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SUV时代,自主的品牌攻坚战与合资的产品突围战
SUV的退坡风潮势不可挡,楼起楼塌间掩埋的永远是弱者。无论是紧跟潮流还是引领潮流,用户第一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记者|冯金刚
中国车市从2012年开始,进入了“SUV回合”。在这个汽车消费意识初觉醒的市场,无数人在遇上SUV的第一瞬间,便被这种高大宽敞、外形拉风、功能多样的车型所吸引。
令人意外的是,寥寥几款“大号轿车”以燎原之势在最短的时间里烧透了中国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从豪华品牌、合资品牌到自主品牌,SUV已是各大汽车主机厂的标配,也顺其自然地成为了销量和利润代名词。SUV最好的年华,“只要是款SUV便能热销,月销五千稀松平常”,此类现象很平常,却也不正常。
平常者,是纷纷发力SUV市场,让自主品牌收获了难得的自信,甚至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从哈弗H6的一飞冲天,到吉利博越、荣威RX5和传祺GS4分得一杯羹与立足,再到斯威X7、宝沃BX7和君马S70对造车的初探与妄想。不正常者,是羸弱的自主品牌率先占领了山头,强势如大众、丰田等却迟迟望而未动,直到SUV蓝海变红海,后者才奋而举起“SUV世代”的大旗。
如今,“轿车回暖,SUV下行”已成为车市短期趋势,而自主与合资双方的竞争也愈发明朗:到底是合资驱赶自主,荣登SUV鳌头?还是自主暗度陈仓,反夺取轿车阵地?车市在分化,自主与合资也在互相分化。
自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当SUV的大风吹遍神州大地,没有一家汽车企业会对这样一个畸形的市场视而不见。SUV的突如其来犹如一根救命稻草,将不少被合资品牌封锁压制多年的本土品牌们牢牢地绑在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这架疾驰的快车上。
长城汽车依靠SUV把年销量推上了100万辆的高台,也缔造了一个哈弗H6神车奇迹;江淮汽车义无反顾地凭借SUV完成了商转乘的企业转型,而类似东南、海马、猎豹、野马……这样的边缘企业无一不是通过SUV一步一步地回归市场主流。
更加令人吃惊的是,在拥挤的市场里又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汽车制造商,他们不求吃肉只求喝汤,像宝沃、斯威、北汽幻速、比速……手里只有一两张牌就敢梭哈,SUV的强大背书让这些冒险家们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赌桌上有恃无恐。
但,再绚丽的烟火也有冷寂的一天,只是没人能说得清楚这天何时到来,就像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
《汽车公社》通过统计乘联会批发数据发现,2015年自主SUV的款数约为60款,而这一年的销量达到330万辆,平均下来单一车型的年销约为5.5万辆。
2016年自主SUV的总款数达到近100款,年销量为525万辆,单一车型年均销量下滑至5.25万辆。2017年自主SUV总销量暴涨至140余款,但这一年640万辆的销量使得单一车型的年均销量仅为4.57万辆。
从5.5万辆到5.3万辆,再到4.57万辆,这一组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显然,对自主品牌而言,SUV市场越来越难做。
从近一年的市场表现来看,销量腰斩的车型不胜枚举,这其中不乏曾经前几强的产品,比如众泰、幻速和江淮,甚至是曾屡次登上SUV销量亚军的宝骏560。那些凭借着一款SUV车型点燃复兴梦的品牌,也将在SUV降温大潮中油尽灯枯熄灭梦想。
从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回过头来再去看看这次SUV的退坡。都说成也SUV败也SUV,可从时间节点上去分析,似乎SUV整体增速的放缓要比这些企业断崖式的下滑来得要晚一些。或许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SUV的繁荣是靠这些企业的发展支撑着的,正是他们的兴衰起落才决定了市场的具体表现。
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不可置否的是,一只健康的鸡才能下优质的蛋。 所以,什么才是一支健康的“鸡”呢?是“单条腿”走路的长城哈弗吗?亦或“轿车+SUV”双轮滑行的吉利?毋庸置疑两家企业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擢而出,但就今年市场整体表现来看,吉利无疑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
合资:英雄迟暮?还是自断房梁?
