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亚洲最强悍军队:每伤亡20人斩杀敌1000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丧失海权就会被动挨打。由于长期禁海,明朝嘉靖年间的东南沿海倭寇之乱愈演愈烈。此时明朝的海防已经松懈废弛到极点,东南沿海完全被海寇和倭寇所把持,官府完全丧失制海权,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也是中华民族在军事技术和作战能力上首次落后于东西方敌人。
【科罗廖夫谈军事第302期】当时倭寇的战斗力明显高于明朝官军,倭寇通常没有披甲,组成比较灵活的小型战阵,配以锋利的倭刀和长枪,只需几十人就能杀得数千明军望风而逃。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发生了一起战争史上的罕见战例,一股仅有50人的倭寇,先后洗劫了浙、皖、苏三省,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股不足百人的倭寇竟然直逼南京城下,攻打了这座上百万人口的中国第二首都。这股倭寇暴走数千里,历时三个月,杀伤官军四五千,最后才被十余万绝对优势的明军围歼。
如何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利益呢?早在500年前,有一个中国人就给出了答案,这个中国人叫戚继光。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对中国海防战略给出的答案就两个字——“练兵”。
打造十六世纪亚洲最强战队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但那也意味着“进步就要打人”。为了肃清倭寇,取得东南沿海的军事优势。1555年嘉靖皇帝调任戚继光到浙江委以抗倭重任。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沿海连续大败倭寇,基本扫除浙江沿海的倭寇,此后又陆续取得平海卫等大捷,肃清了福建和广东的倭寇,从此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万历年间,戚家军甚至跨过鸭绿江出征朝鲜,打击日本丰臣秀吉侵略,保卫了大明北疆的安全。
军事科学院的王兆春教授在《世界火器史》一书中这样总结到:“在15世纪前后,世界出现了两个军事变革中心,一个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军事变革中心,另一个是以中国明朝为中心的东方军事变革中心。“这个东方军事变革中心,就是指以戚继光打造戚家军为代表的明朝中期的强悍武力。
百战百胜的戚家军是如何炼成的
戚家军是一支既能陆战又能海战的两栖部队,他们百战百胜的“秘笈”,是严明的军纪,严酷的训练,最先进的装备,跨时代的战阵体系。
【科罗廖夫谈军事第302期】戚继光在他的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中,总结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首推是治军严格。然而早期的戚家军是这样一个团队:它是明朝首支“职业化”的部队,由官府重金征召的三千名义乌矿工和失地农民组成,被称为“暴民流徒”,最初被朝野文官和百姓嘲讽为一群乌合之众,但经历过残酷的训练和严明的军纪,这三千名“暴民流徒”脱胎换骨,成为横戈马上的最强战队。戚氏军法能让“乌合之众”在短时间里被训练成为纪律严明、组织良好、勇敢善战、常打胜仗的军队。
武器先进,装备精良。戚家军拥有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比如从澳门铸炮厂引进的重型神威将军炮,小巧的虎尊炮和弗朗基炮,从而在火力上超过了一向以火枪先进自居的倭寇。15世纪中期,葡萄牙人把扳机发火式火绳枪传到了中国,这种火枪是滑膛枪,前膛装药,有效射击距离50米左右,是当时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但由于射程近,装填步骤繁琐,所以只有在近距离齐射才能取得最大战果。以往明军作战时,因为军纪不严,火枪兵通常在最大射程就开火,导致命中率极低,倭寇突击时通常不惧火枪,往往造成明军发射一轮排枪以后就直接崩溃。而戚家军则命令士兵要看清楚倭寇脸上的痣的时候才能开火,这距离也就10到20米,可以取得一击毙命的战果。
图片:韩国博物馆里收藏的 “狼筅”
戚继光还发明了很多新式武器。例如 “狼筅”,其外形很像一把大扫帚,专门为了克制倭寇的锋利倭刀。使用一根长长的毛竹,安装上铁枪头,枪头两边有很多根倒刺,倭寇长刀虽锋利,却砍不断软枝和倒刺,你们能想到戚继光靠一把扫帚大胜倭寇?
