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生活轶事
本文作者:任平
今年清明节和七月十五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回去给父亲上坟,此文也算作是对父亲的一种哀思吧。
父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从记事以来我就感觉父亲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而且父亲天生心灵手巧,干什么像什么。儿时,父亲在七月十五给我们捏面人儿、八月十五打月饼的情景常在我脑海里呈现,好像就在昨天。每年七月十五,父亲会放下所有的事给我们捏面人儿。头天晚上父亲就吩咐母亲把面和好,同时父亲也开始做准备工作,找几块长短一致的小竹板打磨光滑,挑选出大小均匀的黑豆、红豆以及各色颜料。次日一整天父亲就专心致志捏面人儿。先从头到脚塑一个人形,然后从上到下盘花,再用挑好的黑豆造眼,红豆造嘴,在造形纽扣上点上红豆,摆放在蒸笼里上锅蒸熟,点上各种颜色。这时的面人儿经过父亲精心打造、细心点缀,已变得栩栩如生,让我们爱不释手。七月十五过后半月左右,父亲又开始为八月十五打月饼忙碌起来。在院里先垒一个大土灶,据说打月饼的土灶上下都得有火,这样烤出的月饼既不糊饼子也不会夹生。等土灶干得差不多了,已临近八月十五,就开始做月饼,量油称面,和面揉饼,这时的父亲像极了专业做饼师傅。最后一道工序,把揉好的月饼一个一个整齐摆放在土灶内烘烤。三分和面七分烘烤,说明最后一道工序才是关键。父亲做出的月饼外脆内酥,咬一口回味无穷,难怪邻居同事们争着请父亲当师傅。
父亲对我们每个儿女更是心细如丝,关怀备至。每个人过生日父亲都要提前几天告知母亲,到时做出油炸糕、可口饭菜之类为我们庆生,晚上还特别叮嘱吃长寿面,祝愿儿女们一生无灾无病平平安安。父亲养育我们六个儿女,担心记错或忘记了我们的生日,专门买来笔记本,把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年月日详细记录下来。
在我国经济十分困难时期,为养育我们八个孩子(其中有我大爷的两个男孩,由我父母亲抚养),父亲经常忍饥挨饿,却没有饿着一个孩子。父亲经常因公出差,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们带点儿糖块、点心、小手绢之类的东西。那个时候只要父亲外出开会,我们都会掰着手指头盼着父亲回来。直到现在,母亲经常讲起父亲到大都市出差从不舍得坐公交车,为的是省下出差补助给我们买东西。父亲有时走得脚磨起了水泡,站在路边歇脚,看着川流不息的公交车从眼前经过,脑海里呈现出家里一大堆孩子期盼和喜悦的目光,咬咬牙又朝前方走去。
父亲一生勤俭持家,有时达到让儿女们不理解甚至埋怨的地步。我们还时常把父亲比作守财奴葛朗台。现在想想父亲当时用微薄的工资养活十口之家,还得时常接济姥姥、姥爷是何等的不易啊。但是我们家在清水河县算得上是最早购买、率先用上家用电器的人家。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有一次父亲出差,本应该五天会期,第六天中午了,父亲却迟迟未归,当时也沒有现在这么先进的电子通讯设备,只能焦急地等待。下午我们放学回家了,还不见父亲的身影,母亲不停地向窗外张望,并安顿我们到汽车站看看。
刚走出院子不远处就听见父亲在叫我们:“孩子们快来帮帮爸爸。”定睛望去父亲背上背着一个很大的东西,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了父亲身边,只见父亲满头大汗弯着腰喘气,我们着急想把父亲背上的东西搬下来,父亲生怕弄坏似地说:“不急不急,你们在后面扶着就行。”就这样我们在后面扶着,父亲吃力地背着一步一步走到家中,并小心翼翼地放在炕上,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左邻右舍大人孩子们看热闹。谁也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大家都好奇地围着这个东西左瞅瞅右看看,父亲说:“这是洗衣机,是专门用来洗脏衣服的。”说着就把洗衣机轻轻搬到院外做起实验。我们在父亲指导下放入衣物注入水,放了适量洗衣膏,手拧定时器到15分钟。大家都期待着。很快15分钟的时间到了,捞出衣物,拧开放水开关把脏水放出去,再把衣物重新放进去,倒入清水又拧了9分钟,淘洗干净凉晒起来,经过查看一点也不比人工洗的差,在场看热闹的人们都称赞说:“老任省吃俭用尽办大事了。”大姐二姐抱着洗衣机激动地说,“我们从此彻底从洗衣服中解放出来了。”原来父亲早从报纸上关注到了洗衣机,每次出差都要抽休息时间到各大商场转一转看有没有卖洗衣机的。这次出差正巧赶上北京白兰牌洗衣机刚上市,当下毫不犹豫地和与会同志们东借西凑凑了一个洗衣机钱,等会议一结束次日大早父亲就去商场把洗衣机买了下来,并买了一根绳子让服务员把洗衣机捆好背在背上,走走歇歇硬是从商场背到车站。结果早班车没赶上,只能赶下一趟班车了。父亲担心托运弄坏洗衣机,就买了两张车票把洗衣机放在座上一路扶着带了回来。
父亲听人们说电视机既有声音又有影像,坐在炕头上就能看电影。不久父亲还真把一台12寸日产索尼黑白电视机搬回了家。这下不但我们能坐在炕上看电影了,就连院子里的大人孩子们也都聚到我们家看电影,而且一看就是几十集。再后来父亲又买了日产三洋牌录音机,当时人们叫它“半头砖”,我们可以听流行歌曲,也可以把自己唱的歌录进去然后再播放出来,当时感觉既神密又新鲜。
很早以前,那时我还不记事,父亲到上海出差买了一部海鸥牌照相机,从此父亲用这个照相机给我们的幼年、童年、成年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此次文章中的照片就是父亲用海鸥牌照相机拍摄的。
父亲一生勤政廉洁,严于律己,从不给单位和儿女们找麻烦。父母亲双双离休后想到呼市居住,父亲就向儿女们借款买房,随后在移居呼市十几年里父亲逐步把儿女们的借款一一还清。
父亲工作繁忙,常常加班,即便是休息时间也经常有人找到家里。但是父亲陪伴教育我们却丝毫没有懈怠,一年中大小节日,虽然我们家人口多,但在父亲精心安排策划下,每个节日都过得热闹非凡。随着时间推移,我们都长大了,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下一代,但是每年过年父亲总会把我们召集回去。再后来我们的孩子也有了孩子,回家过节却早已形成惯例。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七个年头了,回家过节的传统却丝毫沒改变。
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为内蒙古清水河人,1982年嫁到察右中旗,自此一直在这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