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兴庄村的故亊(一):村庄的前世
本文作者:曹有钱
1
四兴庄村的前世
公元十六世纪以前,四兴庄村周围这一带是人迹罕见的地方,如果要有什么也只是历朝历代汉人、金人、辽人、蒙古人等征战的蹄印。
从长城各个关隘出来,历史上汉人到关外讨生活定居有这么几种原因。
据历史记载,四兴庄村建村大约是1680年前后,当时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执政。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康熙帝颁布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限制贵族圈地,实行“更名田”鼓励农民自己开垦的土地归自己所有。关里没有可开垦的荒地,政府鼓励农民出口外定居开垦荒地耕耘。还有一说是清朝政府软弱被迫和洋人签不平等条约向外国赔款,但国库空虚为了多征税赋,鼓励农民去荒无人烟的关外开荒种地从而增加税收。
还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天灾人祸在关内无法生存,从而像新媳妇孙玉莲的丈夫太春那样跟着二姑舅《走西口》出口外开荒种地的。
最早出口外上后山先后来到四兴庄村定居的人是从山西忻州县和阳高县上来的四个家族,他们有姓崔的和姓贾的,还有姓师的和姓曹的。他们选择在这里定居是看好这里的自然环境。
这里前面不远是一片沼泽地,地下不停地往外流着清清的泉水,泉水流到不远处的低洼处汇集成几个小海子。小海子里有小鱼小虾和许多叫不来名字的浮游生物。水面上的居民有野鸭和大雁,还有一些嬉戏飞翔着的好几种叫不来名字的水鸟。它们在水里筑巢产卵繁衍后代。
再往前面是平坦肥沃的土地,延伸到几十里之外。每当春夏秋三季,沼泽地和土地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青草、芨芨草和马莲,这些草都有一尺多高,骑着马经过都会打湿裤角。马莲开着的蓝色的花和白色的花,和草地里开着的其它五颜六色的花把草地点缀得万紫千红非常漂亮。更有飞舞着的各色漂亮蝴蝶和嗡嗡扇动着翅膀的马王蜂,还有蚂蚱的舞蹈,使整个草地更加生机勃勃。
沼泽地的北边是一东西走向土坡,长约千米。西高东低,来到这里的人们把土坡看作是头向西尾向东的一条龙脉,因此就把住处选择在龙脉的中间,在此起房盖屋居住。土坡东面是东河渠,平时没有水,每逢下雨天,北面几座不算太陡的山头冲刷成的胡神庙沟、老汉沟、穿天沟,这三道沟的山水奔流而下,汇集到到东河渠,其势犹如万马奔腾,十分壮观。土坡西端不远处是西河渠,长年流着清清的泉水,滋润着沟渠里的万物。
泉水是从北面四五里远的上游英观滩的一个泉眼流下来的。一年四季从不间歇,即使是零下几十度的冬天,泉水也从不停流,只不过流出来后被冻成了冰。这样泉水不停地流又被不停地冻,一冬天形成了巨大的冰川,一直延伸到西河渠。巨大的晶莹剔透的冰川在太阳的照耀下有时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非常好看。西河渠长约千米,北头最深约三米,它是由上游流下的涓涓细流成年累月的冲刷形成的。沟底有好几个水坑,水坑里面长满高高的密密的芦苇,水坑里面的居民大多是青蛙和它们的子弟。缓缓的细流弯弯曲曲清澈见底,一直流到渠的南端,逐渐渗透在宽阔的草地里。
西河渠的两边有的地方是陡坡,陡坡上有洞,洞里住着麻雀。有的地方是缓坡,缓坡上植被茂盛,草绿花红,草丛里面住的是黄电和兰电两种美丽的鸟,样子和现在鸟市上卖的鹦鹉鸟差不多。兰电头上的羽毛是蓝色的,黄电头上的羽毛是黄色的。这种鸟的窝筑得十分讲究,都是用马尾巴的毛筑起来的,窝里十分光滑干净。这里还有很多野生动物,野兔、狐狸、狼和成群的黄羊就是这里的主人。
来到这里的人们要在这儿定居了,他们商量给这片风雨宝地起个名字,因为正好是崔、贾、师、曹四个姓,因此起了个村名叫:四姓庄村。
安顿好住处就开始开荒种地。
秋天收获了不少粮食,有了吃的和烧的就把家口也从老家接了过来过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的进步,四姓庄村的村名也与时俱进演变为“四幸庄村”和现在的“四兴庄村”。
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滋养着来到这里的这一群人。他们把口里原籍的亲戚朋友拉引出来,使得这里的居民越来越多,到解放前夕村里人家就有百户左右,人口将近三百。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作者为内蒙古察右中旗四兴庄村人,退休教师,现居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