戚继光发明的武器,有些到现在我军还在使用。戚家军在攻打倭寇占据的岛屿时经常遇到难以机动的滩涂,就命令士兵编了很多草席,铺在泥泞的滩头。还采用渔民使用的类似滑雪板的滑贴,在泥涂上能滑行如飞,取得歼灭温岭倭寇的大捷,于是有了“戚家军骑泥马战倭寇”的传说。这两种装备,解放军的海军陆战队都有,一个是机械化铺路车,一个是橡胶履带全地形车,这些设备都与戚家军的发明有联系,都能够克服滩涂险恶地形,让部队畅通阻碍的驰骋沿海战场。
阵战歼敌,以阵取胜。在冷兵器时代,只有保持阵型,才能发挥出集团作战的威力。十六世纪中期的欧洲是一个“军事革命”时代,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在战争艺术上得到了大发展,将冷兵器作战发展到了巅峰,其中以瑞士雇佣兵长枪阵和西拔牙步兵方阵最为耀眼。他们发明了一种依靠群体密集步兵方阵实现冲击的战术,瑞士雇佣兵通常手持长度达6米的长枪,身披半身铠甲,步兵方阵作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两翼配备少量火炮,火枪兵和骑马火枪兵来掩护。每个连队由150人组成,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长枪兵,在战场上可以灵活编组,所向披靡。由于排兵布阵的指挥编组极为复杂,以至于需要向军官发放专用的对数表格。
【科罗廖夫谈军事第302期】瑞士雇佣军曾经组成过一个破纪录的6000人的超大长枪阵,再加上各2000人的火枪手和龙骑兵,这个大阵的人数在一万人左右。这种巨型步兵方阵具有极大杀伤力,甚至有学者夸张的说,明朝嘉靖初年,一万人规模的瑞士雇佣兵或西班牙长枪兵,如果后勤保障良好,那么能从广州一路无阻的打到北京。此时倭寇的战斗力也明显高于明朝官军,倭寇通常没有披甲,但会组成比较灵活的小型战阵,配以锋利的倭刀和长枪,只需几十人就能杀得数千明军望风而逃。
为了肃清倭寇,戚继光根据江南地形特征和与倭寇近距作战的特点,发明了一套“鸳鸯阵”。这个鸳鸯阵不同于完全由长枪组成的欧洲步兵战阵,而是由十二名士兵组成混合兵阵,分别持有狼筅、 镗钯、长刀、鸟铳、标枪、腰刀、圆盾等不同武器,可以根据现场敌军情况变换灵活的组合,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杀伤力。戚家军在十余年时间里纵横东南沿海,其军队的战兵规模最多时也就六千余人,但却能打的数十万海寇和倭寇抱头鼠窜,由此可见鸳鸯阵的威力。
戚继光另一个百战百胜的秘笈就是战略思想上的先进性,具有比较超前的海防意识,戚继光认为只进行陆地防御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将抗倭行动推进到海上。戚继光甚至将钓鱼岛规划为抵御倭寇入侵、取得制海权的重要前沿。戚家军经常主动攻击倭寇占据岛屿,其中夜袭横屿岛一仗就全歼倭寇二千人。体现出防敌、歼敌于海上的海权思想。所以戚继光所写诗句中,他打造“碧海丹心”的戚家军的初心,是“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从中也能看出戚继光注重防敌、歼敌于海上的海权思想。
由于有着三千年璀璨的文明,从古代到现代,中国人一直是睿智的。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五百年前戚继光提出“练兵”二字以后,就立马驱逐了倭寇,独霸了东亚的海洋。“戚家军”曾创造过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奇迹,就是以平均每20人的伤亡代价,斩杀敌人1000人的战绩。
从嘉靖38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11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获得百战百胜的战绩,有15万余级的斩首记录,被后世誉为“16至17世纪亚洲最强军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