当我们直起身去描摹更大的版图时,会发现SUV的故事似乎才讲了一半。
十年前,东风本田城市SUV CR-V怯生生地进入中国市场试水,没想到它却成为了点燃中国市场SUV热的关键之作。虽然CR-V无法抢走RAV4城市SUV首创者的名号,但毫无疑问确实是它将城市SUV火种最早带入中国市场的。
而“大众缺少SUV”,也被业界作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异现象念叨了多年。但,永远不要低估德国人对这片东方土地的攫占之心,在SUV策略上慢了本田、通用和现代一步的大众,正在用史无前例的庞大SUV阵容补足自己的短板。
仅仅2018年,一汽-大众A级SUV探歌、A+级SUV探岳,上汽大众A级SUV途岳便以全新产品名义上市,和现有的途观/途观L在广义A级SUV区间形成密集矩阵。在刚刚广州车展前夕的大众之夜活动上,这头巨兽宣布明年又将有三款全新SUV上市。
和大众类似,丰田一直以来在SUV领域的布局只有紧凑型的荣放、中型汉兰达与尺寸更大的霸道,没有增加更多车系,比如在热门的小型SUV领域就一点声音都没有。无论是同门对手日产和本田频频亮相的小型SUV,抑或是美系的昂科拉、创酷等一众车型,甚至于一直在国内销量不佳的法系车,也是在小型SUV市场频频发力,意图寻求突破,丰田酣然未动。
这种颇为尴尬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直到一款名为C-HR的车型在日内瓦车展正式出现,才终结了这种局面。今年北京车展,丰田将一口气亮相出C-HR、奕泽和UX三款SUV车型。作为此次丰田布局小型SUV的最新之作,C-HR、奕泽和UX的出现,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健全了丰田在国内现有的SUV产品布局体系。
大众在中国推进SUV的节奏似乎慢了半拍,丰田坚持的小型SUV战略也才迈出了一步。但在这些汽车巨人看来,“是我的,我都要拿回来。”但,面对已经负增长的SUV车市,面对26年来首次负增长的车市大环境,自信如双雄,也要问问市场答不答应。
从今年4月开始SUV同比增速表现输给轿车,并且迄今零售销量已经连续跌落5个月。就在10月份,SUV批发销量和零售销量分别同比下滑15.4%至87.2万辆和下降13.2%至85.6万辆,对比轿车(批发销量和零售销量分别同比下滑8.6%至100.9万辆和下降11.6%至96.2万辆),不仅零售同比表现有所不及,而且销量绝对值也仍有较大差距。
甚至是一度成为中国最热细分市场的豪华SUV,7月开始出现连续的零售销量滑坡,批发销量也只有极低的增长,远不及豪华轿车两位数增幅。诚然,大跌的主要原因在于低价自主SUV,但从合资SUV和豪华SUV的情况看,也表明SUV给中国消费者带来的新鲜感加成已经削弱。
此外,极其重要的一点在于,车市从增量变为存量,意味着新车想要攫取更多,要么拼杀抢夺,要么内耗,其中德系就属于后者。从德系SUV如今的崛起,还没有看到多少对外扩张的苗头,倒是更多地是以“内耗”形式,用耗损旧有车型销量的代价,去换取新SUV的增长。
根据我们调研4S店的结果,探歌有不少买家原先考虑过购置高尔夫或者速腾,而探歌“高尔夫版SUV”的身份尤其是对这款“纯正大众车”产生了较高的取代性。
因此可以看到探歌在冲击月销万辆大关的同时,高尔夫却出现了断崖式的销量坠落。同样,探岳潜客不仅同途观L重叠,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迈腾有了交叉。至于柯珞克/柯米克的崛起、明锐的滑坡等现象更不用再一一道来。
SUV,曾是中国自主品牌赖以立足的利器,亦曾是豪华品牌扩大份额的秘宝,更是大众和丰田为之心痛的空白与缺口。当SUV在中国市场驶入慢车道,到底是自主经过SUV这波洗礼变得更加老成,终于有了和合资一教高下的本钱;还是合资车型的英雄迟暮,亦或自断房梁。考验各家功底的时刻再一次来临,而答案也很快会揭晓。
分化:实力为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当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长辈们总会苦口婆心地规劝我们要向前看,不要被眼前小小的迷茫所蒙蔽,以致影响整个人生的轨迹。
做人如此,做企业也一样。一边是在“风口”躺着赚钱,另一边则是在艰难的研发当中,面对着无尽的黑暗。此情此景,大多数企业当然会选择站在拥堵的“风口”,以便借风翱翔。
仅3~4年时间,SUV市场的增幅从最高的50%跌落至个位数的区间,其市场到底经历了什么?实际上从2014年至今,可以看出这一波SUV的增长,有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品牌的功劳,自主品牌凭借市场快速的反应能力,抢占了SUV市场的先机。其中,数据可以证明这一切。
从《汽车公社》整理的乘联会批发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自主SUV的188万辆与合资的193万辆的销量数据旗鼓相当。但到了2015年,自主SUV销量暴涨80%至330余万辆,2016年自主SUV市场的总销量已经超过500万辆,增幅也在五成以上。
可以看出,2014~2016这三年,是自主SUV的黄金时代。随着各品牌推出SUV产品,带领市场进入一轮爆发期,不少车企在其中尝到了蜜糖,也让不少自主品牌起死回生。
但是进入到2017年,自主品牌SUV的增幅脚步逐渐放缓。这一年自主SUV的总销量虽然再次取得突破,达到了637万辆,但在高基数下增幅已经下滑至两成。进入到2018年,自主SUV的情况更加糟糕,同比增幅乏力,已经进入到个位数区间。
与自主品牌不一样的是,合资品牌在产品导入反映速度上相对缓慢,因此合资品牌在产品销量的走势上一直较为稳健。
比如2014年合资SUV的销量为190万辆,2015年在市场急剧爆发时,合资SUV的销量达到了270万辆,同比增长了四成左右。在2016~2017年这两年间,合资品牌SUV增速更加理性,销量也仅增长至320万辆和330万辆,其中同比回归到合资品牌5%~10%大体市场走势的同等水平。
当合资品牌汹涌来袭,且价格不断下探之后,合资SUV的反攻在所难免。所以,SUV这道门已经不像一两年前那样开得那么大了。
在消费升级和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当下,必将迎来市场的淘汰和洗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产品竞争力不足、规模小、体系力孱弱的汽车产品和汽车公司。但也不用再担忧SUV的未来只属于合资品牌。在不断的市场洗牌中,SUV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强者推出的精品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