至和朋友换了引擎。两年后,海兹曼教授又买了一辆二手车,这次是大众 Bulli(大众 T1),大众的另一款经典车型。在他岳父 (一位木匠) 的帮助下,他们把汽车改装成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家。他们在欧洲度假时开着车,甚至去希腊、英国和土耳其度假时也开着车。

正是这辆甲壳虫,这辆 T1,让海兹曼博士对车、对大众品牌产生的浓厚的情感,也正是大众品牌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1980 年,当海兹曼教授在 “电磁波发现者” 海因里希 · 鲁道夫 · 赫兹,“液晶之父”奥托 · 雷曼和卡尔 · 本茨毕业的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他就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

1991 年,海兹曼教授在大众汽车集团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最初加入奥迪 NSU(已经被大众收购) 时 30 岁,被任命为技术开发部门负责人和装配(汽车生产)部负责人。1991 年加入大众,正式担任大众总部沃尔夫斯堡发动机生产中心规划负责人。

在大众工作是一辈子的工作

1982 年加入大众汽车公司时,甚至连海兹曼教授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在大众工作 35 年。

“在我选择工作之前,我总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工作是否对我有意义,我是否可以从中学到新的东西。”在谈到自己在大众汽车 (Volkswagen) 的 35 年职业生涯时,海兹曼教授表现出了德国科学家特有的严谨。

从 1993 年他加入大众负责乘用车的生产计划到 2012 年被指定为大众汽车集团 (中国) 总裁兼 CEO,,海兹曼教授在大众从事了包括从全球新车型的生产计划、发动机研发、工厂的选址建设,车型的引进导入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海兹曼教授亲身经历了大众汽车从装配线下线的第 1 亿辆汽车发展到全年销量达到 1000 万辆,超越丰田成为世界第一。他在大众汽车的职位从最初的监事会变成了大众汽车董事总经理的一员,最后成为大众汽车 (中国) 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为什么我留在大众汽车?因为我可以面对新的挑战,有很好的机会,做不同的工作,并在这里与各种人交流(在大众汽车公司)。所有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海兹曼的中国情

“我去过很多国家,但中国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海兹曼博士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在他加入大众汽车时已经注定了。

1991 年,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同年,中国最大的合资汽车公司:一汽 - 大众宣布成立,同年,海兹曼博士也首次来到中国。

“那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以前去过很多国家,但中国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谈到这一点时,他平时紧张的脸在潜意识里通过微笑表达了对中国的深刻感受。“当时,中国不断前进和发展,这对我来说是最令人着迷的。” 两年后,或者在 1993 年,海兹曼教授带着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到中国度假,让他们体验了让他着迷的国家。

除了假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在等着他。当时,海兹曼教授担任大众乘用车生产规划部负责人,负责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新车和发动机生产设备的规划,批量生产启动和调试。

自 1993 年以来,海兹曼教授领导了大众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中国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汽车零部件工厂的规划和建设,包括佛山和成都的一汽 - 大众基地以及南京和新疆的上汽大众工厂。“大众汽车可以帮助中国汽车的发展,并且在这个意义上是一个领跑者。为此,大众汽车将许多国际供应商带到了中国,“海兹曼教授在谈到这一经历时说道。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汽车行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九十年代初,奥迪 100 车型被引入中国,由此触发了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各品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趋势。在 1991 年之后的 25 年里,随着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海兹曼教授访问中国的频率转为按周而非按月计算。

在回忆起集团的这段往事时,海兹曼教授满怀感激与钦佩,他认为,当时的战略决策是大众在未来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石。从 80 年代初至 90 年代初,大众汽车在中国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南有上汽,北有一汽,这两家车企创造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历史。

海兹曼感叹,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建立合营项目的决策是超前的:“我可以肯定,那时候没人能预料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 2017 年的汽车销量会超过 400 万辆。这是 80 年代的人们想象不到的。”

无数个中国汽车工程师以及无数个像德国海兹曼一样青年不懈努力和坚持,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量也从 10 万辆逐渐提升到 100 万辆,1000 万辆,到 2017 年的 2480.67 万辆。

截至 2018 年 6 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共拥有员工 100,000 人,并在全国 20 个城市拥有 24 个生产基地、33 家工厂。大众中国成为了大众集团最坚强的后盾,而大众集团也帮助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突飞猛进的超越。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而海兹曼博士也从一个 30 岁的青年成为了满头银发的老人。

66 岁的海兹曼已经成为一位爷爷,我们不知道海兹曼是否会向他孩子的孩子炫耀那讨价还价而来的二手甲壳虫,那一辆改装成房车的大众 T1,但是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回到德国之后的海兹曼依旧会继续关注以及帮助大众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因为对他来说大众中国已经是他的另一个中国孩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