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学堂】西医对症治疗,中医辨证论治
【经方学堂】西医对症治疗,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特点我已经提了几次,就是四个字——辨证论治。中医要辨证论治,究竟怎么辨证论治?前面已经提过怎么辨证,怎么选方,就是讲中医的基本法则,就是一定要辨证,辨证以后一定要选方,选了方以后才能开药。
这就叫辨证施治,因证选方,因方遣药。
辨证论治,一定要理、法、方、药四点俱备,这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也可以说是基本步骤。它有些具体的治法,有些具体的法则,这些是很重要的。
中医治病具体的法则与西医究竟有些什么不同?西医治病重视对症状治疗,什么症状就用什么药。比如感冒了,发烧,就给吃点解热镇痛药,还加一点维生素,加一点抗生素。基本上每一个西医治感冒都这样,都是这个基本的用药,用药模式都这样。存在的区别可能会在维生素方面,有人用这种,有人用那种,只是药品等级不一样,或者是来源不一样。病人发起烧来,都是一个模式——对症治疗。可是中医治感冒绝对不能搞对症治疗。中医治感冒要分清风寒、风热、夹湿、夹暑、夹燥、气虚,这是最常见的六种感冒。风热的要用银翘散,或者桑菊饮;风寒的要用荆防败毒散,甚至麻黄汤,或者葱豉桔梗汤;夹湿的要用羌活胜湿汤,夹暑的要用新加香薷饮,夹燥的要用桑杏汤;气虚的要用玉屏风散。这就说明中医治病和西医不一样,没有那么简单。并不是每个中医都可以用那么一味药几味药来解决问题。所以说,中医治病一定要整体辨证,决不能对症治疗。
再比如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就是肢体关节疼痛,中医称为痹证。西医完全是用几种止痛的药,或抗风湿的药,轻则用一般的止痛药,重则普遍都用激素加抗生素,抗生素就消炎,激素就止痛,就这么两个作用,西医的整个模式基本都是这样。当然,一开始确实有效,但是激素用久了以后就有副作用了。搞到最后,三年五年,激素用久了,人就开始变形,变成一个臃肿难看的样子,甚至脸色发红,身上长毛,最后甚至股骨头坏死,就没办法了,最终结局是这样。当然,我不否认西医,我不是说西医治不好,也确实可以缓解症状,但是总体趋向不是很好。西医用药就是这么一个模式,没有别的办法,没有其他的药。
可是中医治痹证就不是这样的,要分风痹、寒痹、湿痹、湿热痹,甚至还有痹证日久的气血虚弱证,还有痹证日久的气血瘀滞、经络不通证。比如说这个病人风湿性关节痛,又冷,又怕风,天气一变化就厉害些,或者是肿。这个要么是风痹,要么是寒痹,要么是湿痹,我们要用不同的方药来治疗。以风为主的,疼痛游走不定,用防风汤;以寒为主的,疼痛恶寒,用乌头汤;以湿为主的,又肿,又重,又酸痛,就用薏苡仁汤。这是最常见的。还有湿热痹,肢体肢节又红,又疼,又肿,又有烧灼感,包括西医讲的痛风,就属于中医典型的湿热痹,要用二妙散、加味二妙散,或四妙散,或者吴鞠通的宣痹汤,这种病在临床特别多见。
你看我们中医治关节炎,治关节疼痛,那绝对不止一个汤方,绝对不只几种药。如果是痹证日久,病人身体已经非常虚弱,还得用独活寄生汤或是三痹汤。如果是病人的关节肿大,已经变形了,或者是麻木,手足都不能动了,这是经络不通,还得用身痛逐瘀汤,或者用虫藤饮,要通经络,要疏通血脉,要活血化瘀。哎!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奥妙所在。说到底就是中医治病一定要辨证论治,西医治病是对症治疗,这是两者的截然不同点。
如今有好多病人告诉我自己患的是什么病,讲一个西医的病名,让我开点药。我说我没法给你开药,因为中医看病是一定要看人。病人立刻会产生疑问:那你为什么还要看人,我西医的检查报告都在这儿,这不就是个关节炎,不就是个风湿病吗?他不知道,中医要分清是风、是寒、是湿还是热,还是瘀阻,还是气血虚弱,还是肝肾虚损。我们必须搞清楚,决不能随便开几味药。假如是个湿热痹病人,你开个独活寄生汤,绝对只有吃了会厉害些;假如是个寒证,你给他开个二妙散,绝对只有吃了会加重。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奥妙所在。其实中医治病有些基本的法则,这正是中医治病的特点。
本文作者为湖南中医药大学 熊继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