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和贾母,教你怎样管理班级
从《红楼梦》到班级管理
初为人师,对学生那才叫一个“和风细雨”,唯恐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对每一个学生就像对自己家的小妹。关心,呵护,辅导,零距离靠近。呵呵,到了最后,学生竟敢拽拽老师的衣袖,拉拉老师的头发,拍拍老师的肩膀。课堂上学生随心所欲,老师发话再无威力,一片乱糟糟闹哄哄的景象。
从教接近30年,经常有年轻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是难管,我的话就是不听,课堂都快上不成课啦,怎么办?”
怎么办?我曾经与年轻的小杨老师共同阅读了《红楼梦》第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众人,不敢擅入,只在窗外听小觑。只听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
……
凤姐方起身,别过族中诸人,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煌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地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
……
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逾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厉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
你看啊,王熙凤首先是立规矩,然后是公布违者必究,最后谁违反了规定,不管是有脸的,还是没脸的一律从严惩处。凤姐厉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而作为老师,首先要让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班级的班规,都知道自己在课堂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违反班规的同学,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不管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面对违规,都一视同仁。当然,我们面对违规的同学,不能像王熙凤一样“打二十板子”,体罚学生是不允许的。可批评,可教育,可鼓励,可帮助,在班内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建立起老师的威信!引领学生信其言,行其令。这样,才能保证老师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实施于课堂,才能保证更高效的传道受业解惑!
程老师说,我对学生就是那样的严格要求,学生违反了班规,我就严惩不贷,绝不纵容。可是我发现,学生表面上是很听话了,但我能感受到,有好几个学生对我有很大的敌意,甚至想公开叫板。班内有一个学生是教师子女,成绩排名较靠前,只是小毛病特别的多,上课说话,摆弄东西,看小说,程老师对他像对其学生一样在班内公然批评,毫不留情。这个学生现在好像随时准备和老师“开战”。
同样,我和程老师一起分享了《红楼梦》里的另一个片段:
“清虚观王熙凤掌掴小和尚”:单表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车马轿队到清虚观后……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肏的,胡朝那里跑!"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
王熙凤虽人情练达,精明能干,但对人未免歹毒,少了一份恻隐之心。最终“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拙失人心”,到最后,竟无人支持王熙凤,人心尽失!
同样的“清虚观掌掴小和尚”,贾母却给予了小和尚充分地同情:
贾母听了忙问:"是怎么了?"贾珍忙出来问。凤姐上去搀住贾母,就回说:"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说着,便叫贾珍去好生带了来。贾珍只得去拉了那孩子来。那孩子还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战。贾母命贾珍拉起来,叫他别怕。问他几岁了。那孩子通说不出话来。贾母还说"可怜见的",又向贾珍道:"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贾珍答应,领他去了。这里贾母带着众人,一层一层的瞻拜观玩。外面小厮们见贾母等进入二层山门,忽见贾珍领了一个小道士出来,叫人来带去,给他几百钱,不要难为了他。家人听说,忙上来领了下去。
作为老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有贾母式的那份“恻隐之心”,要有一份“爱心”:面对后进生不太理想的考试成绩,老师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表扬鼓励,激发他的学习欲望,让他毫无自卑地“积极进取”;面对成绩较好,聪明机灵,小错不断的同学,不一定每次都是严厉批评,要把批评和鼓励恰当结合,有时可以拍拍他的肩膀,有时可以用眼神示意制止他的不当行为,让他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用心;面对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的孩子,要及时关注他的上课状态和家庭作业情况,多和他聊天,让他感觉到来自老师的温暖;面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孩子,多关注他的情绪变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他适当的帮助,让他能体验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地关爱!
我曾经有个学生叫圆圆,他母亲是我的同事。他天资聪明,成绩也好,但是特爱打扮,桀骜不驯,上课爱做小动作。他母亲反复嘱咐我要严格管理,不可纵容。我确实也如他母亲所说,特别关注,严格管理。他与同桌说话,我就严厉批评;他作业潦草,我就让他重写;他头发稍有怪异,他母亲管不了,我就强行令其重新理发。可后来发现,严格的要求,并没有令他心悦诚服,表面的服从掩不住其内心的抵触。当我发现他情绪中的叛逆,我立刻调整了策略。因为他语文英语成绩出色,我先让他当了我的语文课代表,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机动的时间来与他交流。课堂上多鼓励,私下里再批评,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保持了一份他认为的自尊;私下里表扬他穿衣好看,帅气,但同时给他提议如果穿得更注意学生的身份,就更好了;他喜欢与邻桌说话,我就引导他在小组交流时要多发言,全班交流时要多展示,该静心学习时要集中精力,要玩就玩个痛快,要学就学个踏实。
如此,充分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在感受到老师的爱的基础上,不管老师如何地严格,他都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当然,那份敌意和叛逆,自然就慢慢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真诚地交流,是班级内积极和谐的氛围。
所以,作为老师,既要有王熙凤的严格管理,还要有贾母的“恻隐之心”。严中有爱,爱中有序,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呵呵,我把《红楼梦》融进了我的班级管理。
作者系山东省莘县莘州中学老师
山东红迷学刊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投稿请联系微信号:330894227